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推动企业一流工会队伍建设

2022-05-31 18:38陈宁
现代企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模工会队伍

陈宁

想要建设出高水平的职工队伍,则需要以劳模精神作为基础条件,为此如何以劳模精神作为基础条件,推动一流队伍的核心建设,成为现阶段工会运转的重要管理内容。在工会政治管理过程中,群众和岗位员工是组织的基础条件,所以为了建设一流队伍,需要全面贯彻劳模精神,进一步体现出工会自身基础属性,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我国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

一、队伍建设属性

(一)推动企业发展

为了全面强化劳模精神一流队伍建设水平,在企业工作构建环节上,政府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全国内部制定和出台了企业工会管理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企业工会发展、全面维护职工权利等基础工作原则,成为了企业工会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权利维护核心观念,做好基础维护指南。而在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上,我国企业工会处理原则上需要将推动企业发展放在维护职工基础利益面前,所以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如果企业不能贯彻劳模精神,那么职工的基础权利会不断减少和降低。

全面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则需要积极引导职工发挥管理者身份,时刻关注企业的改革发展,积极推动和参与以劳模精神作为核心的活动,在培养岗位职工劳动思维和意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全面增加企业发展基础劳动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完成职工各项的收益和保证。除此之外,想要建设出具有劳模精神的一流队伍,应该积极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等最终发展方针,并且引导岗位员工履行社会和企业的责任,并且依法用工,切实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确保岗位职工合法经营权利,进一步推动岗位职工的合法权利,以劳模精神推动一流队伍建设进程。同时,全面建设具有劳模精神的高素质一流团队,还需要保证企业工会能够充分围绕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并且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就业权、收入权。

(二)推动企业成长

对于工会发展来说,劳模精神以及员工基础文化素养成为了团队和激励员工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成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核心源泉,为此企业在日常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岗位职工作为基础条件,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结构体系作为基础条件,以满足岗位职工核心精神文化要求作为队伍建设重点内容,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打造出企业职工共同发展的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出人工阶级的核心作用。

为此,只有不断关注和重视以劳模精神作为精神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才能将企业文化、发展理念以及企业职工自身基础价值相互结合和统一,最终构成企业与岗位职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高水平发展背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和动力模式,只有不断完成企业职工的主要地位,才能大幅度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所以,工会需要充分发挥出以劳模精神作为核心的一流队伍建设,积极引导职工开展精神文化基础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强化岗位职工之间的交流水平,致使企业各个部门良性互动模式,增进相互的信任和沟通,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二、劳模精神的重要意义

劳模是新时代职工的楷模,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增效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劳模培育工作的成绩如何,不单单是一项工作、一个指标,而是该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劳模的数量多寡、劳模的含金量大小、劳模的地位和业绩,反映的是尊重劳动精神的尺度,尊重劳模精神的程度,尊重工匠精神的亮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讲话中曾指出,“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劳模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發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的应有之义。培育劳模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抓手”, 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需要各级工会组织的“培土浇水”,需要全体职工的有序参与。 从1950年至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工会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全国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劳模,劳模的培育和选树工作成绩卓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背景下,培育劳模意义十分重大。新时期劳模的培育, 应充分体现依法治国的要求,反映新时期职工队伍的结构,因应新时期职工的诉求,实现劳模培育的制度化机制化精准化。制度化是劳模培育的基石。有了规范化的制度,劳模培育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机制化是劳模培育的准则,建立起公平、公正、客观的机制,劳模培育就有了标杆和尺度;精准化是劳模培育的“抓手” , 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精准化指标,劳模培育就能做到有序、有数、有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实现劳模培育的制度化机制化精准化,为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发挥引领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三、队伍建设现状

