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表达:语用能力发展的内化与运用

2022-05-30 14:11孔维清
求知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在词语运用、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语用特征,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的展示功能,让学生在体会、感悟文本语用价值的同时学习运用、评价交流,进而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用价值;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孔维清(1982—),男,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学生面对教材中的课文究竟要学什么?”在十多年的新课改过程中,这样的声音时常出现在一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语文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这一概念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摹本范例,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学习与实践的过程。那么,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突破传统的“一味讲究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本思想内涵”的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创新性地设计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编排体系。结合语文教学改革,教师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教材文本,如何将文本内容的多样化表达转化为学生的多元化表达能力?又该如何有效利用文本中的语用范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融合训练,帮助学生吸收文本的独特语用价值呢?这些思考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即教师要让语文课堂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育媒介和大数据技术,将生活资源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充分整合并导入语文课堂,在多样化的课堂实践中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一、提炼文本中精妙的语词,为学生铺垫准确表达的基石

从低年级开始,词语教学一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但是一味注重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只关注词语在单篇文本表达中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词语是构成文章的主要基石,是一篇文章的重要零部件。学生要学会表达,就要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储存大量词语,并能够将不同场景与不同的词语对应起來,还原词语意象,丰富语言积累,才能在表达的时候信手拈来。作者为何在表达中选用了这个词语,而不用那个词语,这正是文字表达中隐藏的密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妙处,让学生揣摩并学习作者准确表达的能力[2]。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教学。

(一)在词语分类中丰富积累

每篇课文都蕴含大量的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类提取课文中的精彩词语,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归类认识和主动记忆,随后结合同类词的意境差异与内容表现,用视频或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针对词语的分类情况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倾听与观赏中认识到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表达上的异同,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用法,丰富自己的词语储备。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优美词语,然后通过课件进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准确而流畅地识记这些词语,最后将这些词语归类为颜色、形态、动作等不同类别,让学生通过主题分类词进行读记,使学生明白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可以分类识记,且学会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掌握大量的词语,而且还能成片地将这些词语归类在一起,还懂得了词语积累的方法与途径,促进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在字词斟酌中准确积累

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是经过了岁月洗礼的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其遣词用句、结构布局皆凝聚了作者的高超写作艺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炼词的精到,是词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景阳冈》一文中作者描写老虎扑向武松时,用了这样的句子:“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那大虫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作者通过三个准确而生动的动作“扑、掀、剪”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而描写武松时则用了三个“闪”字——“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将武松的灵活机敏描写得惟妙惟肖。为何用这些词语?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描绘用词的生动性时,可以借助动画演示或是视频来表现,让学生由文字回归现实,在感同身受中体会词语的精妙。如此还能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内在情感,对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在主动运用中吸收积累

词语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常表现为造句。因为语言积累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在完成整篇作文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造句。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从积累的词语中选择2~3个写一两句话,并发在班级博客中。而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造句跟进回帖,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造句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词语积累会逐渐丰富,并能用恰当的词语对不同的场景画面进行描述,提升表达能力。

(四)在及时激励中主动积累

为了让学生对词语积累保持持久的热情,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采用“书面作业+网络”的形式。对体现表达能力的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班级博客或微信公众号中进行跟帖或推送,并让学生互相评论,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采取“鼓励+展示”的奖励制度,对学生的课后习作练习依据用词、结构、书写、标点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打分,而后评选出优秀者、优胜者、进步者等,并将学生作文中运用的好词好句制作成电子小报,定期集中展示。如此一来,学生每次完成作业后基本都可以获得展示的机会,其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分析文本中独特的表达,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着眼点是运用。教材中的文章正是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典型范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本的表达特征,提取其中的语言表达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如《梅花魂》一课中,作者选取“外公爱惜墨梅图”“外公送我墨梅图”和“血梅手绢”这些特定的场景进行描写,目的是以梅花象征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怀念,同时又将梅花与中国人联系起来,表现中国人不屈不挠和顶天立地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从文本中提取适合学生借鉴的表达范例,并展示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达迁移,充分发挥文本的语用价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降低难度。

教师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本是不同作者内心情感的独特外显,每篇作品都有其自身的个性。面对这种个性,学生不能一味模仿,因为忽视了自己内心情感的模仿只会让表达变得狭隘[3]。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其个性是鲜明的,写作应当是让学生写出展现自己独特生活的个性化文字。指导学生提取文本的独特表达方式,是对作家个性语言内容的一种理解,是对作家写作方法的一种借鉴,是学习作家情感表达的途径。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品,决不能让学生一味将作家的语言写入自己的作品,否则,会让学生的作品失去生命力。

三、分析文本中巧妙的结构,锤炼语言表达的技巧

一篇好的作品,其巧妙的结构安排能为内容表达起點睛的作用[4]。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的结构安排,了解不同文章的段落处理方式,能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罗列的方式,将文中关于“溪水”的内容提取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借用“溪水”串联全文,让学生学习串联文章内容的方法,学习巧妙的结构形式。

在进行关于文章结构特点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的文章的结构要具有鲜明的共性特点,如上文提到的“借某一关联事物串联全文”。第二,教师要在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后再实践运用。任何一种文章的结构特点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索类似的文本内容,在比较后进行归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种结构的内在规律,并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和领会后再练习运用。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运用前先进行充分的思考,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有话可说的素材,避免学生陷入胡编乱造、无话可讲的尴尬境地。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交流,可以借助班级博客等形式让学生上传表达内容,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析文本中充沛的情感,感悟情感表达的途径

文章是作者情感宣泄的产物,情感是文字的源头。因此,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关注作者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借助音乐的渲染力,让学生感受文章作者通过描写毛主席、秘书、彭德怀等不同人物的内心体验来丰富文章情感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试着给文章补充内容。

五、分析文本中独特的视角,积淀语言表达的气质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每学期的教材中都有20多篇优秀文学作品,其皆是不同作家内心的真情诉说,其讲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许多是相似的,但正是因为出自不同作家,所以不同文本的呈现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相似主题或相同情感的作品进行比较甄别,要善于发现不同作品中作者表达的个性视角,要能够从中拓宽自己看问题的视野,深入思考,不断积淀自己语言表达的个性气质,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表达风格与表达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习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素材,分析其中的语用价值时,要让学生能够“走进去”,同时也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走出来”,让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的影像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气质,提升语用能力。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用价值和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一蹴而就。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是一个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兴趣,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真正理解吸收知识点后再进行运用。此外,教师为学生设计训练内容时,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过于花哨,否则可能会降低练习的效果。

第二,不能一味求全。教材中的文本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呈现了多种写作方法,处处皆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其既有精妙的语言,也有精巧的段落安排,更有巧妙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果教师一味求全,让学生学习文本的各种方法并进行语用实践,那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实践效果不太理想。教师不如提取某一点,略化其余几点,让学生自己兼收并蓄,以提升练习的效率。

第三,不能放而不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时,要格外注意及时进行反馈评价。语言表达运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学生对于自己完成的结果常常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教师只是布置而不及时反馈,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仔细批阅,及时发现优秀作品,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写作的快乐。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用好手中的教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网络媒体的交际与展示功能,帮助学生融合文本语用技法并吸收运用好语言文字,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何克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7-198.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35.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4.

潘文彬.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潘文彬教学主张与实践智能[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4.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语文教学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