混交林营造与生态林业建设探析

2022-05-31 09:08林中兴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混交林生态林业广西

摘要 营造混交林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简单介绍了营造混交林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价值,并结合广西的地域特点,对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原则与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期为广西地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混交林;生态林业;广西

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2–0188–03

195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大一型林场——广西国有七坡林场正式创建。林场位于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内,毗邻南宁友谊大道。林场当前经营面积41 333.33 hm2,森林蓄积量为3.40×106 m3,森林覆盖率为85%。近年来,林场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加,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成效显著,但同时存在造林树种过于单一、树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因此,从生态建设视角入手,探析混交林的营造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混交林营造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价值

1.1 生态效益

树种的不同导致其根系在土壤内的水平、垂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根系占用空间、吸取养分量也有所不同。通过在同一个区域内种植不同的树种(喜光与耐阴混交、吸收根密集与吸收根分散混交、深根性与浅根性混交、速生与慢生混交、前期生长与全年生长混交、喜氮与喜磷混交等),可以充分利用多树种的空间叠加效应,促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利用,以提高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

混交林具有较为突出的调节土壤环境的功效。例如,根据树种类型的差异,其叶片酸碱度有所不同,一般松针为酸性,水曲柳叶片为中性。若干树种的叶片掉落到土壤中,可以调节土壤酸度;再如,相较于纯林而言,混交林冠层较厚,风速下降,蒸发量也下降,叶面积指数处于较高水平,枯落物好量较丰富,成分较复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1.2 经济效益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数量受光合作用叶面积、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混交林中光合作用叶面积较大、不同树种利用光照的时间较长,可以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单株材积,提升造林效益。相较于纯林而言,尤其是常绿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目的树种主干可以在次要树种“辅佐”下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促使林材总蓄积量、生物量高于纯林,使主干更加通直、圆满,在短时间内自然整枝速度更快,干材质量更为优良,最终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单一树种营造的纯林凋落物量较小,养分归还土壤的量也较少,枯萎枝干、叶片分解速度较慢,极易导致土壤营养物质吸收、输出失衡。而混交林凋落物量较大,其发达的根系可以为微生物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加速叶片枝干分解,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造林期间人工追肥量,间接提高造林效益。

1.3 防护效益

林分结构是森林防护效益的决定性因素,而混交林的林冠较之纯林更加浓厚,且根系进入土壤更深,枯萎掉落物成分更加丰富,具有较为显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作用。

由于树种较多,生态环境良好,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益兽等天敌数量也有所增加,可以抑制害虫繁殖和病菌蔓延。久而久之,混交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变昆虫寄居的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1]。

混交林特有的水分涵养、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使得林区内土壤的水分含量较高,林分湿度较大,风速较小,枯萎掉落物等多种可燃物着火风险也较小,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同时混交林浓厚的林冠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阻止火灾蔓延。尤其是针阔叶混交林,其特殊的叶冠层结构可以抑制树冠火和地表火的滋生、蔓延、发展;而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也可以减轻风害。

2 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原则

2.1 以短养长

在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过程中,需要贯彻“以短养长”的原则。即选择生长短周期、长周期结合的树种,利用短周期树种积累的干物质为长周期树种生长提供营养,促使主要造林树种主干生长通直、圆满,且自然整枝优良,获得质量更优的干材。

2.2 长短结合

“长短结合”是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的核心原则,需要根据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当混交,促使各树种分别在不同层次范围内占有地上空间、地下空間,并在不同时期利用水分、光能、各种营养物质,形成更加稳定的林分结构[2]。

2.3 树种多样

为了顺利打造生态林业,造林者应尽可能选择更多的树种,充分利用多个树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积累量和光合产物量,规避纯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林分无法保持持续生产力、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3 基于生态林业建设的混交林营造方案

