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教学案例,构建高效课堂

2022-05-30 16:40纪锐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成果案例评价

纪锐杰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但教学案例的运用有不同层次,教师需充分挖掘教学案例的内在价值,在案例教学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体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案例的教学价值。但凡教学总离不开案例,没有案例的纯说理式教学是“空谈”,这样的课堂既乏味,又低效。恰当使用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提高学生運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犹如一个“宝藏”,值得深度挖掘与探索。当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精心打造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时,就能够不断发挥出教学案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的价值。

教学案例的运用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最低一层次是使用教学案例作为导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气氛、导入新课教学的作用,这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是教学案例最基本的使用方式。但是仅仅把教学案例作为课堂导入,进去新课就把它丢在一旁,不能称为案例教学,只是简单的“案例导入”。第二层次是以案为例,将案例作为解释理论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甚至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感。但如果只是“以案为例”,再精彩的案例也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和记忆。以上两种使用教学案例的方式很常见,但作用有限。OBE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聚焦的不是学生的“懂”,而是学生的“能”。如果能够对教学案例进行拓展,教学案例不仅能起到导入和帮助理论学习的目的,还能贯穿教学全过程,聚焦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知识运用。这是案例教学的第三个层次,把教学案例作为教学项目、学习任务,真正发挥教学案例的教学价值观,让课堂变得“丰满”而高效。下文以中职思政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第三层次的案例教学法。

一、紧扣“三个点”,选准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从案例的选择或案例情景、案例项目的设置开始。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是成果导向的教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归结起来就一条,即这样一种教学是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成果。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根据目标成果进行倒推,注意把握三个点:目标点、兴趣点和矛盾点。

(一)切中“目标点”,确保课堂不跑偏

目标点是学习蓝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聚焦点和出发点,是根据成果导向而确定的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而在案例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上。教学案例是否紧扣知识点,表现为教学案例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切不可为了“博君一笑”而偏离教学目标,如果航向不对,速度越快偏离得越远。我们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为例,“职业道德”是这门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在教授“职业道德”这个概念时应选用什么案例较为恰当呢?这里对比两个案例:一个是木匠之祖“鲁班”;另一个是侠盗“燕子李三”。如果不考虑其它案例优化设计的情境,单从这两个人物看,侠盗“燕子李三”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盗亦有道”和“侠盗精神”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并不一致,容易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带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教师要始终握好“手中线”,学生像“风筝”,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是方向不能偏。

(二)挖掘“兴趣点”,确保课堂不死板

切中目标点是选择案例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案例不能吸引学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买账”,再精彩的教学案例都是无效的。所以在切中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案例的“兴趣点”。由于师生之间的代沟和知识水平等的差异,教师与学生的兴趣点往往不一致,因此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既要照顾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更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简便,学生兴趣广泛而多元,因此从话题与材料本身,很难切中每一个人的兴趣点。但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我们可以捕捉到一般性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相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概括为“三不三符合”。“三不”是不难、不空、不俗;“三符合”是符合学生能力基础、符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不难”即教学案例应该是易于理解的,学生必须具备理解相关案例的知识储备,如果创设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则必须确保学生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只会对自己能够理解,并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教学案例感兴趣。“不空”即教学案例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打动人心的案例往往就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俗”即教学案例不能过于“老套”,一个学生多次接触、过于熟悉的教学案例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往往需要有转折,甚至创设矛盾点。有时教师需要在更高的高度上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同样以“职业道德”主题教学的案例选择为例。仅从案例选择上看,“鲁班”是工匠之祖,以他为例是很恰当的,但这个案例过于“老套”,学生觉得“老生常谈”,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专业,选择学生崇拜的对象作为案例,则效果更好。例如在跟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谈职业道德时,以鸟山明和宫崎骏等漫画家为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除了从选择的角度挖掘兴趣点之外,从拓展“案例”的角度同样能够挖掘兴趣点。例如,如果以“鲁班”为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以案为例”,要对“鲁班”进行深度挖掘,让“老套”的案例更“有料”。具体的做法包括:引导学生收集“鲁班”的传说;探讨“鲁班”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对行业、国家民族精神的影响等。如果能够对案例进行拓展,丰富教学案例,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创设“矛盾点”,确保课堂更高效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课堂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填鸭,应该更加注重知识运用,即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该主动创设“矛盾点”,不让教学案例过于平淡,不要把知识点或关键信息直接呈现出来,应该留出更多空间让学生去探索。

