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斌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是党史教育的载体,是渗透党史精神的主阵地。寓党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赓续革命红色血脉,为学生成长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语文教育的时代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奋斗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灵魂和血脉中。讲好百年党史的故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革命红色血脉,是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是语文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
2021年2月20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旨在倡导青少年学好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一代渐渐淡忘了老一辈被压迫、被欺凌的黑暗时期,渐渐淡忘了旧中国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慢慢淡忘了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课程及其人物形象。因此,迫切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让青少年感受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艰辛,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的理想,坚定理想信念。赓续革命红色血脉,就是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发扬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光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久久为功,谱写百年大党的更大辉煌。学习党史,既是铭记,又是传承,更要创新,这对今天开展青少年德育意义非凡。
高中现行的政治、历史类教材涉及党史学习的篇幅有限,以文化人的力度不够。而语文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经典作品就是承载党史教育的载体,是渗透党史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很有必要借助语文课加大党史的宣传力度,寓党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适当拓宽青少年了解党史的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学习、实地体验的机会。
那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辛历程,要忆苦思甜,不忘来时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课责无旁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已呈现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试题告诫学生、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用党史教育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是高考试题内容组成的风向标,“党史见于语文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不忘为新中国的解放、发展建设而付出汗水、泪水,甚至生命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或时代标杆性人物。这些人物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编入了统编教材中。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把党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把语文课堂打造成助力学生学习党史的重要阵地,“重要阵地”就应积极承担起学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
如今,寓党史教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召唤,是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营养添加剂。因此,为传承和发展中国革命传统文化,坚持把党的历史作为铸魂育人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语文教师必须用好语文教材,让课堂教学成为党史渗透的主阵地。
纵观语文新教材的编订与百年党史相关的题材,内容的编排设置总是循序渐进,总是有计划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是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总是通过教材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笔者现结合统编教材略举一二事例以证之。
一、英雄人物见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
教材中编入了有关革命英雄人物代表作及反映其生平事跡的传记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走过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统编教材高中(下同)必修上册小说《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中国革命史上无数个“小通讯员”以他们的青春之躯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引发了学生对新时代青年青春价值深刻内涵的思考,激发学生从小立大志,勇于担当,践行初心,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选择性必修上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叙述了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信念。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研习,引导学生感受共产党人战天斗地地创造新中国的伟大建党精神并汲取力量,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革命红色作品:一课文一历史
高中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各设计了一个“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9)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15)。每一篇课文就代表党史的一个阶段,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展现出革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发展性和时代性。
如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描述了革命斗争中的典型历史事件,代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了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压在人民头顶上的“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抒发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之情;《别了,“不列颠尼亚”》代表改革开放时期,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英国撤离等内容,表达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我国在维护领土主权、争取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文本是学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的典型课例,字里行间记录了中华民族经历的艰苦探索,渗透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保家卫国,为了民族尊严而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而伟大的奋斗历程。在课堂教学及语文活动中凸显了革命理论、英雄形象、崇高精神等,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坚定学生中华民族必将伟大复兴的信念。
三、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见诸不同文本
如穿插阐发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的论文与杂文,或者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等方面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等。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写于大革命时期,表现出革命领袖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开始思考国家命运和努力改造旧世界;选择性必修上册《荷花淀》描写的是冀中地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必修下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赞颂了袁隆平等先进模范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优秀品格。选择性必修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所作的报告。“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伟人的声音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犹在耳边。从此确立我党树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这在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关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品中有经典的诗词,有“跨界”的新闻报道,有党史上的重要演讲和报告,充满了革命的豪情,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不单学习到语文知识,从中既可以感受革命伟人的风采,体会革命的激情,又可以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领略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四、经典作品,历久弥新
在统编教材中还选入一些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章,或是党史不同阶段的经典文献。如必修上册选入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必修下册选入马克思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入毛泽东同志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伟人的经典作品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创新的奋斗历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伟人虽逝,但其音缭绕不绝,字字珠玑,意蕴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历久弥新,突出了寓党史于教材中的强大育人功能。
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在文章前后所穿插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文物及摄影作品等,以此贯穿于语文主题教学、专题活动中,让学生深刻领会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青年学生成长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赓续革命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时代使命呼吁语文教学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百年党史精髓,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朱于国.依托红色作品传承革命文化[N].中国教育报,2021-06-25.
[2]蔡小燕.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化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2).
[3]李煜晖.让文质兼美的红色作品走进语文教材[N].光明日报,2021-06-23.
注:本文系湛财科教[2021]87号2021年市发展教育专项资金“寓党史教育于语文教学 賡续革命红色血脉”湛江市“三名”工作室(项目编号:205099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