(一)员工劳模意识淡化

在工会队伍建设过程中,工会应该以岗位职工作为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将岗位职工吸引至工会结构中,竭诚为岗位职工和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服务。由于工会开展日常工作的宗旨则代表和维护了岗位职工的合法权利,所以其基础发展目标则是为了岗位职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为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牢固的建立劳模精神和思想。根据发展现状来说,由于我国工会组织历史十分厚重,所以基础工作理念和思维模式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第一,针对快速发展的媒体行业来说,工会干部的认知程度和敏感程度明显不足,仍然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所以在传统思想意义上普遍存在着对线下方式的过度依赖,最终导致难以寻找创新思想。第二,现阶段工会大多数岗位员工的劳模思想水平不高,长期以往极易产生以点带面,以服务维权个别案例包含整个工作方向等问题,不能全方位了解岗位员工的普遍需求和问题。第三,公户在基础服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调行政引导方向和经济发展引导方向,进而对岗位职工基础需求灵敏程度相对较低,一旦在日常工作和队伍建设过程中缺少劳模精神,那么在服务项目的设置和管理方面上人为痕迹相对较重。

(二)政治管理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不具备劳模精神的工会在建设过程中,并不具备群体组织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极易产生僵化、保守,所以为了明确工会管理机构改革发展目标和基础任务,工会在队伍建设环节上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劳模精神,并且以此作为基条件,全面优化工作改革和优化进程。其中现阶段工会基本上需要参考公务员管理结构体系,并且其干部选择普遍属于公务员相同模式,但是此种管理模式无法保障岗位员工能够进入管理体制内部结构,直接违背了工会队伍建设的本来意图,造成现阶段工作无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而在外行领导领导内行员工,高层干部不了解专业内容的管理制度和环境下,工会基础服务工作不仅造成供应和需求无法相互匹配的问题,并且各个服务项目无法实现相互结合,极大的减少了工会队伍建设的质量水平,降低岗位员工凝聚力。除此之外,工会领导管理部门自身普遍还存在着机构设置、管理模式以及运行制度无法适应服务型工会建设问题和不足,现阶段工会服务环节中间层次过多,进而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基础需求。

(三)制度管理不科学

在制度管理实施过程中,劳模精神成为了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所以制度方案设计成为了实现服务型社会的建设重点内容,但是现阶段工会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其一,缺少岗位职工需要详细调查管理制度,所以工会组织在决策性服务工作、服务项目设置时不能切实有效的获取一线职工以及基层工会的建设意见和劳模精神指导思想。第二,现阶段大多数工会管理部门明显缺少与多个管理部门运行制度,为此岗位职工需要多元化、个性化管理模式,其中工会组织虽然产生了资金管理区域但是仍然具有明显的约束和限制性,为此想要实现和完成职工基础服务水平,则必须借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其三,缺少长效的管理制度和品牌管理思维。近几年,工会组织在服务职工中形成了“送温暖”“金秋助学”“夏送清凉”等服务品牌,以此不断展现出劳模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但相较于广大职工对工会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服务品牌的创新性不足,阶段性服务还比较多,服务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形成持久效应。四是缺少监督评估机制,在缺乏对工会干部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的条件下,工会干部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致使懒政怠政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了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质量和效能。

四、劳模精神促一流队伍建设策略

(一)推动职工组织体系

在以劳模精神作为基础条件上,为了进一步建设一流队伍,只有始终坚持组织才能具有基础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吸引和凝聚职工。为此需要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构建出纵横交织、覆盖面积广泛且联系紧密的组织网络模式。

第一,强化产业工业基础建设水平,并且按照我国工会实施产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所以针对产业工会横向覆盖面积不全、纵方向组织断裂等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业产业和组织结构体系,并且依靠行业内部协会和行业的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增加基础覆盖面积,其中省市县以下的工会则需要通过构建出行业工会联合产业职责,让组织结构体系更加完善和合理。

第二,强化全新领域的工会组织建设,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组织,并且进一步强化全新领域工会组织建设进程,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管理组织和工会工作水平,创新发展管理体制结构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工会组织的基础覆盖率。

