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个人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国民素质甚至国防安全。为了让孩子推迟、甚至不戴眼镜,家长们不惜重金尝试了市面上针对近视治疗的手段。
而前段时间,一则关于“近视度数不断增加或致盲”的话题被网友们热议,更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担忧与共鸣。
六年近视防控路
谈到近视防控,张燕(化名)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个自己高度近视的全职妈妈,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对孩子眼睛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2016年,儿子6岁时,她发现孩子看东西时偶尔会眯眼睛,于是带儿子去医院检查视力,结果查出了25度近视。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她开始尝试各种办法帮助儿子延缓近视发展,六年来花了4万多元,至今仍然走在近视防控的路上……
“刚发现儿子近视时,我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心急如焚地在医院、网上和朋友那儿寻找对近视防控有效的手段。”张燕说,后来经朋友推荐,去了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附近一家名叫“光彩明天”的私立医院。“当时,医院是按弱视给孩子进行治疗的,让看一种什么红光。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红光对远视、弱势、斜视有一定效果,对单纯近视的孩子防控效果不好,反而可能会有副作用。”
在经历了第一次近视防控无果后,张燕又了解到“中医按摩+贴穴位贴”能缓解孩子视疲劳,从而达到防控效果,于是果断花费近1万元为儿子办理了疗程卡。“但这种治疗不能停,按摩的时候有效果,一旦停止,视力反而下降得很快。”张燕说。
后来,张燕在网上查到,一种功能型眼镜可以延缓眼轴增长速度,达到对近视防控的效果。于是,她又花了近4000元,开始尝试使用“玛氏爱目镜”。“这种眼镜采用双镜片,原理是用动态的双镜片,模拟调节反转拍,孩子的眼睛在使用过程中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对视疲劳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张燕解释。“但这种防控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有效控制眼睛度数增长。”
之后,张燕又尝试了“新乐学”(注:功能眼镜)、“低浓度赛飞杰”(注:滴眼液)、“刘石氏饮”(注:功能饮品)等多管齐下,对儿子的视力进行控制,眼轴增长逐渐趋缓。
随着孩子课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多,今年年初,张燕在咨询了多方意见下,又花费1万多元给儿子配了“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使儿子达到了白天不戴镜的效果。“但角膜塑形镜,不是适用所有人。有的孩子在配戴了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散光、干眼等症状。更严重的,可能诱发角膜发炎,造成度数进一步加深。”张燕说。
在六年时间里,张燕对孩子眼睛近视防控方面投入了4万多元,弯路没少走,冤枉钱没少花。“家庭,是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希望我的经历,能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眼睛重视起来!”张燕语重心长地说。
慎买近视防控产品
“近视可防、可控、不可逆”。为保障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科学、理性、健康、安全消费近视防控产品,《中国质量万里行》特别提醒:
一、近视不能治愈,勿信虚假广告。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近视防控产品广告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行为、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进行营销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以及含有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内容的广告均属于虚假违法广告;
二、近视不能治愈,但是可以预防。儿童青少年可以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应当及时带其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從医嘱进行科学矫正,不要轻信违法违规近视防控产品广告宣传;
三、发现虚假广告,及时投诉举报。在选购近视防控产品(如护眼贴、护眼仪、角膜塑形镜等)和服务时要保留好消费凭据,如果遇到影响自身消费权益的行为或发现存在上述近视防控产品违法广告,应及时拨打12315进行维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