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传承经典

2022-05-30 22:13苏阿慧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情怀高中历史核心

苏阿慧

历史是现今教育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掌握更多的经典文化,继承并传承经典。可以说,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历史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还需创新教学思维,以史为鉴,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更加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起着推动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最大化地发挥出历史经典的作用,以史为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史为鉴——营造历史学习氛围

与数学、物理等知识相比,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历史知识存在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高中历史高效教学[1]。

例如,在教授高中历史“鸦片战争”的知识时,我们可知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中非常屈辱的一段历史。而鸦片战争的开始以“虎门销烟”事件为导火索,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就是一场‘维护商业的战争,如果林则徐没有开展禁烟运动,触及英国人的利益,英国人就不会发动战争。”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以这个资料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自主探究“虎门销烟”事件的细节。在对事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鸦片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得到了激发。在学生探究“虎门销烟”以后,教师以史为鉴,再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从经济、政治、人物等层面分析鸦片战争的危害,指出虎门销烟的必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引入其中,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线索,构建了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对历史的本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科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以史为鉴——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质疑”和“创新”是学生首先需要具备的能力,学生只有心中产生了质疑,才能具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激发学生质疑、创新的意识,教师可利用真实的历史典故、经典的文化元素等,引导学生对经典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经典进行传承,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高提供动力。

例如,在教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时,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视频,让学生对孙中山先生的贡献进行了解。观看完视频后提出问题: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提出了很多革命活动,其中辛亥革命是最主要的一个,那么请思考在20世纪初期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结合教材知识以及素材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辛亥革命从起到止经过了近20年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辛亥革命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对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发出质疑:“为什么要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实際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湖北不管是在地理位置、政治情况,还是在经济、阶级等方面,都比其他地区要具有优势。武昌起义的事实证明,将湖北武昌作为革命的起点是正确的[2]。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质疑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质疑。

三、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产生爱国情怀,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才会增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史料和经典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熏陶,可以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来,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任务。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开创外交新局面”时,教师可全面利用多媒体对教学进行设计,首先,用多媒体展示1949—2008年我国外交的曲线图,让学生对曲线图进行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外交的高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以及新时期。那么在每次外交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开创了什么样的新局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教授的内容。以真实的史料代替理论教授,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会更加强烈[3]。其次,“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我国在外交中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探究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伟大,知晓如今生活的不易。”最后,用多媒体展示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几个重点图片,如“乔的笑”被称为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那么乔冠华为什么要哈哈大笑?以此为切入点,介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伟大史实。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伟大史实时,不自觉地产生自豪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当然爱国情怀的产生并不是一节课程可以实现的,教师要持续渗透,以史实为基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四、以史为鉴——增加实践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再多的理论知识学习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想让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教师还需增加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实践课堂,让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切实的感悟,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又能将历史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促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4]。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重点,这其中“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最早的铁路产生于光绪二年,“沪淞铁路”的产生,让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交通以及通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如图1)。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车辆竞赛活动”,分别开展推车、自行车、电动车竞赛活动,当然在竞赛时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体会交通的进步;也可开展“通讯竞赛活动”,用不同时期出品的手机进行通讯实践竞赛,座机、老年手机、智能机等通讯工具的进步,促使通讯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的进步、时代的进步,增加了对民族的认同感,并致力于为民族的发展而努力。

五、以史为鉴——重视课外延伸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可以说历史知识存在于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教师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教学时间,显然无法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5]。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课外教学延伸,让课外教学成为高效课堂的一部分,也可通过鉴赏史料、欣赏经典等方式,让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不断增加,科学素养逐渐提升。

例如,在教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涉及很多文字材料知识,这些材料过于理论化,很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但是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视频、图片等更加形象化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对这些课外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进行预习,在课后通过这些资料进行知识巩固。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改变单一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开端,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教师就可多补充课外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现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的史实资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去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史料和经典,构建高效课堂,对学生进行熏陶,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松.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J].速读(下旬),2018(12):39.

[2]孟凡瑞.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69-70.

[3]杨同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68.

[4]刘德心.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4):78-79.

[5]陈凯.通过“六步教学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8(1):84-85.

猜你喜欢
情怀高中历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