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实施成效探析

2022-05-30 10:48李贵龙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文思政目标

李贵龙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把公共基础课程视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指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之一,应该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尽一份力。然而,应用文写作“重技轻道”的课程定位以致忽视价值引领和文化融入[1],让这门课程似乎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外,导致师生对这门课的地位认识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如何破解应用文写作课程“忽视价值引领”这个突出问题呢?那就是实施课程思政,发挥这门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

我们先看前人研究情况。以篇关键词为“应用写作”or“应用文写作”and“课程思政”进行高级检索,获得相关文献53篇。不过,大部分是有关高职院校的。对最相关的研究作综合考察,会发现主要有三个研究角度:

一是从育人理念开“处方”。彭品荣、吴静认为融合“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两种育人理念,达成“思政”元素与“核心素养”的融合融入课堂,是一种育人新思路。[2]

二是从教学改革找途径。这类研究论文较多,反映出教师积极把课程思政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焦树芳认为应用写作课程思政的路径有加强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3]文媛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5个路径,包括教材编写、提升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联通各类人文素养课程育人的合力。[4]张美娟、刘乐乐提出将当代应用文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从“新”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案例使用等方面实施这种途径”。[5]谭靖仪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有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引导大学生提升政策把握能力、更新课程标准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考核方案。[6]刘晓静、张松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找途径。[7]高瑞佳[8]与刘晓静、张松竹切入角度基本一致。

三是挖掘课程找思政元素。郭筱筠、林武从“情”“理”“法”“美”四个维度,系统挖掘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措施。[9]孙婀娜着重提炼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德育元素和功能。[10]林莉铭认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要做到“四维”融入,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应用写作思维、用中国精神赋予“文以载道”新的内涵、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应用写作课程的人文底蕴、感知和实践当代应用文书的审美追求。[1]

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一是职业院校很积极开展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的探索,而普通本科高校在这方面显得积极性不够。二是实施路径还可以细化。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通各类人文素养课程育人形成合力,显得太宏观,甚至超越自身掌控范围。从教材改革、提升教师德育素养、更新课程标准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方案去探索,是可操作的,很有价值。三是在大力挖掘应用文写作的思政元素上求大求全,忽视课程学时有限。将《古文观止》《文选》《文心雕龙》的美文搬来给学生精读,占去太多学时,挤压了学生写作实践时间。四是研究者都没指出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五是研究者很少用统计量化的方式研究。

基于上述五个发现,笔者结合研究课题及教学实践,从思政元素挖掘策略、课程思政应用情况统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展开论述,希冀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益。

一、应用文写作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

课程思政,不是独立于课程内容外,而是要与课程内容融汇共生。笔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有外植和内生两种。

(一)外植

所谓外植,就是在结合教学内容,借助适当的环节、时机把思政元素从外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1.在适当环节外植

如给学生第一次课,在作自我介绍时外植思政元素。一是简介个人奋斗小史外植鼓励学生奋斗的内容。二是外植人生格言与学生共勉。

在例文验证写作要点这个环节,笔者在例文的成文日期上动心思,借此外植课程思政元素。成文日期是写作要点的最后一个要素,在这个要素外植思政元素也不会割断例文验证环节,容易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可以把例文的成文日期写为20××年9月3日,外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引导学生谨记勿忘国耻、自立自强。

2.在适当时机外植

在课堂提问中,若学生不能精准概括、精准作答,教師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抽出“精准”一词而外植精准扶贫。可外植精准扶贫的提出时间,也可以外植精准扶贫的重大成就。又如在秋季学期,借助上课当天日期为9月3日、9月9日等外植思政元素;或借助上课当天临近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这个时机,外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

从上可见,这种借适当环节、适当时机外植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的方法,易操作,各课程教师均可借鉴使用,值得推广。

(二)内生

所谓内生,就是直接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是很好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如讲公文格式时,通过“秘密等级”这个要素内生出保密意识;讲“总结”时,让学生自我总结过去的学习情况,查找不足,并引导学生写出年度学习总结,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奋起追赶的学习劲,激发和培养奋斗精神;讲“计划”时,引导学生制定下一年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把考取证书和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奋斗目标,并给实现这些目标提供方法、措施上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坚定奋斗目标,培养奋斗精神;在讲求职简历、求职信时,让学生对照简历查找到自身就业短板等,让学生产生忧患意识,激发奋斗进取精神。“计划”“总结”“求职简历”“求职信”四个文种相呼应,都是通过内生的挖掘策略,共同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发力。“计划”是通过引导学生定目标来激发和培养奋斗精神;“总结”是总结目标完成情况,例如等到2022年9月就可以总结2021-2022学年目标达成情况;“求职简历”“求职信”是引导学生知道证书、奖励、实习实践经历等方面求职所需,对标查找自身差距,让学生产生一定学习压力而激发和培养奋斗精神。通过有联系的4个文种,连续性发力,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方面确实有成效。

