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菲菲
关键词:创新;科普;权威;综艺化;新媒体
2013年10月,健康科普节目《我是大医生》在北京卫视精彩亮相,这是国内第一档使用三甲医院医生作为主持团成员的健康脱口秀节目,打造明星医生概念,以意想不到的实证、互动方式为手段,向大众传播有趣、有用、科学、权威性的医学知识;节目中大量运用了综艺节目的表现手法,进行生活观察、情景演绎等。医生主持团在节目中除了展示医生本色,更有角色分工,把更多面的医生形象真实地展现给观众。开播十年,制作了近500期科普节目,带领观众了解前沿的健康生活理念,满足观众对基础医疗知识的需求。对慢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传播作用。备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同时,也收获很多荣誉,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创新民生栏目”奖、“两岸四地最具创新力电视栏目”生活服务类大奖、年度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卫视频道财经·生活类栏目十强、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奖最佳周播电视节目提名等等,2021年《我是大医生》导演组还荣获“北京青年文明号”称号。十年来,《我是大医生》不断升级创新,保持每年至少一次升级的频次,尝试多种创新表达方式,为观众呈现出有活力、有趣的健康科普内容。
权威、准确的知识点呈现是栏目的立足之本
开播十年,《我是大医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健康科普节目的“常青树”,得益于权威、准确的知识点呈现,这是栏目的立足之本,不容许有半点马虎。十年间,导演组依旧坚持“专业医生三把关”的形式。每期节目知识点第一关是当期专家,第二关是医生主持团成员,第三关是有医疗经验的审片把关人。网络上也有很多健康类节目,都比较有趣味性,但如果不够严谨,对观众来说就没有信服度可言。《我是大医生》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一直强调严谨性、科学性是根基。北京拥有全国优质的医疗资源,拥有多家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在专家资源方面,《我是大医生》拥有很大优势。栏目组有明确的工作标准,要与专家见面沟通,至少三次,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来自于专家。编导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翻译”,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转化成观众看得懂、愿意看的内容,需要艺术加工,为了避免艺术加工后出现知识点“走样”“变形”的情况,需要编导在录像前五天要与专家面对面确认终稿,确保知识点的万无一失。
为了增强栏目权威性,设置上,组建“医生梦之队”主持团是提高权威性的手段之一。“医生梦之队”的医生们都是从北京三甲医院中经过多轮选拔脱颖而出的,他们拥有精湛的医术、对健康科普传播的热情、极好的表达和超高的颜值,成为节目最大的亮点。“医生梦之队”都很专业,也相当严谨。医生嘉宾都有自己很繁重的医疗工作,但是每一期文案他们都会认真准备,精益求精。导演组跟医生有一个微信群,他们经常夜里两三点,在微信群里,针对一个问题,来来回回地较真儿、讨论,都是一些很专业的医学问题。每一位大医生都会有自己的“人设”,导演组根据每一个医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角色化的设计。有绅士型、智慧型、生活小百科类型等等,个性突出,这种角色化设置让观众看到了和印象中很不一样的医生形象,也吸引了很多20岁至35岁的年轻观众。
此外,做客《我是大医生》的专家是有严格要求的,均是来自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质的医生,为观众做权威的科普讲解。还会有“医学大咖”的特别策划,《我是大医生》几乎每年都会策划院士系列、院长系列、国家级名老中医系列,难得一见的“大咖们”组团科普,不是探讨学术研究,而是针对老百姓生活中最关心的健康问题耐心讲解,很多观众都会用记事本认真记录。在一些世界卫生日的特别节点上,也需要有特别策划,世界结核病日特别节目、世界艾滋病日特别节目,爱眼日、爱耳日、慢阻肺日等等,让《我是大医生》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权威发声。
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三者有机融合
