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激发高校教师队伍创新活力的思考

2022-05-30 10:48罗丽华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2年1期

摘要: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基层党建围绕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来开展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时代内涵,也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应有之义。基层党建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信念引领、目标引领、政策引领,把创新理念变成教师队伍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教师队伍的创新基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自主创新,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关键词: 高质量党建; 高校教师队伍; 创新活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1-0004-04

高校是思想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全面创新。教师是高校的中坚力量,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离不开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基层党建围绕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来开展既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时代内涵,也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应有之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以下简称学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和“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完善学部治理体系、深化人才评价改革,营造重视、团结、引领、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原则统筹顶层谋划、形成整体合力的重要作用,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的互融互促,为提升高校党建质量、推进高校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创新理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投身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1]基层党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重中之重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教育现代化国家战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中落实落地,引领教师队伍深刻领会“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2]牢固树立创新第一、创新至上思想,并将崇尚和向往创新化作推动个人价值实现与事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信念引领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本质上是实践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见诸行动,要有担当作为。[3]学部党委秉持“融达立新,敦行致远”的学部精神,将“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确定为党建特色主题,目标是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4]积极开展党建可视化建设,让科技创新学习资料、科技创新宣传口号从线上到线下,处处可见,时时可学,在沉浸式工作环境中,不断强化党员创新意识;重视党员自我培养,策划“教育强国论坛”“星光论坛”系列讲座,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头脑;凝练“教育、科技、创新、未来”特色文化标识,并在学术活动及党群活动中予以冠名。围绕“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主题,教师党支部蓬勃开展“一支部一特色”活动,组织党员到合作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交流,走出实验室,走向技术创新一线,从实践中汲取创新的灵感;组织党员参观科技展馆,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领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激发强烈探索精神。

(二)目标引领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学部,必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抢占“人工智能+教育”国内外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学部在组建之初便明确了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部党委凝聚行政、学术、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凝练学部研究方向,将工作重心、研究重点调整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上来。在广泛听取“双带头人”、专家教授和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基礎上,认真编制学部“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整体突破。学部党委将规划目标分解成年度工作重点并细化成每个月的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落地,引领学部全体党员群众朝着远景目标和阶段目标奋勇前进。

(三)政策引领

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十八大以来,为了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学部党委收集、整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制度文件,编制《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文件汇编》,引导广大党员熟悉了解相关政策,为党员的创新之路增添助力。邀请参与制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专家给师生作深度解读;组织教工党员观看全国教育大会、院士大会、科技创新大会,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政策精神以及前沿动态。教师支部还以新媒体为平台,开展“每日一题”活动,激发党员们对时事政策的自学兴趣。在了解国家政策基础之上,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支持,加强学部科研创新制度建设,学部党委根据科研任务需求和发展方向,设立了“技术促进教育创新”奖励基金,重点奖励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保障和支持作用,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优化组织设置,夯实创新基础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了原则性规定。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教师党支部的设置作了指导性规定,即一般按照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来设置,也可以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等设置教师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优化设置有利于切实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活力。

(一)加强基层党委建设

2020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对标国家智能教育重大战略需求,整合了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伍伦贡联合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等校内9个与教育信息技术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单位(平台)及其他机构,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学部党委充分发挥对党建工作的主导作用和对重大事项的把关作用,分层设权限、分类抓管理,以党建带动盘活整个治理体系,促进党政衔接、权责分明、运转高效。学部党委坚持前瞻布局、系统谋划,紧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行业领域有机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抢占“人工智能+教育”交叉学科制高点,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领教师队伍专心谋事、干事、成事,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引领教育实践发展。

(二)完善教师党支部设置

教师党支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落实到基层的战斗堡垒,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学部党委高度重视支部建设,打破学部组建单位和内设机构界限,推进教师党支部科学设置,加强组织覆盖。根据事业发展,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教师党支部,党员不分是事业编制还是合同制,统一纳入支部管理,增强教师党支部活力和流动性。选优配强支部书记,选树“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样板支部,落实学部党委委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制度,整顿软弱松散支部,健全教师党支部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关照党建考核是否有利于中心工作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激活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新党员示范引领

