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我们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外界原子,氮原子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因为在空气中,氮气体积占比约78%,氧气体积占比约21%(一般情况下,气体体积占比多少,就是分子个数占比多少)。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即一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
人体主要由2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加上微量元素则有60多种。按质量排列,前6位的元素分别是: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其余元素加起来也不到1.5%。如果不计人体中水的成分,则碳元素最多,占48.4%,毕竟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是碳链;氧元素占23.7%;第三位就是氮元素,占12.9%。人体组织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多聚体,其单体是氨基酸,氮元素就在氨基酸里。
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但是呼吸过程只涉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与氮气无关。也正因为如此,清代的徐寿把它翻译成淡气,后来写为氮气。我们体内的氮元素是从食物—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获取的。归根结底,氮元素还是要从植物那里取得。那么,植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人会说,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氮元素,所以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那在没有施氮肥之前,甚至人类出现之前,土壤中的氮元素来自哪里?
虽然氮元素在空气中占绝大多数,但在地壳中氮元素的含量很低,只排在第41位,比被称为“稀土元素”的铈、钕、钇、镧等还要稀少得多,只有很少的地方有硝酸盐矿藏。土壤中的氮元素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来源是雷电引起氮气氧化,以硝酸形式随雨水降下,在土壤中留下硝酸盐;另一个来源是能够利用空气中氮元素的固氮微生物。亿万年来,雷电和固氮微生物使土壤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氮元素,使植物能够逐渐生长起来。食草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动、植物死亡腐烂后,一部分氮元素又留在土壤中。
过去,含氮的肥料是很缺乏也很宝贵的,人体粪便和尿液中的氮元素都容不得浪费。直到20世纪初,合成氨工业的兴起才一举破解了氮肥缺乏的问题。合成氨就是把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合生成氨。
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号元素。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其中2个是内层电子,不参与化学反应,5个是价电子。氨分子的结构是这样的:氮原子3个价电子分别与氢原子成键,另外2个价电子形成一对孤对电子(如下图)。我们可以把氨分子视为氮原子伸出3只“手”分别与氢原子成键,形成一个三角锥形的分子,氮原子的“背上”则背着一对孤对电子。
从下图中我们还会发现,如果不存在3个氢原子,而存在另一个氮原子,也伸出3只“手”,同样也能成键—两个氮原子就形成一个氮气分子。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两个氮原子分别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来解释氮气分子。这样形成的氮气分子是一个具有非常稳定结构的惰性分子。也正是因为氮气分子的稳定和惰性,致使绝大多数氮元素只以单质形态存在于大气中,而很少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地壳里。
如果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有机基团(例如烷基、羧基、苯基、羟基等)取代,或者说氨基与其他有机基团相连,就称为胺。例如,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就是甲胺;两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就是二甲胺;一個氢原子被苯基取代,就是苯胺……如此可以形成许多胺类有机化合物。例如,苯胺及其衍生物囊括了一系列染料、药物、农药等。
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氨、胺、铵三个字,对应的英文分别是ammonia、amine和ammonium。至于读音,很多人都会读作ān。其实,确切读音是ān、àn和ǎn。
含氮的化合物名称易出现读音问题的还有一对:氰和腈。把氮气中的一个氮原子换成碳原子,由于碳原子比氮原子少一个电子,这样形成的基团被称为氰基(-CN)。氰基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成键,就形成了氢氰酸(HCN)。氢氰酸及其盐,如氰化钾、氰化钠,都是毒性很强的化合物。在某些果核如苦杏仁、生银杏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氢氰酸类化合物,生食这些果核,可能会引起儿童中毒甚至死亡。如果氰基的碳原子与烃基相连,这样的化合物被称为腈。最有名的腈类化合物是丙烯腈,是氰基与丙烯基相键连。丙烯腈可以聚合形成聚丙烯腈,它的商品名是腈纶。腈纶纤维保暖性能好,被称为人造毛。过去认为它吸水性能不好,如今纺成超细的纤维,其吸水性能非常好。氰读作qíng;腈可能很多人都会读错,它读作jīng。而且,腈是一个原来就有的古字,意思是精肉。
回过头来继续说氨。氨基与羧基以及其他有机基团相连,就形成氨基酸。例如,乙酸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就形成了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氨基酸—甘氨酸(氨基乙酸);丙酸中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就成了丙氨酸;戊二酸有5个碳原子,两头都是羧基,第二个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就形成了谷氨酸。谷氨酸的钠盐就是味精。
蛋白质就是由氨基酸缩水而聚合起来的。在消化道里,蛋白质又水解成了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和次序组合而成的。这些氨基酸有的可以由人体自己合成,还有8种氨基酸则必须从食物中取得,被称为必需氨基酸。
在食物中,8种必需氨基酸都齐全的蛋白质被称为完全蛋白。比例最合适的完全蛋白是乳中的酪蛋白及乳白蛋白,蛋中的卵白蛋白及卵黄蛋白,肉中的白蛋白和肌蛋白次之,这些都是最好的蛋白质。大豆蛋白也是完全蛋白,但是吸收率比上面所说的几种要差一些。像米、面、蔬菜、肉皮、筋等含有的蛋白质一般都是不完全蛋白,也就是说会缺乏这种或那种氨基酸。所以,我们吃得要尽量杂一些,让各种蛋白质、氨基酸相互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