从上可见,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可挖掘很多思政元素。这种挖掘策略,可称之为内生。

需注意的是,挖掘思政元素,无论是采用外植还是内生策略,大多数情况是可以在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时便设计好,但也有些思政元素是教师在面对课堂特殊情况或突然灵感而即兴生发。只要教师把控好,也可以产生较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应用情况统计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是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这些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及建设目标要求,笔者在有限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教学学时中,结合教学重点内容,通过外植或内生的策略挖掘思政元素,有所为有所不为地落实《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要求。下面将课程思政应用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本课程课程思政应用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要围绕《纲要》对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和要求来挖掘思政元素,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

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课程是32学时,但只挖掘思政元素21项,平均0.67项/学时。这并不是说没能挖掘出32项,而是适可而止。对《纲要》给公共课规定课程思政目标,也没有同等发力,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表1可以看出,两者各占6项。

三是思政元素挖掘策略以外植居多。从统计表看,外植有12项,占57.1%。对高校各专业的很多课程而言,思政元素大多数是要从外面植入,能直接从本课程内容中生发的思政元素较少,且各课程差异明显。这说明,很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策略是以外植为主。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课程思政应用效果

笔者紧扣应用文写作课程性质和学生层次,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写作技能为主线,把课程思政贯穿其中,以教学设计的课程思政项目为主,临时生发的课程思政为辅,推动课堂教学实效与课程思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较好效果。

问卷围绕教育部《纲要》对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和要求设计题目,涵盖本课程对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激发和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对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等方面。

在课程教学最后一次课,笔者对所任课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40位参与问卷的学生中,认为本课程有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的有225位,占93.75%;在增强爱国情怀方面,有198位学生认为有帮助,占82.5%;在提高品德修养方面,226位学生认为有帮助,占94.17%;在增长知识见识方面,238位学生认为有帮助,占99.17%;有202位学生认为本课程激发和培养奋斗精神,占84.17%。参与问卷的240学生都认为本课程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帮助,比例达100%;其中,有77位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占32.08%;认为较大帮助的有96人,占40%。可见,学生认为本门课对提高他们综合素质有很大或较大帮助的比例达72.08%,其余学生也是认为有帮助,没有学生选择“没有帮助”。

此外,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效果明显。在参与问卷的240名学生中,有236人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满意或较满意,占98.33%。

从上可见,对标《纲要》对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求,本门课程能基本实现该目标要求,取得较好课程思政效果。

作为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对这届学生只有一个学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机会。为了检验课程思政实施的后续效果,在课程结束一年后,笔者又针对这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结果与第一次的调查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在课程思政一年后,这6项课程思政目标有3项有所提高,尤其在“增强爱国情怀”上;也有3项有所下降,但前后比较大体持平,都稳定在90%左右。这说明,课程思政效果在一年后总体有效。

在学习“计划”时,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接下来一年的奋斗目标,并鼓励学生努力实现目标。本次问卷还特别对学生定目标以及为目标奋斗程度进行了调查。据调查,在作答的170人中,至少定了一个学习目标的有164人,占96.67%。其中,把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和专业证书作为目标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16人次、101人次,比例分别为68.24%、59.41%。在努力程度上,很努力去实现目标的有42人,占24.71%;较努力的有99人,占57.56%,两项共计82.94%。这与表2“对培养奋斗精神”有很大或较大帮助的比例基本一致。

四、结论

综上,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有外植和内生两种,解决了本课程尚未有研究者提出思政元素挖掘策略问题。该思政元素挖掘策略推广到其他課程也可适用。通过统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以外植方式为主,将其推广到很大部分课程也可适用。

笔者围绕《纲要》设置课程思政目标,对21项课程思政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展示,并对课程结束时课程思政效果及一年后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课程思政在课程结束一年后总体有效,实现了公共基础课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林莉铭.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应用写作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3).

[2]彭品荣,吴静之.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立德育人新论[J].重庆行政,2020(5).

[3]焦树芳.《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1(4).

[4]文媛.大思政格局下应用文写作课程育人的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

[5]张美娟,刘乐乐.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探微[J].汉字文化,2019(22).

[6]谭靖仪.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

[7]刘晓静,张松竹.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国际公关,2020(12).

[8]高瑞佳.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

[9]郭筱筠,林武.“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J].广西教育,2020(27).

[10]孙婀娜.高职应用文写作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研究[J].山西青年,2020(8).

[基金项目:湛江科技学院汉语写作教学团队(PPJH202105JXTD)和湛江科技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YJX202007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应用文思政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