针对此种建设现状,需要以劳模精神作为核心条件,实现工会建设进程不断深入、工会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以此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等最终现状,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构建出工会建设标准,规范工会建设程序,保证构建出工会组织效果,致使工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完成建成一家、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等最终目标。为此需要积极转变工会建设和推动模式,并且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推动工会宣传引导转变,从而展现出岗位员工的基础优越性,从而不断提升工会基础服务效果,从根本上增加工会基础吸引能力,充分调动工会热情,

(二)培养选树劳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想要有效培养劳模,需要与时俱进更新劳模基础理念,进一步创新劳模评选以及基础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劳模评选核心渠道,不断提升劳模评选工作质量水平。所以评选劳模的重要核心内容则是基层之间的推荐,为此需要彻底摒弃平衡理论的错误思想,针对此种现状应该不断增加政策管理和系统宣传,让职工充分了解评选程序和基础需求,使劳模推荐评定工作真正意义上接地气,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正常的风气,让劳模精神成长为常青树。除此之外,还应该善于发现潜力股的典型案例,为此需要通过广泛的开展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相关活动,让优秀的职工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流程,最终将劳模精神发挥到最大。

1.坚持民主评定。在工会开展劳模评选制度时,需要以民族作为评定作为基础条件,并且结合基础的评选条件选择民主集中管理制度,并且面向广大职工的相关意见,最终通过小组模式开展层层选择,最终明确一定数量的候选人之后,最终将优秀的专业人才推向岗位最高点。

2.增加人才倾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生产则是首要因素,而以上岗位如果能够全面贯彻劳模精神,会在岗位员工中更加具有一定说服力量。所以工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且在劳模精神评定环节上,向特殊岗位员工侧重,积极挖掘其基础闪光点,将一线队伍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精神充分发扬。

3.坚持全面发展。除了向一线、向科技人才倾斜外,我们希望在各个岗位都应该有模范人物的身影,成为广大员工的旗帜和榜样。因此,在评选推优过程中,在体现民主管理的同时,丰富劳模选树范围,引导更多的员工学习借鉴,为企业营造一个“时时都有带头人,处处都有新典型、行行都有领头雁”的文化氛围。

(三)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1.全方位宣传。工会运转过程中,劳模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正向能量,是专业人才的行动标准。而劳模精神从本质上来看,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人文精神,能够有效反映出民族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人生价值和思维道德取向,进一步展现着时代精神的推进。所以只有不断宣传劳模精神,弘扬工匠品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工会队伍建设效果,例如:工会召开劳模座谈会、劳模表彰大会、劳模事迹报告会、制作劳模先进事迹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弘揚劳模精神,展示劳模风采,扩大劳模精神的影响力、辐射力,使劳模精神始终成为引领企业不断前进的主旋律。

2.增设劳模课堂。为了有效提升工会管理基础水平,工会将劳模管理经验转化为团队的核心技能,最终将劳模管理模式转化为队伍的技能长处。第一,工会管理人员、小组长以及一线员工充分了解劳模等英雄事迹,并且通过探索劳模人物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典型事迹,让职工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品悟模范的品格,接受劳模精神的熏陶。第二,由劳模、工匠、技师等先进典型成立“工作室”,组织“劳模讲堂”学习活动,活动采用与成员互动的形式,并结合自身实例的阐述,分享劳模在本职岗位奋斗的故事,诠释劳动美的深刻内涵,让团队成员时时刻刻对照自己,注意言行举止,学劳模、赶先进。

3.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动竞赛,培养选树典型。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利用电子屏、牌板、电视、网络阵地大力宣传劳动竞赛活动的意义,激发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的热情和活力,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搞好五个结合,即开展劳动竞赛与弘扬劳模精神和选树典型、与争当“技术能手”活动、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与技术比武、技能人才培养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能达人竞赛等活动,使更多的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激发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和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会在劳模精神贯彻和落实方面上同样面临着挑战与对策。所以只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会的基础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推动工会基础建设脚步。

(作者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劳模工会队伍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会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排排坐,数劳模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