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奇 杨耀源
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分为国家层面和项目层面。国家层面的基本要素指的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涵盖了中国与东盟双边文化贸易合作领域。还包括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合作的社会贡献、经济贡献、机制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推动下,需要有更多的文化贸易企业参与,通过不同文化贸易项目,从而深化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合作和促进中国对东盟文化贸易发展。项目层面的基本要素有债务与融资、商业效益、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科技创新、商事仲裁、风险防范。
一、国家层面
(一)政策沟通。政策沟通是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雙方深化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合作的重要先导。政策沟通主要指相关国家和地区通过领导人、部门、地方等各层次政策对话,完善双多边政策协调和沟通机制。政策沟通是“五通”之首,是开展各方面务实合作的基础与保障。A加强政策沟通就是要完善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政策沟通主要涉及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对接、高质量合作效果和双边关系基础。这里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接,指的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与贸易部门围绕文化贸易进行发展战略对接、中国与东盟国家地方政府围绕文化贸易的发展机制对接,以及中国与东盟高层签署的文化交往与文化贸易的合作协议。
(二)设施联通设施联通是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快设施。联通建设是其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设施联通主要指的是硬件联通软件联通和“新基建”设施三个维度。硬件联通包括中国与东盟交通设施共建项目、通信设施共建项目、新建国际(区域)基础设施数量、新建国际(区域)基础设施环评情况。软件联通包括制度对接协议数、高质量建设规划对接、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数、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效果和廉洁合规管理体系。文化基础设施以涉及文化贸易合作项目数、文化贸易合作金额数、文化贸易合作建设规划来衡量。
(三)贸易畅通。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愿望之一是发展繁荣。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是绝大多数国家全球贸易伙伴关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畅通是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重点是促进双方文化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贸易畅通包括高水平贸易、高水平投资、园区合作。高水平贸易中,包含贸易自由化水平、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额增长率、新增外贸平台和外贸功能机构和数字文化贸易经济等高新企业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高水平投资包括投资便利化安排、双边投资额、双边投资额增长率、联合投资占比和数字文化贸易经济等高新企业投资总额占比。园区合作包括共建园区数、园区内高新科技企业占比和数字文化经济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三个指标。
(四)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实现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为推动双方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透明、高质量的资金支持。资金融通部分包括货币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市场合作。货币合作下,包含货币兑换便利、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占比、双边外汇交易规模占比和数字货币发展。金融机构合作中包含战略合作协议数、互设海外机构数、互为代理行数量。金融市场合作包括市场准入便利、交易场所联通和监管机构合作。
(五)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实现双方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基础。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理解和认同,为双方文化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民心相通部分包括人文交流、民生项目和民间友好度。人文交流下包含文化交流活动频度、教育培训合作、科研合作、旅游合作。民生项目用救灾项目/资金投入、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和卫生健康合作项目/资金投入表示。民间友好度由主流媒体涉对方国家报道倾向、社交媒体涉对方国家报道倾向和智库涉华“/一带一路”民调衡量。
(六)经济贡献度。文化贸易对推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通,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意义重大。实现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经济贡献度可以分为对国内经济贡献度和对区域经济贡献度。对国内经济贡献度,主要指的是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主要指的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开放程度提升,将推动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区域一体化。这对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地区持久和平与繁荣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七)社会贡献度。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成为构建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文明的有效、可行的路径。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将通过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普通民众有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双方文化贸易强调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目的就是希望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互联互通”、文明融合,消除由于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各异、文明文化差异、国家实力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现象,为稳步建设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抓手。
(八)机制建设纵观历史,加强机制建设是重大合作倡议行稳致远的强大保障。一些关系全球治理变革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调整的重大合作倡议,在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需要加强机制建设,推动组织机构实体化、政策磋商常态化、项目建设规范化,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稳定各方预期,从而确保合作倡议持久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机制建设,要秉持开放性、渐进性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紧紧围绕双方文化贸易合作重点领域,完善项目发展机制、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构建贸易畅通机制、强化安全保障机制,为双方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项目层面
对中国与东盟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项目层面进行全面评估,分为债务与融资、投资效益、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科技创新、商事仲裁、风险防范等八个层面。
