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硕士归田筑梦:依依墟里炊烟,眷眷青山云雨

2022-05-30 10:48翟立华
知音(月末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原生态农产品

翟立华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革勒车镇堰塘村,30年前,乡亲们敲锣打鼓,将张金成送出大山。他从哈工大毕业,进入中国航天部工作,后又攻读西安交大研究生,再担任高薪国际市场技术营销,当他用脚步丈量着世界的宽度与广度时,他越来越怀念家乡的味道。

最终,张金成选择回乡,单纯的“创业”与“乡村振兴”并不能定义他的事业,他说:“我们所做的,可能是引发一个小型社会变革的事情。”

走遍千山万水:学霸归来

“山猫,西安交大IT硕士,典型理工男,11年前辞职回乡创业,带村里人致富,帮城里人吃好。按照自然农耕方式,种菜,养鸡,喂猪,把大山里自然生态的农产品,送到城市经济家庭的餐桌上。”这是张金成抖音官方账号上“大山猫原生态农产品”的简介。

账号中,短视频《一个山区放牛娃的30年人生路》获得了广泛关注。这条视频用照片配文字的形式,梳理了张金成从1992年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至今的人生路。如简介中所说,张金成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又回乡种菜,带乡亲们致富,全力以赴追逐梦想,哪怕会受伤。

1992年,19岁的张金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乡亲们敲着锣打着鼓欢送他一程又一程。1996年,毕业后,他进入中国航天部工作。工作之余,他学习编程,由他研发的应用型软件,航天部沿用了数年。

2年后,张金成辞职,南下广东省深圳市,凭着良好的“背书”,进入一家外企做技术研发工作,能力和素养令公司领导十分欣赏,此后招聘时,他所在的企业甚至特地向哈尔滨工业大学伸出橄榄枝。张金成并没停止变得优秀的脚步,2001年,他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学习电信工程专业。2004年毕业后,他应聘到中兴通讯上海总部搞国际市场的技术营销。

那些年,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放牛娃”阅历丰富,见证了中国最一线城市的崛起,也因工作外派到非洲各国,见识了世界之大。

2008年,张金成与小他9岁的爱人相识、相恋,并在上海买了房,安了家。大城市生活便利、资讯发达、医疗条件好,唯独吃得不好。

五十六天长大的鸡鸭、四五个月出栏的猪、一年多就长足的牛、大棚里化肥农药闷出来的蔬菜等,都已经失去了食物自然的生态属性,天然的肉香、菜味只是一些人儿时的记忆了。

张金成很怀念小时候自家种的青菜味,在老家,散养的猪肉怎么做都好吃,一道腊肉排骨,能让他惦记很久。不知从何时起,他反复想,如果大家吃的东西能回到那个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原生态时代该多好。这些年,他每每回老家,这种感触就又加深一分。

恩施地处湖北省西部山区,经济并不发达,很多年轻人走出大山务工,曾经热闹非凡的村庄萧条了不少,甚至连农田也空置了一些,张金成觉得很可惜。家乡山清水秀,环境污染少,养人的水土能生产出原生态的好食材,如果人们能摒弃集约型的生产,回归传统的生产模式,只要能打通产与销的渠道,乡亲们不用在外奔波,在自己的这片天地里也能过上好日子。

但他很清楚,农民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足够的能力,只是这个社会,没有让他们有足够的意愿而已。

2010年,37岁的张金成从非洲回国后,递交了辞呈。如今的他,有一定的积蓄,人脉不错,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计划返乡搞生态农业产业链,把家乡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还家,也让城市餐桌健康起来!

张金成一向很有主见,但成家后,得考虑妻子的感受。妻子在上海工作稳定,已习惯这里的一切,更希望他们的小日子美好、圆满,他决定,把家乡的农产品倒腾到上海销售,先试试水,看看上海对生态农产品的接受程度。

依依墟里炊烟:屡败屡战

张金成收购村民散养的猪、羊、鸡、蛋等农产品,然后通过物流车运往上海进行售卖。虽然这些食材价格相对高一点,但不腥不膻、口感绝佳,令客户觉得,这消费值当。

他很快积累了一批“铁粉”,这些客户有的是企业中高层,有的是高校教師,还有的是十分注重养生、健康饮食的老人。但麻烦也很快出现了,恩施地处湖北山区,距上海1500公里,冬天还好,天一热,物流损失等成本居高不下。讲究品质的张金成自掏腰包填损耗,一年下来,非但没赚到钱,还搭了几十万进去。

