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爱情故事

2022-05-30 00:38苏涛
环球人物 2022年17期
关键词:许鞍华王家卫香港电影

苏涛

《胭脂扣》(1987)。

爱情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借助大明星的魅力和峰回路转的情节,银幕上那些或缠绵悱恻、温柔缱绻的爱情故事,或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浪漫传奇,抑或“无辜有情人”面对宿命的一声叹息,大概是最能获得观众同情,也最能收割票房的利器。

缤纷绚丽的香港银幕,自然少不了动人的爱情故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邵氏”“电懋”为代表的制片公司制作了大量爱情文艺片。《情场如战场》(1957)、《温柔乡》(1960)、《不了情》(1961)等片,借助对爱情的描摹,反映了战后香港价值观的变化,为香港电影增加了一道别样的感性景观。

进入80年代之后,以许鞍华、关锦鹏、王家卫为代表的创作者,在香港独特的文化语境中重拾爱情的主题,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表现主人公的生离死别,在性别博弈中刻画痴男怨女的分分合合。

香港银幕上形形色色的愛情,不仅是创作者展现风格、反思人性的重要手段,更呼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今日,香港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

怀旧与爱情

8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出现了一波怀旧风潮,最有代表性的影片首推关锦鹏执导的《胭脂扣》(1987)。以李碧华的小说为蓝本,《胭脂扣》借助“鬼片”的形式,对两个不同时代的爱情进行了对比和反思。影片讲述了一对当代恋人帮助一名死去50年的女鬼如花(梅艳芳饰)寻找旧情人十二少(张国荣饰)的故事。如花是30年代的当红妓女,她与十二少一道殉情自杀,但后者并未真的死去。其结果难免让人觉得感伤:如花千辛万苦找寻的十二少,早已不复风流倜傥,而是沦为一个懦弱而又可鄙的老人。

关锦鹏以精致的镜头,再现了30年代石塘咀高级妓院颓靡的氛围;当下则被呈现为一个充斥着物质主义的时代,时间快速流逝,不容对过去进行反思。较之如花对爱情的执着,那对当代恋人的爱情是利己、自私、经不起考验的。当如花将爱情信物胭脂扣交还十二少的一瞬间,她理想中的爱情也彻底崩塌。通过对两对恋人的塑造,关锦鹏承认,旧式的价值观已无可避免地失落,怀旧的意味由此凸显。

同样表现一段刻骨铭心之恋的《新不了情》(1993),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远比《胭脂扣》乐观。《新不了情》翻拍自“邵氏”的名作《不了情》,主人公阿杰(刘青云饰)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个性耿直率真,因为厌恶音乐圈的习气而自我放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庙街艺人之女阿敏(袁咏仪饰),由此发展出一段真挚的感情。身患骨癌的阿敏猝然离世,为这段爱情画上一个残缺的句点。

尔东升通过看似琐碎的镜头,呈现了市井生活平凡又动人的一面。冯宝宝、秦沛等一众配角洗尽铅华的表演风格,连同片中不绝于耳的爵士乐和粤剧,都为影片打上了怀旧的烙印。创作者似乎想向观众表明,即便身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真挚的爱情仍旧值得珍视和坚守。

将文艺片的怀旧风推向高潮的,无疑是王家卫的名作《花样年华》(2000)。以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王家卫以流光溢彩的镜头讲述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花样年华》的美学成就令人欲罢不能,姑且不说精致的画面和光彩夺目的美术设计,仅张曼玉那令人目眩的旗袍,就足以令人赞叹。苏丽珍(张曼玉饰)和周慕云(梁朝伟饰)租住在同一所公寓,在调查各自配偶发生外遇的过程中,开启了一段充斥着缄默、隐忍和压抑的情感历程。

左图:《新不了情》(1993)。右图:《花样年华》(2000)。

对周璇名曲《花样的年华》的借用,以及对60年代香港社会风貌的再现,令该片具有了强烈的怀旧意味。王家卫将60年代重塑为一个人们还相信爱情的时代。尽管发现了各自配偶的不忠行为,苏丽珍和周慕云却并未跨越雷池,而是把这段“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留在了逝去的岁月中。

兜兜转转,造化弄人

关于爱情的叙事中,主人公的分分合合是最常见的主题。在命运的摆布下,银幕上的痴男怨女要么做出妥协,接受一份不圆满的爱情;要么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又或者兜兜转转,在分离之后再度重逢。