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的基本问题,也是党管人才的工作重点。学部党委秉承头雁领航、雁阵合舞、雁群“众”飞的团队建设理念,用开放视野、发展观念推动人才工作。实施“头雁领航”计划,让教师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选树先进典型,设立年度突出贡獻奖,奖励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党务政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和重大创新的人员,激发党员学术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拟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对接方案,有针对性地为创新型高素质教师成长服务。打造“雁阵合舞”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重组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创新团队,帮助青年教师融入学部的研究方向和平台。合理规划人才梯队,营造人抬人、人连人的“众”字团队文化氛围,形成“雁群‘众飞”的合理格局,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战斗力和创新活力。

三、深化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改革创新是引领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5]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6]“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7]学校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学部治理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科研服务、资源配置、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学部“学科特区”改革“领头雁”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学科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最大程度激发学术创新活力。

(一)构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学校党委行政勇闯“学部办大学”新路,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办学空间、人才培养、研究生招生、科研评价、成果转化及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最大限度赋予学部自主权,探索形成具有华师特色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学部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管理体制,学校对学部实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并委托学部对内设教学科研机构实行领导和管理,从学校、学部、学院(中心、实验室)三级层面进行建设。筹建学部理事会,汇聚外部资源,为学部发展提供支撑。设立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学部学科方向布局、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等学术方面重大事项咨询审议,并聘任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成立具有开放性、跨学科、交叉性特点的学部学术委员会,内部委员从学部产生,外部委员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校内外教授中聘请。实行研究机构(团队)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首席科学家相应的资源配置权力,负责具体任务的推进落实。通过“校、部上下贯通,校内、校外协同”的新体制、新机制,确保学部建设高位嫁接、高起点推进,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二)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学部党委充分利用“学科特区”政策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定学部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南湖学者”人才体系岗位实施办法等改革性文件,加快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采取“固定+协同”的用人模式,采取“双聘”制、合作制、项目制等多种聘用方式,吸引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建联合学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与技术合作。升级从“招人”到“找人”的人才引进理念,开拓渠道,发动教师到国际会议、国际学术刊物、国内外相关项目中寻找合适人才;搭建平台,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博士沙龙,以才引才。学部党委积极推进分层分类人才考核评价,释放“人才特区”红利,落实人才引进“备案制”,探索“浅资高聘”、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培育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出台学部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构建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并存的多元收入分配体系,建立吸引、稳定、激励人才的机制和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制度环境。

(三)探索党务业务互融互促新机制

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8]学部党委发挥学科、专业、平台、团队、技术、资源等优势,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党建思政深度融合,组建智慧党建科研团队,开发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智慧党建展厅、制作党建思政专题网,寻找智慧党建书法台、党建VR展示系统等企业合作和支持,突破基层党建的自循环和内循环,形成党务业务融合、校内校外协同的智慧党建创新成果。学部党委面向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现实需求,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方面的优势,构建信息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精准程度不够、培养模式粗放、教师负担过重等问题,通过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师培养与评价模式,实现个性化与规模化的统一,造就大批智能时代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创新能力的卓越教师。

参考文献:[1] [4] [6]《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04,8,156.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84363

[3]丁薛祥.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初心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22.

[5]石娟,尹盈欢.习近平教师观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启示[J].教师教育论坛,2021(1):1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249.

[8]转引自熊文醉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20-07-15日(9).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for Innovation Vigor among Faculty Academics:

An exploratory Study Based on Practices at the Facul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a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uo Li-hua

(Facul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Faculty academic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ompetencies are crucial for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high-level competenci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help faculty academics to develop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ompetencie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lays solid foundations for faculty academic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competencie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should take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faculty academics competency building by transforming our partys belief, policy and goals into the faculty academics shared vision and value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lso needs to optimize its organizations and plays its role of fighting fortress to help faculty academics to increase their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identity, competencies and empowerment. Additionally,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needs to break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support faculty academics self-directed innovation to increase faculty academics innovative vigor.

Keywords: High-quality party building; faculty academics; innovation vigor

作者簡介:罗丽华,女,湖北黄石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