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莹
深秋的太行山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与几位朋友翻越八百里太行山,走进了西柏坡。
西柏坡,与井冈山、延安一样,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圣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独占胜利果实,调集重兵百万企图将共产党聚而歼之。共产党、毛主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依托崇山峻岭的太行山由战略防御逐步走向了战略进攻。
这是一座近似于北方农村的村庄。然而,这里就是中共中央北京“赶考”前集体住过的最后一个村庄。这里群山环绕,院院相连,清一色的土墙、土院、土房。深秋的西柏坡,秋风秋雨已将村庄的树叶染成一片红色,似乎在昭示人们这里曾是一个“红色”的村庄。
中共中央军委简陋的作战室,解说员高度概括为:“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土坯房。”据说,事后周恩来评价这个作战室时曾风趣地说:“我们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指挥了世界上少有的大型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我们向前线不发枪、不发粮、不发人,只发电报,就打败了国民党几百万大军。”
在毛泽东旧居,我们看到了一座前后两院的普通民宅,院西有一个硕大的磨盘。据说,当年毛主席和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的楸树下研究军事战局。三大战役期间,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几乎都是在这个小院起草拟定的。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朱德同志的旧居。朱老总住的是三间窑洞式房子,也是整个大院中最好的一套房子。这是中央工委动手特意给毛主席修建的住房,毛主席来到西柏坡以后,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执意让给了朱总司令。窑洞西间是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朱总司令在此居住期间,曾在此亲自审问过俘虏,制定过许多作战方案。1947 年11 月12 日,我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后,朱总司令在此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诗《攻克石门》。
最后一个展室,是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这里,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转折性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在报告中,预见性地提出了在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必须防止“糖衣炮弹”的重大问题,他郑重地告诫全党:“可能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可能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会议还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作出了: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的六条规定。
当西柏坡在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时,我似乎穿越时空听到了毛泽东那如雷贯耳的湖南乡音:“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做贪图享受的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出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