(一)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主要指的是企业以发行债券或者借债的方式来集资。借债方获得资金的同时还需要向债权人还本付息。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合作,由于所处的国别、业主、承包商、贷款期限等方式具有较大差异性,这些对双方文化贸易合作领域的融资工作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推动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项目融资方面进行国家风险研判、项目可行性分析、发起人或业主资信状况分析、担保措施和能力分析、承包商履约能力分析以及项目整体风险评估等多层面融资可行性分析。需要加强参与“一带一路”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建设,能够熟练把握和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支持政策。从融资角度和选择策划项目,对企业所在东盟对象国开拓项目过程中,针对需要融资的信贷项目或投资项目,企业应在项目开发初期对各类条件做好基本的判断。尤其是对于需要使用外部资金建设的项目,应该从融资可行的角度出发对项目业主或相关方施加影响,争取有利的条件,使之满足要求。充分掌握和利用金融支持政策。“一带一路”企业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所在国家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持一定的沟通,对这些国家信贷、保险、外汇等金融支持政策动向做好跟踪,旨在有助于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可以随时进行政策匹配。企业还要学会利用跨国经营的国际性的银行资源、保险经纪公司、国际或区域性的多边担保机构等国际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还要学会善于利用外部的融资顾问服务,聘请有经验的顾问协助企业做好融资前期的相关工作。
(二)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指的是,双方文化贸易合作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能否获得预期的盈利。双方文化贸易合作项目未来实现较高的投资效益,需要从如下方面继续提升:一是更加注重与当地各类法律、制度的对接,依法合规经营,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二是通过资助留学、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用工当地化水平;三是开展更多符合当地特点、有助于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让当地老百姓在工程项目中切实受益,培育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四是树立扎根当地、长期经营的意识,处理好各类“第三方因素”,营造良好综合环境。
(三)第三方市场合作。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同法国政府共同发表《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而在此次声明中首次提及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实质上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模式。其中市场主要是指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合作主要指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这一合作方式实现了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中国优势产能的互补,并对接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实现了共赢。它便于多个企业参与其中,实现分类生产,有助于推动项目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加快进程。因此,这一合作模式受到了合作方及其市场、政府、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的欢迎和重视,逐渐变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需要加强机制建设,“中国将努力对接各国和国际组织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截至2019年6月,中国已与14个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这一年,中国分别与瑞士、新加坡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备忘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门发布《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从长期愿景和发展通路来看,“第三方市场合作”有机会为三方合作的建立和持续运行开辟渠道,特别是对某组双边关系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的三方来说,“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搁置争议、弥合分歧。“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第三方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主动权,即在其他两方具有积极性的条件下,结合本国的实际需要、选择两方的优势领域设立三方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合作的效能,促进本国收益的提升,并推动另外两方取得实际利益。从功能上看,“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解决三方合作缺乏实际议题和具体项目的问题,也有助于实现项目的尽快落地和取得早期收获。“第三方市场合作”还有助于提升中小国家在三方合作中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成功取决于第三方能够规避其他两方的劣势和矛盾、发挥市场合作的优势和主动权,引导有关国家在本国市场开展合作,从而发展同其他两方的关系,并最终打通三方合作的渠道。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与有关各国的多领域合作,规避负面影响,促进正面效果的累积,建立类型多样的三方合作。密集、多元、高效和功能化的“小多边合作”,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夯实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基础,助力中国应对大国竞争和开拓外交新局面。
(四)技术创新。实现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技术创新含量,改变依赖物资要素而非技术要素驱动的传统贸易模式,通过提高技术含量产生高效益,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中国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改善文化贸易运作的效率。当今世界上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但已经不是过去的围绕资源争夺或领土扩张,而是对国际规则的制定、贸易和技术领导地位的争夺。在此背景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关乎一国能否占据全球分工体系和主导全球经贸规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有助于一国的文化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也是推动文化新产业、新业态的根本源泉。
(五)商事仲裁。东盟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较大差异,部分国家还会出现政权更迭频繁甚至局势动荡的局面,复杂多变的形势不利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畅通,进而影响各国经济良好发展,使其承受无法预估的损失。同时,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涉外商事纠纷势必增多,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对于优化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营商环境,推进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有深远意义。需要建立服务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推动与东盟国家的仲裁合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加强仲裁合作,中国国际仲裁机构可以通过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展在境外的业务,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优化中国涉外仲裁法律制度。比如,逐步完善临时仲裁制度,避免仲裁的诉讼化,逐步消除对于仲裁审查的双轨制对涉外商事仲裁带来的不利影响,重视仲裁地原则在仲裁中的作用等。
(六)风险防范。中国在东盟国家不断加大对外文化投资,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同时也带动东盟多个国家的共同进步。但需要认识到,机遇和风险往往并存,“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环境稳定程度不同,文化风俗也存在差异,这些都导致对外投资风险的增大。A因此,推动中国与东盟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風险防范应对,一是完善政治风险评估机制。二是在东盟国家,合理分析其投资环境。三是区域合作投资布局。中国对东盟国家文化投资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加强对外投资的风险预警,改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信息渠道、人才储备、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