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采编人才的成长路径初探

2022-05-30 12:39:32李璐璐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全媒体困境

李璐璐

摘要: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工程建设为视角切入,探讨全媒体采编人才的成长路径。在概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全媒体时代的采编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媒体时代采编人才在政治意识、把关定向和业务能力上的培养标准,随后分析了全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在人员结构、培养理念和用人管理层面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 新闻采编 人才培养 困境 对策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信息播发方式、媒体舆论格局和受众资讯获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呼应,“全媒体”建设便成为各级媒体适应融合需求、提升业务水平、增强传播效力的重要途径。而要想建立一个“全媒体”式的普及、高效、先进的传播体系,人才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新闻宣传战线要不断建立起“具有网络思维、熟悉融合传播、掌握全媒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逐步提升全媒体人员占比,形成更加适应融合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布局”。[1]

一、全媒体场域下的采编场景

所谓“全媒体”,是指利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表现形式,来实现对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立体式、全方面呈现的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传播手段来将内容进行广泛传播的一种新的信息生产与播发形态。[2]全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的多屏互动、大小屏协同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能够帮助新闻媒体从各种组合中选择最合适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渠道,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面覆盖和有效的传播。

全媒体的成长壮大昭示了其不同于传统媒体采编模式的新特征。一是多样性的媒介形态,包含了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信息呈现形式。二是涵盖多样的信息发布终端,具体来说,全媒体包含了报刊、音频、视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信息发布载体。三是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评论、留言、转发等多种方式,发表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新闻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3]

全媒体采编对传统媒体时代的采编模式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缩短了新闻从采编到播发的时间间隔和空间局限,实现新闻时效和空间覆盖的几何级数倍增;第二,为受众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全媒体平台提供了便利的供新闻用户交流讨论的新闻评论区和在线论坛或社区等线上平台,媒体机构亦可根据用户讨论即时获取受众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新闻采编,提升内容质量;第三,全媒体新闻采编扩大了新闻覆盖面,随着全媒体模式的不断普及,媒体机构可以传播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大大扩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并且从受众角度来看,只要他们拥有智能便携设备并与互联网相连,就可以接收和传播新闻信息。[4]

二、全媒体场域下的采编人才素质要求

面对全媒体建设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操控全媒体相关技术、平台与功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这就对全媒体采编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就需要一支政治素养过硬、媒体业务精熟、工作作风正派、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迎难而上的新闻采编队伍”。[5]具体来讲,全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的培养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政治素养上,要具备合格的政治素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立场,不迷信盲从,提升自身的政治观察与鉴别能力,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求,坚定政治信念。此外还要具备坚定的思想信念,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融合和“四全媒体”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党和人民合格的“耳目喉舌”,高质量完成新闻传播工作。

第二,优秀的业务水平对全媒体采编人员来说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集中精力抓好新闻主业,秉持虚心求实的学习态度,及时学习全媒体相关的知识,强化自身素质,以新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前瞻性思维与眼光。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体裁和呈现方式上不断进行全媒体内容生产的迭代,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寻找新思路、新方法,用好全媒体平台和立体传播手段,实现新闻报道的深挖、提炼、扩面、广传。

三、全媒体场域下采编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具体来看,目前我国媒体机构在全媒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员结构失衡,技术型人才比例不足

全媒体技术使得采编流程彻底重构,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即便观念层面有认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媒体新技术的上手运用。加之迭代和更新是传媒新技术发展的常态,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花时间去熟悉、消化和整合新技术,这一流程环环相扣,各个环节不可缺少,使得传统媒体训练出来的编辑记者常常陷入“费心费力刚学了一招”即成“明日黄花”的尴尬境地。这种采编人员业务素养与全媒体技术条件之间的不匹配,体现了全媒体建设过程中媒体机构人员结构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媒体机构体制结构不合理,人员老龄化严重,新力量短缺,编辑记者普遍缺乏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的能力,且互联网思维弱,对报刊广电等媒体的传统生产方式路径依赖严重,找不到媒体融合突破和崛起的路径。

(二)培养理念偏差,“通才”的培养思维浓厚

传统媒体时代受限于人力、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新闻采编人员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同时进行采访、记录、摄像、播报等多种新闻采编工作,这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视频剪辑乃至临场应变等多种技能。这种“通才型”的新闻从业者培养思维一直延续到了全媒体时代,大部分采编人才的培养工作依旧以这种理念为指导。[6]然而,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愈发不易实现。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事件爆发速度快,传播迅猛,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全靠一个人来完成一系列复杂繁琐的采编流程无疑是一件难事,不仅加重了个人的工作量,也容易造成顾此失彼,错过新闻播发的黄金时间;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工具的迭代在提升新闻采编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新技术的学习成本,面对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工具,采编人员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精力方能熟练掌握,因此若想依靠一個人便完成所有技能的学习,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长采编人员投入实践的周期,影响新闻采编效率。