3.1 针阔混交林

在广西地区,以马尾松纯林为代表的针叶林较多,单一树种的针叶林极易引发地力衰退。随着连续栽植次数的增加,单位面积生长量也会不断下降,不利于松木的可持续利用。此时,打造针叶阔叶混交林十分有必要。常见的针阔混交林有“杉木+马尾松”。

在打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时,需要综合考虑坡位、土壤肥力、坡位等因素,控制杉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为8∶2或7∶3。一般在空气温度较高、风级较大时,可以提前种植松树,将杉木作为伴生树种,两者比例为8∶2。在山坡中下部或深丘土层厚度超过30 cm的地区种植;在空气温度适中、风级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将杉木作为目标树种,提前种植,而马尾松则为伴生树种,两者比例为7∶3[3]。

在定植前,造林者应培肥林地。即依据4 500~6 000 kg/hm2的标准,与重量相当的水混合溶化后,均匀喷洒到土壤内,自然保持60~150 d。培肥土地后,造林者可以沿着等高线走向,将林地划分为依次相互毗邻的若干个厢面,厢面宽度最大为12 m、最小为8 m。在厢面低洼边缘进行垄堆砌筑,垄堆高度最高为50 cm,最低为30 cm。初次定植时,株距、行距均为2 m。在幼树郁闭前,需要采用半铲、扩穴、培土、全刈割等手段进行幼树抚育,一般为3年。在林分郁闭之后,可以依据相当于林木株数30%的采伐强度进行生长伐。在广西地区夏季高温时期,打造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以促使地表温度降低2.2℃左右,整个林区气温变化在11.5℃左右,有效降低夏季高温对林木造成的伤害,提高林木质量。

3.2 杉木与乡土阔叶树混交林

在广西地区,常见的阔叶混交林为“杉木+鹅掌楸”“杉木+南酸枣”“杉木+檫树”等。

杉木为杉木属阳性树种,不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在营造“杉木+鹅掌楸”混交林时,需要选择海拔在200~300 m之间、坡度24.0°、西南坡向的下坡地块,相应地块应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pH值在4.5~6.5之间。依据杉木与鹅掌楸9∶1的比例,星状混交,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助力生态林业建设。在造林后,为保证混交林保持合理密度,造林者可以对过于密集的林分进行疏干间伐,促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0.8之间。而对部分空隙较大的林地,则依据前期设计密度进行补植,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为充分发挥混交林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优势提供依据[4]。

南酸枣是南酸枣属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庞大,适宜生长在中性、湿润、肥沃或钙质土地,偏喜光,为优良速生树种。在“杉木+南酸枣”混交林打造过程中,应选择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类的地,海拔在350~450 m之间。在确定地块后,与当年春季保留1年生杉木实生苗(平均地径0.46 cm、苗高36.00 cm)、1年生南酸枣实生苗(平均地径0.65 cm、苗高55.00 cm),控制杉木与南酸枣的比例为7∶3,沿等高线纵向带状混交定植,混交密度为2 298株/hm2。鉴于南酸枣生长后期树冠会上升至较高,造林时可以选择在坡面的上部、中部、下部定植南酸枣实生苗。在造林后连续3年,选择5月、8月或9月进行除草、树穴扩展以及培土抚育,造林后第4年进行劈草抚育,为杉木、南酸枣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檫树是樟科樟属树种,侧根较为发达,树干通直,是优良速生造林树种。在打造“杉木+檫树”混交林时,可以选择前茬为常绿阔叶林、平均海拔在500 m左右、坡度25.00°、东北坡的中下部地块。在确定地块后,造林人员可以在当年秋季劈草炼山,依据长×宽×深为60 cm×60 cm×40 cm的标准,块状整地。整地翌年春季植树造林,控制杉木与檫树量为8∶1,以星状插花种植,林木生长量为3 500~3 800株/hm2。在造林后,为形成层次分明的林分,可以在幼林郁闭前期,每年5月、8月分别进行1次除草抚育。一般在檫树造林后翌年即可进入快速生长期,胸径、树高均维持较高的生长量;而杉木在造林第3~5年会进入快速生长期。两者不同的生长期会形成分明的冠层,檫树枝叶分布在第5~7层,杉木枝干叶片则分布在第3~4层,充分利用地上空间。

