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强
项目规划时热热闹闹,实质推进时却冷冷清清,有的项目时隔许久之后,仍停留在纸面协议上。当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地方规划或签约了一大批基建项目,涌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与此同时,也要谨防一些项目出现“规而不建”“纸面开工”问题。
今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门研究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期,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基建通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2日,全国20多个省区市开工项目达2.6万个,总投资规模超10万亿元。但业内预期的挖掘机行情并未到来,国内各类挖掘机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63.6%。究其原因,是开工率不足,部分基建项目仍停留在“纸面开工”阶段。
何以如此?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数据亮眼”,以“政绩冲动”带动“项目注水”。个别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夸大签约项目规模和签约数字的问题,投资额只是意向投资,虽然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但水分不小,跟落地的实际投资有差距。有的地方,基建项目罔顾本地的发展实际,盲目追求大项目、大投资,“大单”超出当地实际承受能力,资源禀赋和产業基础难以满足招商项目全部发展需求。种种情况,不可不引起重视。
(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