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亮伟
生活垃圾分类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和时常关心的“关键小事”。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开拓创新、精准施策、科学管理,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垃圾分类工作通报中,我市连续3年排名西部地区第一。
提高政治意识,强化法治思维,找准垃圾分类工作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6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以后,多次就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实施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路径,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探索出一条具体实践路径。
始终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生活垃圾体量急速增长,填埋等传统处理方式造成的二次污染毫无意外地成为环保不稳定因素和市民不满意因素。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中,进一步强调了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和分类治理的重要性,完善了相应的具体规范要求。我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始终把法治化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法治为基础,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重庆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60余份配套政策文件,基本形成适合重庆实际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体系。
明确目标导向,强化综合治理,形成垃圾分类实践经验
坚持减量化、资源化目标。重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踏实有效的措施,坚持“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路径要求,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全面实施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垃圾填埋場气体收集应用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实现生活垃圾分到位、投准确、规范运、达标处置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目标上探索出实践经验。《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划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垃圾分类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确定了相关部门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和单位、家庭、个人垃圾分类义务。重庆市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订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互动的责任机制。同时,突出人本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将垃圾分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明确部门、街镇和村(社区)的具体任务,推动社会资源、公共管理资源下沉到基层,并紧盯物业企业这个重要主体,引导督促物业企业依法履行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引导监督、设置投放设施、保持环境整洁、分类收集垃圾和劝止垃圾混运等法定责任,逐步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局面。
建设符合实际、运转高效的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4个环节。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分类治理,才能真正建设形成符合实际、运转高效的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分类管理体系。重庆市因地制宜,积极化解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难题,针对不同属性垃圾分类配置前端投放收集点和收运车辆,结合智慧环卫系统推行智慧收运,规范分类标识,全市升级改造分类投放设施5100余个,配备分类收运车辆3800余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建设,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230吨/日、垃圾焚烧能力3000吨/日,2021年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120万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500万吨,垃圾焚烧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全国领先,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分类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重庆市通过开通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八进”“敲门行动”等入户宣传活动,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普法宣传,赋予垃圾分类相应的法律意义;培养全民参与意识,在宣传和教育中塑造垃圾分类氛围,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定等工作,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在基层发动上,重庆市推行“党建+物业”“党建+志愿服务”等模式,鼓励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及“五长制”;组织垃圾分类进村(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在社区、行政村、机关、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十个一”行业示范建设活动;深化“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发挥好四级分类指导员作用,推动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培训教育上,重庆市以学生为重点,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创编垃圾分类教材,开展垃圾分类演讲和知识竞赛,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培训,推进家、校、社区联动和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建立垃圾分类宣讲员队伍,对物业清扫保洁人员、环卫工人、垃圾收运处置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一线管理和作业人员垃圾分类专业化水平。
(作者系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