3.3 桉树与阔叶树混交林

桉树是广西地区打造速丰林的常用树种,兼具速生、丰产、经济、实用特性,但桉树人工纯林的常年连续经营会加剧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退化,提高病虫害发生率,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威胁当地生态环境[5]。基于此,可以将桉树与阔叶树进行混交。在广西地区,常见的阔叶树为红椎、米老排,通过将其分别与桉树混交,可以促进桉树生长。

红椎是广西珍贵的乡土树种,属于壳斗科常绿大乔木,具有较为突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胸径可达1 m,树高可达30 m,且树干通直,尖削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效益较高,是混交林打造的首选树种之一。在打造“桉树+红椎”混交林时,可以选择坡度21°~26°、海拔650 m且坡向成东南—西北走向的地块。确定地块后,沿着水平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带状土地翻耕。依据行距2.0~2.5 m、株距3 m的标准挖掘种植坑,种植坑长×宽×深为50 cm×50 cm×30 cm或60 cm×40 cm×30 cm,挖坑后将0.25 kg腐熟有机肥、0.15 kg磷肥施加到种植穴内,回填表层土壤。在种植地处理完毕后,选择1年生无纺布轻基质红椎苗,苗高在43 cm左右,树苗地径在0.3 cm左右,且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枝叶茂盛。树苗运输到现场后,选择阴雨天气,依据造林1 350~1 667株/hm2的标准,根据地形条件混交。桉树与红椎混交方式为行状混交,桉树与红椎种植比为4∶1或7∶3、6∶4,在行状混交模式下,混交林上层空间较大,通透性较佳,充足的阳光可以为桉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桉树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生长高度会超出红椎。而红椎苗期喜阴,可以利用桉树提供的遮阴条件健康生长[6]。后续与纯林营林抚育措施一致。即造林后2年加权抚育,每年选择4—5月、7—8月份、9—10月份抚育1次,块状锄草,并依据0.15 kg/株的标准,在每年3月、9月各施加1次复合肥。需要注意的是,在混交林前茬作物为桉树纯林时,桉树萌发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在造林后,为控制桉树密度,造林者应及时伐除萌发的多余桉树。

米老排是一种生态效益较高、适宜作为复层混交林下层林木的树种。在桉树与米老排混交林打造过程中,造林人员应选择坡度20°、海拔100~150 m、东北坡向的地块。在选择地块后,依据300株/hm2的标准,在10月保留生长势头较好的桉树萌芽条,其余桉树均进行采伐并对伐桩进行催腐。在翌年4月,依据1 700株/hm2的标准,将米老排套种在桉树萌芽林下。或在劈草炼山后,利用春季植裸根苗造林的方式,挖设长×宽×深为40 cm×40 cm×30 cm的明穴,调整桉树、米老排比例为6∶4。米老排套种当年、翌年5月分别进行1次抚育除草,并施加1次48%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当年10月份进行1次全面抚育除草,翌年下半年进行1次劈草,第3年5月、10月均进行1次抚育除草。同时,在混交林郁闭度达0.95时,开展间伐作业。打造桉树与米老排混交林,可以通过林木和掉落物截留、存储、吸收降水,加速降水向地下径流的转化,形成良好的森林水源涵养效应[7]。此外,在“桉树+米老排”混交林下,可以栽植苦竹、黄瑞木、冬青、山苍子等灌木和五节芒、蕨类、芒箕等草本植物。

