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泽龙
今年以来,泸州市合江县纪委监委和重庆市江津区纪委监委围绕党中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双圈”市场一体化建设,紧盯地方性法规、企业投资限制、市场无序竞争等重点问题,采取“三找三定三建立”工作方式,开展协同监督,护航市场一体化建设,助力“双圈”建设“加速跑”。
“三找”跨区“壁垒”,明确监督重点
两地纪委监委相互协作、协同联动,分类组织企业、单位、干部查找问题,全面收集各行各业在川渝两地统一大市场中的“市场不统一”事项,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跨区企业相互吐槽找“堵点”。开展“阳光纪检·清风护企”开放日活动,组织合江、江津两地企业召开“吐槽大会”,采取“你吐槽我、我吐槽你”的方式,收集企业跨区投资、产品销售限制、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涉企问题“负面清单”。
两地单位共同会商找“难点”。两地纪委监委主导,组织合江、江津的市场监管、发改、经信等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商会,联合开展文件匹配、标准比对,共同查找规则制定、执行中的“打架标准”,找出限制性、排他性、不符合大市场建设的“门槛壁垒”。
“双圈”干部驻企蹲点找“痛点”。统筹选派纪检干部,到两地重点企业交叉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通过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走访生产建设一线等方式,搜集企业“越界”的困难,了解企业“跨区”的需求。通过三方联动,共收集到“双圈”壁垒问题3类21个,31条意见建议。
“三定”解决对策,落实监督抓手
两地纪委监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均逐一明确承办责任、办理时限、解决措施,确保所有问题精准施策、有序推进。
建台账定责任。实行“纪委建台账、部门领任务、干部抓落实”,由两地纪委将收集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依据职能职责分配给相应的职能部门,再由职能部门确定具体领导和经办人负责推进落实,确保“槽点”问题都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督。
分类别定进度。按照立即办、限时办、反馈办的“三办”原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对当下能够解决的具体化诉求,立即交办;对需要时间协调解决的复合型问题,限时办结;对需要上级完善顶层设计的,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加强请示汇报,确保相关“壁垒”问题稳妥解决。今年以来,两地纪委共推动解决相关问题12个,助推《重庆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等制度规范加快修订完善。
盯重点定方法。对于国家无明确规范的地方性政策问题,经两地部门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采取“纪委协调、部门主导、企业参与”方式,組织涉及的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集中会商,探寻“双赢”的解决路径,通过签订协议、备忘录等方式解决“各抒己见”问题。
“三建立”固化举措,实现长效治理
两地纪委监委坚持“破立并举、常态长效”的工作思路,将协同监督过程中的好举措好做法,通过建章立制等方式进行优化固化,推动统一大市场监督常态长效。
建立纪检干部互派的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看四路、管八方”的优势,定期选派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到两地纪检监察机关交叉任职,担任“大市场监督专员”,持续为双方统一大市场监督工作搭建“桥梁”。目前,已选派4名纪检干部交叉任职。
建立联合监督检查的专班。依托两地已形成的纪检监察“三协四互”工作机制,共同抽调6名纪检监察干部组建大市场固定联合督导专班,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大市场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跟进督促解决疑难问题,确保问题一项一项解决落实。目前,已开展联合专项监督4轮,督促解决问题12个。
建立固化成果的规则。督促各单位将推动两地标准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投资等的有效做法,总结固化成“白纸黑字”的文件和可“照章执行”的制度机制,切实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目前,两地纪委监委已督促共同签订《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合作协议》等合作备忘录8个,出台“一个文件管两地”的法规文件6个。(作者系合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