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刘晓飞,男,河南南乐人,黄淮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 ]
2021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外传播影响研究——以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视角”(项目编号:2021-ZZJH-218)阶段性成果之一。
[ 摘要 ]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五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向深里走、实里走。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这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大学生;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2.026
当前,我们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合作交流面临巨大挑战。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影响,提出新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我们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理念提供了新的遵循。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其储备知识、涵养情怀,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当下的青年学子,成长在繁荣稳定的社会,没有经过风雨如晦、艰难困苦的年代。怎样更好地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代传下去?怎样在新时代赓续大学生的红色血脉,弘扬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大学生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既是我们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补足青年学子的精神之钙,大学生应增强责任担当,以更加有为的态度,将自我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复兴伟业相融合,并为之不懈奋斗。
1 以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成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对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史凝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新时代再出发的历史基础,更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与史实的支撑。就党史本身而言,其政治属性、教育属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包容并济、方法上协同互通、功能上同向同行。将党史内容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将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伟大时刻、历史规律等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十分必要。在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党史,科学认识历史规律的前提,加强思想引導和理论辨析,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党的历史事实为主线展开授课,用党史事件、重要会议、重大决议等向大学生全面阐述百年党史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规律,将抽象的学理具象化、丰富化,让学生入脑入心。坚持“大叙事”和“小故事”的统一。增强思政课教师叙述宏大党史的能力和运用历史故事支撑理论教学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将党史故事以案例、研讨等形式呈现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小组探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活力和感染力。
我们在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开展日常教学时,需充分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是教师备课与有效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思考问题、表达形式、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在讲述同一理论、同一事件时,教师面对不同学生就需在内容的讲述探讨、导入延伸、广度深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思政课教师还需积极将公共课教学与学生专业特色结合,开展差异化教学。对人文类专业学生可以开展党史主题讲演、展演等活动,对理工类学生可从党史经典中选取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课堂研讨辨析。引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将党史经典通过小组展演、知识竞答、红色传讲等方式呈现,让大学生在互动探讨中获得真实情感,厚植爱国情怀。
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各地高校还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统筹好党史与地方红色革命史的关系,以合适的形式积极地将地方革命斗争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推进思政课程的地方化、特色化,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让其有更多的代入感。要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例如建党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历史上的今天等。教师在特殊时间节点引出相应的党史事件,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在情景式、沉浸式的教学中提升育人效果。
2 以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成效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对各专业课教学的课外补充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党史理论与育人实践的充分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生动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理论的内涵。创新实施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实现教化与内化的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开展党史经典读书活动。将党史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就是将读书、学习和德育实践充分结合。党史经典包括党史理论著作、重大决议、会议公报、红色家书、文学经典等。开展党史经典诵读,红色故事传讲,引导学生阅读具有丰富思想性、政治性的党史文献、人物传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典著作等党史理论作品进行研读,激活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核,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史学经典、红色文化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整合打造党史精品活动。思政工作者应积极整合党史资源,创新思路,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第二课堂育人形式,深化大学生对党史的认知与感悟。充分开发党史红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党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党史报告、观看红色影片、情景党史课、实景党史课等形式凝练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在广大学生中开展“我有传家宝”“讲个故事给党听”“青春寄语党”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复兴伟业,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学习发展能力。
用好红色资源开展行走课堂。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家乡史等史学教育资源。走出课堂与校园,组织学生重走革命路、追寻红色足迹,深入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老区,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时代,感悟革命建设伟大历程。在一幕幕感人的历史瞬间、一个个生动的党史故事中,重温峥嵘岁月,坚定广大学子的理想信念,将党史积淀的经验智慧转化成启迪前行的动力。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返家乡”党史实践活动。寻找家乡红色资源、革命旧址,访谈老党员、老前辈,让学生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增长才干,感受思想魅力,勇担时代大任。
3 以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
互联网技术深度发展,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海量的网络信息高频次地影响大学生,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之以往也更加多样。网络空间存在的多元思想,在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方面对大学生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坚持立德树人,就需持续全面加强网络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进网络理念。在网络育人工作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更好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让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走进网络,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增加思想认同,提升学习兴趣,实现网络育人的政治引导功能。以图像化、数字化、情景化等方式设计微党课、微电影、微网剧等网络正能量作品。在将思政工作进网络中,通过微宣传、微体验等增加大学生党史学习方式,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成效。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与各类网络平台、媒体终端充分结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以及时透彻的学理反馈、回应学生,让党史更有活力,育人更有底气。
打造党史育人云平台。建立健全高校育人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育人云平台。第一,将党史学习与思政育人充分结合,建立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政云平台,积极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文字类平台和Bilibili、抖音等短视频类平台发声,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思政育人媒体矩阵。第二,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中的育人元素。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各类在线教育、智慧教学等智能化、多元化学习场景不断出现。学校应积极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共享共用优质资源,党史教育进网络才能发挥更大效用。第三,要做好校园媒体和校园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确保党史资源融入网络思政方向正,底色红。
着力培育网络思政党史精品。多元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思政不仅要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成为忠实“粉丝”。这就需要我们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坚持“内容为王、学生本位”,打造更多学生认可的爆款,真正让发出的声音、传递的信息成为精品。党史学习教育以其天然的优势为网络思政输送丰富优质的资源。网络思政工作者根据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和交流互动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以更加专业的媒介素养进行整理加工,以最优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发布产品,让不同载体组合带来的聚合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终端数据,分析研判不同平台的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思路与产品形式。
4 以党史学习教育强化育人队伍机制建设
教育者必定要先受教育。思政工作者要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当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應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理论水平,补足精神之钙。党史学习教育内在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对完善强化育人队伍和育人机制建设十分必要。
党史学习教育为育人队伍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与史实滋养。一方面,共产党百年革命与建设史充满了思政元素、育人资源。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更加深刻地学习理解党史,充分汲取百年党史的精神力量,从不屈抗争、艰苦奋斗的历史中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储备。只有真学真信,坚定信仰,才能实现育人实效最大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繁荣富强。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育人队伍的党史学习教育育人业务能力培训。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发展离不开持续有效的培训。育人能力培训应充分融入党史资源,树牢育人者的立身之本,在马言马。育人能力培训,既要优化提升思政工作者理论涵养、讲史能力,提升工作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又要提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坚持学史与实际工作相贯通,将党史理论知识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提升思政队伍的育人能力。
以党史学习教育健全完善育人机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使命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目标。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保障和重要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与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能与学生贴心沟通的教师。百年党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是加强党对高校事业领导的重要举措,有力支撑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我们既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优化“三全育人”机制,强化校内育人资源优势共享机制,打通校内校外协同发展机制。还需在十大育人模式下完善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管理等微观场域的育人机制,聚焦立德树人,坚持步调一致,同频共振,让育人工作更加深入大学生的脑与心。
5 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赋予了新思路、新内容。面对外部环境与大学生自身的变化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主动作为,全面、科学、理性地思考,充分运用党史学习教育创造的有利条件,从思政课程育人到第二课堂、网络思政及育人队伍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有益尝试,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不断开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7):18-19.
[3]郑丽萍.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的构建[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2):14-17;64.
[4]李雪晶,葛金文,周小江. 中医整体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探析[J]. 高教学刊,2021,7(14):149-152;157.
[5]潘玉腾,彭陈 .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理路[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9-15.
[6]常超.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