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颖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现代青少年近视的频率也开始水涨船高,10年前小学生戴眼镜是个案,现在很多小学生就已经早早戴上了眼镜。
近期,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发布了2021年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工作。青少年近视,成为损害学生视力的主要眼病。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2020年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对9个省份14532名中小学学生近视率的调查结果,与2019年年底相比,这半年的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学生增加了8.2%,高中学生增加了3.8%。
2020年9~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面展开了近视专项调查,涵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计筛查学生247.7万名。该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竟高达52.7%,其中6岁儿童已达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高达80.5%。
青少年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向低龄化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摘掉“小眼镜”任重道远。
近视“治疗”方式五花八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护眼仪、穴位按摩仪、针灸热敷……五花八门的近视治疗产品和控制干预机构纷纷涌现,似乎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摘掉眼镜”的可能。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除了中药药敷、耳豆、足底刺激、训练仪器、按摩等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康复干预产品和服务外,儿童近视治疗市场还出现了苗医、针灸、特效眼镜等治疗视力的方法,且此类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招加盟商。
对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学组委员周跃华表示,其实这些原理都无非是通过神经肌肉的放松,其实它不能使近视消失,只是能够缓解一部分由于视疲劳引起的一些症状。
夸大虚假宣传 人员专业性差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对康复机构产生质疑的家长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孩子在接受商家承诺“治愈”的治疗后,视力急剧下降。
在电商平台一家销售眼部按摩仪器的商铺中,产品海报上赫然写着“每天10分钟 四周摘掉眼镜”。卖家客服承诺,只要坚持使用,视力就能恢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教授徐亮解释,近视眼是眼睛眼轴变长了,变长了以后是不可能变回来的。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说近视眼可以治愈。
此外,让家长产生质疑的还有从业员工的专业性。记者以加盟的名义走访了多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康复机构,这些机构对加盟者几乎没有医学背景上的要求,也没有相关的医师资格的门槛和培训。当被问到安全问题时,招揽加盟商的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不动刀,不接触孩子的眼睛,只是教给孩子方法,没有风险。”
对此,河北省眼视光技术学会秘书长陈千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對这些产品和机构设置一些门槛,包括从设立到从业人员的资质,机构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
近视防控需要多方联动
那么,孩子近视了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专家指出,14岁前是孩子眼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旦近视了,几乎不可能治愈。
目前市面上康复机构使用的方法,绝大部分缺乏临床试验验证,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存在风险。面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做好前期预防是关键。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对过度用眼行为适当干预,定期去正规医疗场所咨询检查。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2021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三次会议召开,15个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光明行动》;2022年3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正式实施……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整治行动也一直在进行着,市场监管总局每年都在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和国家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眼镜和眼镜片类产品质量违法案件。
青少年近视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需要多方联动。首先要“管”,健全机制“管”,部门合力“管”,盯紧“质量”管;其次要“早”,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三是要“防”,营造保护眼睛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控”,加强科学指导,实施科学防控,进行科学诊治,加强中医理疗、眼镜制配等技术研究,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近视防控队伍,为提高科学防控水平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