同样以“职业道德”主题教学的案例设计为例。除了围绕“鲁班”这样的正面典型去设计教学案例之外,我们可以引用“负面”,或具有争议性的案例,其优点是可以留出更多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得到能力训练。例如,可以引用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事件为案例,在这个案例中,“范跑跑”对自己有许多的辩解理由,这就是案例中存在的“矛盾点”,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清案例中的争议。有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说理的能力。如果是在幼师等师范专业的课堂上,这样的现实教学案例既有“矛盾点”,又符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当属比较优质的教学案例。

二、搭好“脚手架”,激活教学案例

澳大利亚弗兰肯·海姆在《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中指出,最好的学习发生在教师停止讲授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学效益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教师应该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不应该局限在听,而更多地表现在“思”与“做”,这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要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更不应该代替学生做,而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辅助学生在思考或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学习体验,并感受成功的乐趣。布鲁纳曾指出:当我们将“脚手架”应用于教学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一个有能力的人帮助孩子从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向潜在的发展水平过渡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在学生的起点能力和终极目标之间搭建台阶,每个台阶就是一个“脚手架”,学生通过不断地攀登台阶达到终极目标。搭建学习脚手架可以从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着手。

(一)翻转课堂,筑牢学生知识基礎

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在对话与思考中,逐渐将知识内化于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才能产生积极学习效益。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需要帮助才能表达自己的理解,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也不知道如何谈论自己的想法,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

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首先可以从筑牢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整理出必备知识清单,以“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课前通过自习补齐知识的短板。以前面所列举的“职业道德”的专题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开列了包括历史、经济和伦理学三门学科、三个维度的知识清单。从历史的维度,介绍中国科技史(以李约瑟的研究作为基础)和以墨子、鲁班等传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人物。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介绍中国和地方的传统工艺。从经济学的维度,介绍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观点,探究职业分工的意义及敬业精神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从哲学维度,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相关知识。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生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思维条理性差,中职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对问题展开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提前对问题进行分解,为学生搭建分析的基本框架,学生沿着这个框架循序渐进,推进对问题的分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呈现或隐去某些关键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以“敬业”这一关键词的分析为例,学生虽然知道“敬业”,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度的解读,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如图1的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教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思维导图就像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路线图,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先学会“按图索骥”,再通过思维导图逐步学会如何对一个话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为课堂教学案例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三、注重成果展示,用好教学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优质的教学案例往往是综合性的,能够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并通过案例构建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中,获得综合性训练。根据OBE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成果展示是运用OBE理念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成果展示不仅以项目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终极标准。

(一)运用成果展示,调动学习积极性

OBE教育理念坚持的是成果决定而不是进程决定,学生不会被要求按严格的学习程序,按照相同的进度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扩大了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以OBE理念为指导的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以相同的步骤和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进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或学生团队都能够获得符合个人实际的学习体验,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人人都能体验成功。

以“敬业”专题教学为例,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或学生的成果目标定位为:①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②能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敬业”问题的思考。这种目标定位不是知识记忆或其它量化考核指标,而是知识内化于心之后的成果展示,更符合思政课程的特征。围绕成果目标,学生可以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例如调研报告、作品展示等。这种成果展示方式的优点在于,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基础进行学习,并都能有自己的成果展示。学生不容易在规定学习进程的量化考核中失去学习动力,更能获得成功体验。

(二)开展个性化评价,激励学生自我成长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学生划分等级,而是每个学生的成长。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的是试卷书面考核的形式,每次考核除了少数排名靠前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的都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负面体验,虽然每个学生经过学习事实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成长,但是“看不到”。因此,我们必须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通过开展个性化评价,让学生能够在每次评价中看到自我的成长,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评价是为了改进、成长。基于OBE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量的评价,而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评价,不仅包括知识内容,还包括表达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重点在于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以思政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例,思政课作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教育与养成,教学更加注重的是价值观的内化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思政课学习成果的评价更加难以量化,所以笔者认为不应过度追求量化评价,而应该更多运用质化评价。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针对学生在学习研讨和成果展示过程中的表现来综合分析,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成长档案应该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留下的记录和最终成果展示的效果评价。学习过程的记录是学习过程中的作业、测验卷、行为观察表、学习笔记、讨论发言记录等;最终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演讲、展演、书面和视觉等多种形式,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同学与自我三方。如果评价能贯穿于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学生发展的每个环节,教师就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修正。学生能及时收到学习反馈,获得正面学习体验,教学评价成为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有力手段。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教学案例的价值,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成果导向,聚焦学生的“能”,在案例教学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案例的教学价值。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成果案例评价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大成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