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小学阶段,学生的“三观”逐步形成,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们的今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有两个重要途径。首先,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优势,是直接的德育。其次,可以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是一种间接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辅助与升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效果,而且解决了很多理论上的难题。因此,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班主任只有在教育管理中重视并巧妙地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立德树人”成为了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关键,学校越来越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认知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具备优良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道德观和法治观念。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巧妙地化作实践行为,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从而培养出具备优良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相辅相成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始终行走在正确的成长轨道上。同时,道德与法治课不是“喊口号”,而应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好品德,帮助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优化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同时,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几乎走进了每一个家庭,互联网的普及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给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互联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还处在发展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增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甚至侵害。作为班主任,应当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法信息的伤害,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知法懂法,道德意识不断增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融合的现状
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班主任工作融合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大趋势,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教育工作者去解决。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将导致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一)班主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重视
在有些班主任的传统观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边缘化的副科,多上几节课或者少上几节课对学生的成绩没有太大影响,从而导致部分班主任常常会允许其他学科教师占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班主任对这门学科不重视的态度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形成的过程中,如果班主任都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那么学生又怎么会重视呢?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会出现根本性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融合效果不佳
当前,许多班主任都缺乏在班级管理中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识,即使有也只是表面功夫,无法发挥切实效果。如果班主任无法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级的日常管理相结合,那么,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只是“镜中花月”,无法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实际作用。班主任工作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思想内核。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材也在不断改进,然而许多班主任教学模式与理念依然止步不前,无法使教材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究其根本,是因为学校对组织班主任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新版教材进行研读的工作不到位,班主任对新版教材不能充分了解,进而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授课质量。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融合的有效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融合有利于提升德育质量,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小学阶段的德育效果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一)转变对待道德与法治课的传统观念
想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师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想转变自己对待这门课程的认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应当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每学期的课程开始之前,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对教材进行研读,让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掌握教材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明白,德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在上课前,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促进这门课程与班主任工作充分融合。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同班主任多多沟通交流,以深入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使教学设计能够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待教学也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最后,班主任可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旁听,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課后的班级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时能有据可循。
这一策略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提升。
(二)将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相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了“生活教育”这一观点。生活教育是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讲,教育要通过生活发生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把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始讲授某一课时,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与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关的某一件事来引入这一节课的主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启发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此外,生活教育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积极沟通,使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家长对学生的道德要求趋于一致,以免由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而削弱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有很多种渠道,除了班主任工作和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外,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政教学和生活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开展德育工作,而且其他学科的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去,积极寻找本学科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共同点,促进跨学科教育融合,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融合对于提升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继续研究,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作出贡献。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