3.4 乡土阔叶树种与油茶混交林

油茶不僅是我国特有的油料作物,还是广西地区的乡土特色树种,可以维护我国粮油安全,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当前,在我国油茶种植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纯油茶林打造方法,存在成林速度低、授粉率不高、管理成本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基于此,可以利用乡土阔叶树种与油茶林混交的方式代替油茶纯林。在打造乡土阔叶树种与油茶混交林时,需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宜林地,去除灌木树蔸、林木树蔸以及杂草,顺坡向整地,形成坡度在5°~15°之间的林地。整地完成后,将改良土壤覆盖在林地上,覆盖层厚度为5~10 cm。进而依据深度≥50 cm的标准开挖深坑,并去除林土内的树桩和大石块。同时,进行土表的平整耙细处理。整地后20~30 d,将一层发酵中药叶渣覆盖到林地上,覆层厚度为4~8 cm。进而依据2×106 ~3×106 mL/hm2的标准,将浓度为20~40 mg/kg的辛硫磷溶液均匀喷洒到土壤内,维持20~30 d。或依据600~825 kg/hm2的标准,将生物有机肥与相当于其重量3~4倍的水混合,均匀喷洒到土壤内,维持8~10 d,培肥林地。

培肥林地后,造林者可以依据行距3.5~4.5 m、株距3~4 m的标准,开挖油茶种植穴与混交植物种植穴。其中,油茶种植穴长度在45~70 cm之间,宽度在45~70 cm之间,深度在40~65 cm之间;混交植物种植穴长度在6~17 cm之间,宽度在6~17 cm之间,深度在20~48 cm。一般需要在油茶林内每间隔2行、3行、4行、5行设置1行混交植物套种行。

种植坑挖掘完毕后,造林者可在混交行内每间隔2株、3株或5株油茶植株栽种1株混交植物。栽植油茶树苗时,造林者可以选择油茶纯林栽植方法,将其栽植到油茶种植穴内。进而将百合、山核桃、黄花菜等混交植物栽植到混交行种植穴内,并覆盖土壤、踩踏密实。同时将腐熟有机肥与水比重在1∶3或1∶4的混合液体浇施到植物根部。在定植后,造林者可以依据常规的抚育方法,于每年春季、秋季,去除混交林内的病弱植株、老化植株、枯萎植株,并适度间伐,促使混交植被高度在油茶树高度的60%~70%之间。同时沿环山水平方向开设竹节沟,挖沟保持水土,一般保水沟宽度×深度为50 cm×40 cm,长度在8 m以上,且首部与尾部距离在1~2 m之间,利用每年垦复的机会清理沟穴,打造优质高产的混交林。

4 结束语

营造混交林,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共存互补。在现有以桉树为主的树种结构中,林场工作人员应贯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树种多样”的原则,增加造林树种,优化造林结构,逐步将单一树种、成片桉树纯林、残次林改造为乡土珍贵树种混交林和复合多层多彩化森林,促进森林的健康发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淑红.混交林的营造与生态林业建设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8(19):73-74.

[2] 解婧媛,刘俸妍,纳超,等.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J].现代园艺,2021(16):7-8.

[3] 王金池,黄清麟,马志波,等.永安市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J].林业科学,2019(11):19-26.

[4] 郝中明,吴水荣,覃林,等.广西南部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及其混交林理化性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1):39-43.

[5] 廖樹宝.广西混交林营造树种的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9(7):77-78.

[6] 佘超凡,骆栋卿,阮志华.桉树+红椎混交林经营可行性分析[J].南方农业, 2021(11):112-113.

[7] 刘春花,黄超群,覃艳,等.七坡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策略[J].南方农业,2021(9):81-83.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ixed Fores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Forestry

LIN Zhongxing (State-owned Qipo Forest Farm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530225)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mixed forests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of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value of mixed forest 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further explored the principles and schemes of mixed forest construc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cological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Key words Mixed forest; Ecological for-estry; Guangxi

作者简介 林中兴(1975—),男,广西北流人,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2-01

猜你喜欢
混交林生态林业广西
广西贵港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