(三)人员差异,编制外人才难留

当前新闻媒体机构普遍实行的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这种体制下,灵活的各种编制外聘用方式较好地协调了单位编制紧张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通过合同的形式选拔的聘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人员虽然有合同作为法律上雇佣关系的牵绊,但在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上都和有编制的单位正式员工存在差距,这就使得很多聘用员工缺乏依附感、认同感、稳定感,当有待遇更优、福利更佳、发展前景更好的单位前来招揽之时,辞职转行的人员就自然增多,造成人才流失。

四、全媒体场域下采编人才成长路径

人才问题关系到全媒体建设的实际成效,对全媒体采编人才的队伍建设应构建以政策扶持为依托,调动各方资源,更新采编人员选拔、培训与管理的理念与方式,充分激发全媒体采编队伍活力,调动全媒体采编人员积极性,实现新发展。

(一)人员选拔

在全媒体采编人员的选拔上,首先要秉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积极引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全媒体技术岗位的需求,重点选拔掌握关键技术和实用型新技术的人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针对传统媒体体制下的人才培养缺陷,有针对性地优化传统采编人才队伍结构,设置完善的全媒体工作岗位与部门,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在具体的实施上,所要选拔的采编人员最好能够对全媒体技术、平台、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这将在之后的培训过程中极大地缩短二次学习时间,尽快上手相关业务,加速全媒体布局工作开展。对于应聘人员,学历与专业固然是招聘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更应侧重对应聘者判断新闻、驾驭文字、整合素材、编校纠错等方面能力的考察。此外,也要注重“学者型”人才的引进,比如可以邀请高校教师前往媒体挂职,为全媒体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丰富理论内涵。如贵州日报报刊社把实行新进人员“导师制”培养作为新闻采编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一对一”形式结成对子,通過理论学习辅导、经验方法传导、思想作风引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新进采编人员培养管理,帮助新进采编人员提升政治意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同时加强校媒合作,推荐优秀干部人才赴高校兼职授课,接收高校新闻领域博士到报刊社挂职交流,推荐优秀年轻采编干部到《求是》杂志、人民日报社跟班学习。

(二)教育培训

全媒体采编人员的培养要建立在完善的全媒体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搭建上,结合全媒体技术的特点,整合业界与学界的资源与知识,积极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打造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全媒体采编技能水平,实现不同梯队、不同专长的各类人才全面融合发展,既要使传统媒体人转型为全媒体人,又要培养一批全媒体时代原生人才。当然,除了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同样重要的是细化分工领域。全媒体平台涉及诸多技术工种,每一种都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此要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差异化“专才”,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提升采编人员素养,可以通过新闻采编实践尤其是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实践来积累经验。除了技术操作层面上的培训之外,全媒体采编人员同样需要加强的还有理论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将对全媒体实践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媒体机构可以与高校媒体专业进行对接,展开合作,定期输送全媒体采编人员前往院校进修,开办全媒体采编业务培训讲座,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从而形成采编队伍在业务实践和理论知识两个层面上的合力。

贵州日报报刊社在采编人员教育培训中,通过打通学研与应用的“双向通道”编制课程,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高校等行业专家学者、知名讲师开展专题讲座,把参培情况作为相关考核评价、岗位聘用、提拔晋升等的重要参考,以多管齐下的方式,快速提升了新进采编人员的全媒体采编能力。同时设立融媒体传播力建设奖励金,鼓励融媒体产品“泉涌”,主办的“天眼新闻”客户端传播力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

(三)考核管理

在考核管理方面,要结合全媒体采编的岗位特征与采编人员工作性质建立有针对性的特色管理方式。要建立规范的全媒体采编人员聘用制度,针对全媒体岗位工作内容建立科学管用的进入退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用制度的杠杆奖优劣太,激发采编人员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在常态化管理上,健全全媒体考核体系,借鉴传统媒体的管理经验,吸纳新媒体管理特色方式,形成新的“全媒体”考核办法,奖优罚劣,激活人员潜力,激发人员自信心、上进心。此外,对于全媒体采编人才管理也要突出“人性化关怀”,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积极拥抱全媒体思维,秉持开放、自由、活泼的精神。具体来讲,比如制定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媒体机构各部门加强与全媒体部门的交流,定期组织全媒体部门采编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等。如贵州日报报刊社和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提升,创造条件支持鼓励符合条件员工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注 释:

[1]张秋玲.全媒体人才战略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以郑州报业集团“正观”客户端为例[J].中国报业, 2021(09):21-24.

[2]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03):82-83.

[3]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06):13-16.

[4] 胡丽娜.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策略[J].传媒论坛,2020,3(08):17+20.

[5]侯苗苗.新形势下新闻采编人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新闻采编,2021(02):4-8.

[6]王冰.传统媒体转型时期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0):198.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全媒体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54:23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6:54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