在视觉呈现上,导演组下足了功夫,3D打印、虚拟技术等高科技互动几乎在每期节目中都能看到,高标准的品质管控,让《我是大医生》呈现出专业化、品质感。除了技术手段外,《我是大医生》大量使用大型现场互动和实证的环节。近幾年,《我是大医生》加大了记者体验的内容,突出真实的力量,栏目编导“较真”的本领越来越强,为了测试防晒霜的防晒效果,栏目编导在烈日下暴晒了两三个小时,后背的晒印半个月都没恢复。为了测试不按时清洗的空调容易滋生细菌有害健康,编导找来2年多未清洗过的空调做实验,用同样的面包片放置在空调出风口和常温下,对比霉菌出现的时间和量,让人触目惊心,每一个实证知识点的输出背后都是编导十几次努力尝试的结果,这种较真精神也让节目在科学、严谨的同时更有趣了。再比如在《我是大医生》关于德尔塔病毒的特别节目中,为了说明佩戴口罩的重要性,栏目组设计了一个“面粉实验”,安排嘉宾对着黑色人形板说话,观察面粉模拟飞沫的飞行轨迹和扩散半径,从而直观展现出不戴口罩对于病毒传播的危险性。同样,为了展现开窗通风对于居家防疫的重要性,栏目组又设计了“密室烟雾实验”,这些实验并不高深,也不复杂,但却简单、直白、生动、有效,充分发挥了电视的传播优势和互动属性,让观众先“看明白”,然后才能“想明白”“学明白”“做明白”。
十年间,《我是大医生》不断在节目中尝试各种综艺化表达,尝试过健康脱口秀,邀请到一些演艺明星来到节目中,以脱口秀的方式吐槽身边的养生误区,让观众眼前一亮;在观察节目广受欢迎的时期,《我是大医生》紧跟潮流,观察诉求人24小时生活,大医生在演播室观察其生活误区,并给出简单易行的健康生活指导;还尝试在京郊打造“大医生健康屋”,放弃原有的演播室录制,对京郊的精品民宿进行改造升级,健康屋一应俱全,拥有让人舒适的家居环境、科学精密的医学测试仪器、有趣的测试互动区域等,多角度帮助诉求人轻松过上健康生活。在和大医生生活的24小时里,收获完全不同的体验感,认识不一样的大医生,他们也爱开玩笑、吐槽、讲冷笑话,有厨艺高手、也有某方面的生活小白。在和医生生活在一起的24小时里,不仅可以看到有趣的医生生活,更能够通过医生手把手指导,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体验到适合自己的定制版健康生活手册。这种尝试更加拉近了观众和《我是大医生》的距离,只要来京郊的“大医生健康屋”就能体验到节目中的互动道具。最近,《我是大医生》邀请到情景剧编剧来与导演组交流,希望在健康科普节目中加入情景剧形式,把生活中常见的误区、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健康话题、人体的微观世界等,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更直观、更有代入感。《我是大医生》从未停止过学习、创新、探索,把一档周播节目按照季播节目的要求来制作、打磨,正是这份使命感让一档老牌节目永葆青春。
多渠道与受众建立联系精准解答受众健康困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每天都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在信息泛滥的海洋里,人们普遍保持了对未知事物和新鲜事物先睹为快的求新心理。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生活的吃饱、喝好,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吃、有穿、有房住的状态,而是要努力地使生活更富裕、身体更健康,他们更愿意相信科学,用科学的养生方式去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快乐。在节目中将镜头多聚焦到老百姓,讲述民众所关注的事,使节目更具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符合观众的需求,更符合以受众为中心的现代传播观念。
解答百姓健康困扰、引导健康生活方式一直是《我是大医生》的服务目标,栏目组通过多种形式找寻观众的健康困扰,社群、徼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渠道征集健康问题,都会成为栏目组的选题来源。多次尝试与观众面对面的形式,把科普节目做到群众中去,医院的门诊大厅、公园、社区、校园等等都有大医生们行走的身影。比如在世界艾滋病日的,得知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我是大医生》就把演播室搬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里,通过科学、有趣的讲解和大学生们进行一场科普互动大会。在号召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节目中,大医生兵分三路前往公园、社区等场所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老年人了解人体的免疫机制、病毒为何更容易“袭击”老年人等问题,打破老年人心中对于接种疫苗的疑惑。心里装着观众,想观众之所想,观众会感受到这份诚意和温暖。