出师不利,张金成有点泄气,客户们劝他别灰心,回归原生态的食材符合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理想,可千万别半途而废。几个客户合计后,大胆提出合伙开一个原生态食材的餐厅,由张金成负责经营。如此一来,就能更好、更多地推广家乡食材,张金成复燃信心。2012年,500平方米的原生态餐馆挂牌营业了,原材料全部是从恩施采购的原生态时蔬和肉蛋禽。一时间,顾客盈门。

可过了开业那段时间,店内客流量少了很多,这是因为加工食材时,用的佐料过多,压制住了食物的鲜味。张金成和厨师长沟通,少放甚至不放调味料,释放菜品的原味。厨师长急了,说:“我就是这么学的,也只会这么做。菜做得没特色,还用厨师长?”理念不合,厨师长撂了挑子。然而,再招来的厨师长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张金成每天疲于奔波,盯货源,盯物流,盯款项,盯后厨,可无力回天,一年下来,赔了400万。

诸事不顺,为了堵住窟窿,算来算去,他不得不卖掉上海的房子。妻子难免委屈,张金成心中的愧疚也只能化为笨拙而简短的道歉。房款到账、结清欠款后,张金成手上还余一笔钱,他决定,倾其所有,回乡,背水一战!

妻子眼看张金成奔波、受累,劝他别折腾了:“亏了不要紧,亏了从头再来。但是你已经亏了就说明这个事情不能做了,你回头行不行?只要你回头,什么都好说。”他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前面搞砸了,知道哪里做错了,我现在才能找到路。”他就是有这么一股韧性,以他的履历,换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完全不在话下,但他仍决定继续为梦想奔驰。

话赶话时,两人甚至谈到过离婚,但其实,妻子很清楚,这些年,他很不容易,这份事业是有意义的。最后,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将卖房所剩的钱都留给这个家,接下来的创业启动资金,张金成得自己想办法。

2014年,一无所有的张金成再次回到了家乡,在外头再苦、再累,回到长大的地方,就如同找到了根,萬物生长,勇气无限。

张家老宅鼎盛时期曾有60多人同住,热闹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唏嘘不已。眼前这座150年历史的木制建筑已破败,一砖一瓦虽还有当年的影子,可院里杂草丛生,毫无生气。

就算手上没有钱,可那个回归传统产业模式、振兴家乡的梦却更加清晰,他决不放弃。

眷眷青山云雨:归田筑梦

没有启动资金,就得“忽悠”朋友来投资。张金成不断发朋友圈:“给我50万,我能撬动一个生态产业!”

张金成返乡发展生态农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事儿感动了湖北省黄冈市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专门跑到堰塘村来考察,两个人聊了很久。

张金成说,他想要做生态农业,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农民生产自然食物的意愿,回归老祖宗传统的做法。单户多品种、单品微规模的散种模式,千家万户的产能叠加起来,就可以解决最根本的生产问题。只要再建立起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产销匹配机制、物流保障机制,联动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模式。而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居民对于食材良好品质的要求可能更高,恩施与上海,能形成一个很好的产销联动地。

这位朋友听了张金成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后,认为此事靠谱,投资了50万元。

有了资金,他马上开始在村里游说村民和他签订种植有机蔬菜协议。他要的是传统的、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传统生产模式,农民们听完他的要求后都表示怀疑。

要知道,乡村振兴的核心难点是乡亲们的收入问题。张金成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只要保证农民有合理收益,他们完全有能力生产出海量的高品质农产品。在他不断地游说下,10来户农家和他签了约。回乡的第一个月,他在村里建了冷库,买了冷链物流车,给6个种植户开了薪水,50万一分不剩。就在他为下个月的资金发愁时,又一个朋友带着10万元来投资了,他如获至宝。

张金成的示范菜地里,只看到草看不到菜。他对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讲,蔬菜长到一定程度,地里有草的话,菜就长得慢,就能保持在比较嫩的状态。这“谬论”也太逗了!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反复求教农业技术专家,加上实践得来的经验。

他牢牢把握品控,农户们的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豆饼、猪牛粪,除草不用药,虫子靠人捉,完全没上过农药和化肥。他在上海的“铁粉”客户不但购买他的农产品,还成了他的推广大使,不断推荐身边的人购买,鲜美的菜品打响了口碑。

一年后,几家签约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在小山村几乎成了爆炸性新闻。为了加速推进产业发展,他开出优厚的“年薪田”待遇。这些签约农户中,只有一对年轻夫妻,他将这对夫妻锁定为“年薪田”的样板签约户,想更多年轻人看到这对夫妻的收入后,返回家乡守业。

2016年,张金成开始研究更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更合理的养殖方式,更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之前在航天部、在外企、在中兴的工作管理和销售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家乡的独有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大山猫农业合作社”,创业队伍越来越壮大。