许鞍华的《倾城之恋》(1984)忠实地传达了张爱玲原著的爱情观。华侨子弟范柳原(周润发饰)是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白流苏(缪骞人饰)则是个离了婚的上海女人。两人各怀心事,在爱情的博弈中不断试探对方的意图。日军进攻香港,彻底扭转了故事的走向。战争的爆发,让困在危城中的主人公接受了这段“倾城之恋”。该片的结局算是张爱玲爱情故事中最为圆满的。

较之改编《倾城之恋》时的拘谨生涩,许鞍华在《半生缘》(1997)中出色地演绎了命运对一对“无辜有情人”的捉弄。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原本恩爱的世钧(黎明饰)和曼桢(吴倩莲饰)即将谈婚论嫁,然而当世钧收到家书返回南京之后,两人便天各一方,错过一段姻缘。许鞍华对原著进行了大胆删减,闪回镜头和画外音的出色运用,不仅暗示了时空的变化,而且细腻地刻画了人物与命运徒劳抗争后的无奈。影片结尾处,这对恋人再次相逢,但早已物是人非,曼桢的一句“我们是再也回不去了”让人无限感怀。这段无望的爱情,恰是张爱玲“苍凉的人生况味”的一个注脚。

与《半生缘》相仿,陈可辛的《甜蜜蜜》(1996)也表现了一段颇具戏剧性的爱情。影片的主人公是两名来自内地的“新移民”,间接触及了香港重新与内地融合的主题。不同于《半生缘》对宿命的喟叹,《甜蜜蜜》中的李翘(张曼玉饰)和黎小军(黎明饰)十年间兜兜转转,最终在异国他乡重逢。从内地到香港,再到纽约,创作者以邓丽君及其歌声为线索,串联起男女主人公曲折跌宕的情感历程。借助这部影片的成功,导演陈可辛迎来职业生涯的突破,为他日后的“泛亚”电影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表现机缘的奇妙和爱情的不可捉摸方面,大概不能不提《重庆森林》(1994)。该片是王家卫在拍摄《东邪西毒》(1994)的间隙,以极高的效率拍成的爱情小品。影片由两个互不关联又相互锁扣的故事组成,其中的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感情邂逅。编号663的警察(梁朝伟饰)在与一名空姐失恋后,和快餐店的店员阿菲(王菲饰)发展出一段感情。个性乖张的阿菲常常潜入663家中,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感觉自己的存在。

当663终于有所察觉,并准备和阿菲约會时,两人却阴差阳错地分开:663去了香港的加州酒吧,而阿菲却去了美国加州。影片最后,成为空姐的阿菲回到他们相遇的那家快餐店,发现663已经成了这家店的主人。这一次,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他们终于再度相遇。

左图:《半生缘》(1997)。右图:《重庆森林》(1994)

《重庆森林》中的爱情不过是王家卫信手拈来的游戏之作,在《阿飞正传》(1990)、《堕落天使》(1997)、《2046》(2004)等片中,他对爱情有着更为迷人的表述。

新世纪的爱情

爱情片在当下,依然是香港电影重要的一部分。但新世纪的爱情,以及爱情的表达又是另一番况味了。

2021年的《第一炉香》,或许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一部爱情片。影片结尾,葛薇龙(马思纯饰)被一群醉醺醺的外国水兵当作站街女郎,她冷冷地说道:“她们是被迫的,我是自愿的。”无言以对的乔琪乔(彭于晏饰)点起一支香烟,烟头的红光亮了一下,旋即湮灭在黑暗中。这个令人唏嘘的结尾,流露出创作者对爱情悲观、戏谑的态度:爱情那袭华丽的旗袍下面,不过是人性中固有的自私、冷漠和盲目。尽管《第一炉香》汇集了华语电影界的顶级创作人才,但影片口碑“仆街”的结果,大概是许鞍华始料未及的。

除了上述作品,香港电影中表现爱情主题的新世纪佳作,还可以列举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如果·爱》《男人四十》《忘不了》《12夜》等等,包括银河映像出品的别具一格的都市爱情片《我左眼见到鬼》《单身男女》……

香港银幕上形形色色的爱情,不仅是创作者展现风格、反思人性的重要手段,更呼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今日,香港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构成当代香港电影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幕。

只要生活中还有爱情,银幕上一定不会缺少爱情。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一份真挚而圆满的爱情,仍是我们难以抗拒、心向往之的。

猜你喜欢
许鞍华王家卫香港电影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许鞍华:年轻人失去了什么?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
论许鞍华电影中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
许鞍华: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自觉继承者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情圣”形象——从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