做好新媒体收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电视节目面临很大挑战,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健康传播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及时性、互动性、碎片化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健康传播的受众也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大量转移,新媒体已经成为健康传播的主阵地。微信、手机客户端、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健康类电视节目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微信用户调查显示,健康养生类文章在微信文章阅读统计以及微信公众号文章分享均排名第二。微信传播的海量健康信息及基数庞大的受众群体对于健康类电视节目带来较大冲击。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充斥着大量虚假健康信息,新媒体平台存在的问题给健康类电视节目应对挑战带来了希望,同时提供了很好的创新改革的思路。
《我是大医生》很早就在新媒体端布局,拥有新媒体“粉丝”超千万,多次荣获新媒体荣誉,荣获“酷云互动”文娱责任影响力年度生活节目、“最具创新影响力省级广播电视栏目”“最具影响力抖音号广播电视10强”等等。作为一档老牌节目,将节目IP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端有机融合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利用电视端积累的内容制作经验,在新媒体端发力,会影响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么多年的新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如何成为一个权威又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大号呢?他们总结出了一些短视频传播的规律。
第一步:角色定位,正确的差异化。一种是从人物的性格出发,设计标志、符号、固定的句式,比如科室特色、人物性格都可以成为这个IP账号的定位。另一种是从场景出发,做有意思的日常记录,很多医生觉得出门诊太平常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医院是很陌生的场景,“熟悉中的陌生”是很好的吸引人的點。《我是大医生》做过一条点赞量很高的短视频,是“医生梦之队”的金医生带领观众参观神经外科手术室,让大家看手术室长什么样子,里面的每一样器械都是什么用途,并通过给葡萄皮缝合展示手术的精细和特点,揭秘性强,收获一大波点赞。
第二步:建立符合个人气质的包装体系,就是节目中文字内容的字体、颜色、风格统一起来,一致化的包装,就像人们感知到的你的形象、你的内在,也是自己风格的一部分。
第三步:哪些健康内容吸引人?学会使巧劲儿,要注意做好内容六大要素。第一点,语言简单易懂,行动指导明确。医学的各种专有名词尽量避免,要让孩子、老人、上过学、没上过学的都能听懂,才能传播人群广,比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解释一遍之后,就用“好胆固醇”“坏胆固醇”代替,大家更好记;比如军团菌,藏在加湿器、空调里,军团菌大家记不住,起个名儿“食肺菌”,大家就明白,感染了这个菌会伤害到肺;第二点,是“擅用道具、清晰明了”,光靠语言吸引人是很有难度的,借用道具就更直观,也能让受众不动脑子地接收到所有信息;第三点,实验实证,是很好用的,增强可信性,通过实验让大家看见真实的结果,真实的力量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第四点,掌握“前三秒抓人”的规律,一条短视频如果前三秒没有抓住人,就会被划走,就像长视频要在前三分钟吸引人是一个道理;第五点,展示高科技,体现我国前沿的医疗技术,一些前沿的研究、已有的技术展示都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医疗领域;第六点,特殊节点要发声,强化时效性。
第四步:定期上传、更新。《我是大医生》的新媒体团队每天都会更新原创短视频和精品拆条,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分发相对应的内容,只有用心研究、思考,用好新媒体技术,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综上所述,在融媒背景下,电视端的健康节目更要坚定地拥抱新媒体,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制作模式,认真思考如何最大限度整合医疗资源为更多的观众输出健康知识,在拥抱新媒体的同时走出一条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