妻子虽在上海工作,但回堰塘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她很喜欢恩施的环境,更喜欢这里发愤图强的人们。她不再担忧,主动关心丈夫的事业。经过多年磨合,夫妻俩都摸清对方的脾气了,也能互相迁就,互相支持。

张金成很振奋,这些年下来,他的“大山猫模式”已在小范围内变成了事实并具备了产业化的基本条件,能够以八成城镇居民可接受的成本,实现主要生鲜农产品自然生态化的目标。生菜、猪肉、牛羊肉、禽蛋、豆腐等,这些单品的品质都真正回归到千百年前那个真正的农耕时代,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生鲜农产品及健康安全和营养美味的问题。

“以后,我们就跟着你干!”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加入张金成的创业队伍中来,“大山猫模式”可以保证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乡村家庭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实现在家门口年纯收入10万至15万元,实际生活品质远远超过外出务工的目标。

收入的增长让乡亲们眼中有了希望,每当他们对张金成说出这句话时,他心中都无比欣慰。在张金成及团队的推动下,“家庭小农耕”成了非常有竞争力的职业,这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们生产意愿的问题。有了较为不错的收入,人们才“愿意回,留得住,过得好”。

为了推广这份有意义的事业,张金成不断学习,从公众号下单程序、客户群运营到抖音拍摄、剪辑运营,全由他亲自操刀,这样,既放心,又省心。

2018年年底,张金成给自己团队做了一份深入的总结和展望,“高品质农产品成体系供应”的难题,大概率会被自己的“草台班子”攻克。他当初给自己定下的3个目标:解决城里人的餐桌供应问题;解决农民在家门口的收入问题;解决经营团队的生存问题,都已在小范围内得到成功实现。

吃了几年老公的生态农产品的妻子点头承认:张金成做的事儿带劲儿,有意义。

2018年10月11日,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数年前千方百计阻挠张先生搞农业,希望他考虑家庭生计问题,数年后验证他的选择是对的,现在的他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谢谢张先生的坚持,让生活变得如此踏实,人也更接地气,从容许多。”

张金成第一时间就把妻子发的信息截图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并配文:“改变枕边人就花了四五年,而我们的梦想是要改变一个小世界,那得花多长时间?”

不久后,他又遇到困境了。因为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急需扩建冷库、添置冷链车,但他资金短缺。这时,来凤县驻堰塘村帮扶村民脱贫致富的“尖刀班”,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利用帮扶资金收购了张金成已建成的2个冻库,然后再租赁给他,这下减轻了张金成的资金压力。

来自政府的帮扶,让张金成信心百倍,更有了带着村民奔小康的决胜心。接下来,驻村“尖刀班”又给张金成“量身订制”了2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租赁给张金成作办公用房。政府这300万元的帮扶,让他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前进。他将所有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扩大生态农业产业中。

“乡亲们困守金山盼望出路,大山猫独辟蹊径定圆梦想”,2019年春节,葩坪村的村民龙进堂一家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2020年,“大山猫农业合作社”的账面才终于有了真正的盈利,且以每年翻一番的姿态迅速崛起。

2021年合作社蔬菜产出约30万斤,肉类产出4万斤左右,蛋类产出近4万枚,年产值约500万,带动农户纯收入共200万左右。2022年,张金成上海的固定客户已经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好多人给他反馈,吃了他的农产品,不但健康不断改善,就连精神面貌都提升了。

张金成计划将产品种类,扩展到水产、水果等其他农产品领域上。一切都很好,张金成的乡村振兴梦在一点点实现。传统的农耕模式加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能使大量闲散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有助于平衡日益紧张的环境资源压力,如果推广下去,可能会引领全新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部分改善乡村老无所依、幼儿无所养的现状。

2021年,妻子主动提出他们该生宝宝了。在生娃这件事上,张金成有说不出的内疚,他为家乡奔走,而她始终站在他身后,撑起了他们的小家。很快,妻子顺利怀孕。

2022年,张金成注册了“恩施州大山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年,好事成双,他的女儿出生了。静谧的大山深处,世界美好如画,农民们在热火朝天忙碌着,打包、分装原生态生猪肉和蔬菜,送入冷库,冷链运输流程无缝对接地启动,很快,这些原生态食物会出现在上海居民的餐桌上。

张金成憧憬着:“希望咱们自然、人文环境俱佳的恩施能被更多人知道,恩施的乡亲们都能种上‘大山猫的菜,北京、广州、深圳甚至更多城市的居民,也能吃上我们供给的食物,家庭小农耕模式能带动小的社会变革!”

吃上自然的食物,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普通人也可以期待的日常!

编辑/余映

猜你喜欢
原生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作文呼唤“原生态”
原生态静宁苹果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农产品争奇斗艳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