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全民阅读需要研制真正面向全民的书目,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阅读推广人,需要研究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新特点。
从2014年到2022年,“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从“倡导”到“深入推进”,不仅意味着对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的愈发关注,更意味着全民阅读已从理念的广泛提倡进入行动的全面落实阶段。这一切,既显示出政府多年倡导全民阅读已经取得初步成果,阅读的重要性已被全社会普遍认可,也表明当下需要更有力度的引领和支持,意味着由理念向方法层面的深入。全民阅读,此时此刻应该付诸行动。
阅读推广进入新阶段,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只有专业力量才能解决专业问题,才能深度助推全民阅读的进一步落实。
行动中,需要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如今各种图书浩如烟海,“读什么”成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而在时间被切割的碎片化时代,“怎么读”也是当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两者都有一定的门槛,都需要专业支持。
作为阅读的研究者和推广的实践者,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如何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全民阅读需要研制真正面向全民的书目。
过去的全民阅读主要在中小学展开,现在需要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需要研究推出面向各种人群的阅读书目和阅读策略。2010年,我创办新阅读研究所,专注于阅读的研究与推广。这些年来,新阅读研究所就陆续推出了面向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企业家、父母、中小学教师、公务员等不同群体的各种书目。这些书目,为一个中国人从幼儿成长为社会人,提供了阅读的路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其次,全民阅读需要培育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阅读推广人。
阅读是一门科学,国外有专门的书评人,有专业的阅读研究与推广机构。相对而言,我们对阅读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精细。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更多有关阅读的真相被揭开。比如,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阅读》一书就揭示,视觉系统和头脑中的阅读通路,在影响着我们的阅读。这些采用科学的研究范式对阅读进行解析,使阅读理论逐渐完善,也会进一步得出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交由公众验证。
我们相信,在不断的专业研究和公众验证之下,阅读甚至有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为全民素养提升提供更多支撑。
最后,全民阅读需要研究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新特点,研究互联网客人与原住民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空间。
无论我们是否心甘情愿,閱读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据调查,数字化阅读已普遍存在于成年国民当中。这让我们既存在无限多的可能投入阅读,又让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无从选择,满怀困惑甚至焦虑。
我们只是互联网的客人,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则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于他们来说,数字化阅读又意味着什么?这些全新的阅读体验会带来怎样的阅读改变?这些都是新的问题。
在上述情况下,要深入推广全民阅读,就必须研究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阅读习惯、阅读空间等一系列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家。全民阅读在行动上的深入推进,除了专业力量的支持,还得到了各行各业榜样们的引领,尤其是领导人的号召和示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相信,全民阅读进入新阶段,必然促进阅读事业的专业引领得到深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