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艳霞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第一,目前,很多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为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奠定了基础。来到职校后,大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时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学,没有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似懂非懂。并且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上课的时候会觉得很吃力。学生基础水平不一样,导致基础课教学很难达到平衡。
第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核模式主要是学校统考,卷面考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作业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大部分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大部分职校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到统一,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的相关内容产生兴趣。此外,在教学课时方面,基础课的课时比较少,学生不能够系统地学习完所有基础课的内容。
二、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改革
(一)丰富计算机教学资源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方面,能夠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缓解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到单元6多媒体软件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如何获取多媒体素材,教师直接演示比死板的文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获取多媒体素材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不能够采用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模式,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首先,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采用开卷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注重学生平时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标准,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三)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在完成基础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增加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单元5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这一课时,要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只需要掌握基础的公式和函数就能够满足日常需要,太复杂的公式和函数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处理的数据比较复杂,教师则需要更详细、深入地讲解电子表格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教学案例灵活使用的能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练习。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在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
所谓项目教学指的是实战化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分析和发布信息,同时为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课堂实际教学阶段,教师要想把知识有效地传递和渗透给学生,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地与实践相结合,与相关的项目进行融合。同时,也能够提高综合技能,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有效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所以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践项目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探索相关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高效的培养,从而为后续进入相关的行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