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5W模式下影视剧中中国精神的传播

2022-05-30 22:04:07刘庆兰晋克俭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影视剧精神

刘庆兰 晋克俭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批献礼剧登上荧屏,其中,《光荣与梦想》《觉醒年代》等20部剧目备受关注。《觉醒年代》以豆瓣评分9.3的高分,超过35万人评价,成为本批献礼剧中评分最高、观看人数最多的剧集。中国精神是指我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思维世界抗争的过程中,锤炼出来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质,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觉醒年代》在制播的过程中,也将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传播给观众。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以《觉醒年代》为例探讨影视剧中中国精神的传播方式及其对其他影视剧传播中国精神的启示。

关键词:5W模式;中国精神;影视剧;《觉醒年代》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03

0 前言

在建党百年之际,影视剧行业百花齐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觉醒年代》算得上是现象级剧集。《觉醒年代》于2021年2月1日起作为建党百年首部献礼剧登陆央视一套,首播就达到1.504%的收视率,每集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29%。而在此前,主旋律题材影视剧收视率大多不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神旗帜,但均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反映和体现,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发展,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但是内核始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觉醒年代》聚焦于1915—1921年现代中国的动荡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灾难深重的中国寻找出路而艰辛探索的人物形象为关键表现时代变革,表现社会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巨变,既有生活百态,又有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同时蕴含着中国精神,并将其传播给观众。

1 5W模式下《觉醒年代》中中国精神的传播

1.1 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传播过程的起始,需要组织加工传播材料,并负责对接传播对象,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播主体纷繁复杂,个人、机构等具有传播功能的主体均可作为传播主体。作为文化节目主要传播者的电视媒体是传播活动的起点。文化类节目可以依靠电视媒体平台的宣传和诱导力,实现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觉醒年代》能成功传播中国精神绝不是偶然,其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宣传。在制播过程中开通了官方微博和超话,截至2021年8月,微博名“觉醒年代官博”粉丝数量已达到14万人,发帖396条;超话粉丝12万人,发帖数2.8万,阅读量4.6亿次。另外,《觉醒年代》还开通了抖音账号,官方抖音账号粉丝12.2万人,作品104个,获赞60.9万次。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和网络播放器也是其传播中国精神的重要渠道。

《觉醒年代》通过独特的传播主体群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充分利用微博话题、抖音合拍、知乎问答等平台形成优势互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国精神传播主体。其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不仅能了解那段历史,也能体会到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革命先辈们如何以一腔爱国热忱探索救国救民出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中国精神。

1.2 传播内容

傳播活动聚焦于传播内容,这是开展传播活动的人文意义,串联起传播活动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观众传播的所有信息。《觉醒年代》是由张永新执导,于和伟、张桐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将五四运动背景下,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从相识、相知到分别的故事娓娓道来,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程。

1.2.1 传播主题

该剧以“觉醒年代”为题,以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为叙事空间,展示了陈独秀等人启发民智的过程。“觉醒”二字,贴合剧情内容且富有深意,“年代”二字,概括情节,且气势恢宏。标题充分体现了该剧的内涵——这是一个启发民智、人民觉醒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以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想以己所学发动群众觉醒救国。促使他们行动的,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是他们心底的中国精神。该剧将那个年代的中国精神蕴含在“觉醒年代”这个主题中,让观众了解并接受中国精神熏陶。

1.2.2 传播内容

《觉醒年代》用宏大的历史叙事法与媲美电影镜头质感的画面为观众还原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病逝之后,广大中国进步青年为探索中国未来、拯救中国革命而经历的三大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觉醒年代》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剧中几乎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基于史实,这让该剧在一众电视剧中更显得特立独行。真实的历史事件传递出的精神更能引起观众共鸣。此外,剧中主要角色都是观众熟悉,甚至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本中的人物。人们对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形成了初步认识,但缺乏深度。而《觉醒年代》以影像的方式复刻了历史,从而为当代青年人提供了与先贤开展跨时空对话的媒介,以此培养当代青年人敬畏历史的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发展的精神指导。这些人物展现出来的殉国忘身的中国精神更能感染观众,更能引起共鸣。

该剧在创作方式上也和其他历史题材剧不同。国内电视剧大多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通常会将主角“英雄化”,将配角“黑化”。而《觉醒年代》将很多人们熟悉的历史书上的人物搬上荧屏,并赋予他们生动的感情、个性和缺陷,成为能够触摸到的普通人。《觉醒年代》虽然对人物进行了简单的艺术加工,但没有蓄意刻画大主角人设。无论是“尊孔”派还是“批孔”派,永远都将祖国放在第一位。观众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人物坚韧不拔、敢于斗争的中国精神呈现在观众眼前。

1.3 传播渠道

传播路径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传播行为的物质手段。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实质上是传播关系的转换,表现出主流舆论的传播模式和受众不断细分的需求差异。电视媒体需要融合不同的媒体进行传播,以重构与观众的关系。

2021年1月1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制作的特别节目《理想照耀中国》中,一批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剧名单集中亮相。这也是《觉醒年代》第一次公开宣传。在央视播放后,微博、抖音同步发表相应的作品配合宣传,如在官博推送追剧日历,抖音发布剧集要点、拍摄花絮等。除了宣传剧情外,还推送公众号文章、转发历史史实和话题,如《反思〈觉醒年代〉对香港青年的借鉴与启示》(李子枫)、“觉醒年代yyds”等。在微博话题“我们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中,有1.5万人参与讨论,阅读量超9000万次。在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当天,人们自发在纪念革命烈士陈乔年和陈延年的“延乔路”路牌下插上国旗,摆放鲜花、卡片。许多网友表示正是《觉醒年代》让他们了解了这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更深刻地体会到那一辈人身上的中国精神。通过多渠道宣传并与观众互动,引起观众自发宣传的方式将剧中的中国精神传播给大众。随着评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该剧相继在各大卫视播出,甚至登上了香港电视台,将中国精神传递给香港同胞。该剧也在央视频、爱奇艺等APP同步播出,观众可以通过弹幕、主演连线等功能沉浸式看剧。同时在线下宣传,导演、编剧、演员都接受了各大媒体的采访,主要演员还为卫视拍摄电视剧宣传片,于和伟、张桐也出现在央视七一晚会上再演“南陈北李”对话,重新唤起了民众对“觉醒年代”的记忆。

1.4 传播对象

传播对象即传播内容的接受者,与传播主体相对应,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直接给出反馈,是传播活动开展的动因和依据。不同的传播活动中,涉及的传播对象在群体、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传播对象和传播主体亦可发生身份重叠与身份互换,观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促进信息传播。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不断地向观众分流,电视观众的人均收看时间持续下降。

《觉醒年代》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扩大了节目受众群体。央视及卫视的播出满足了中老年电视爱好群体的收视需求,在香港电视台播出满足了香港同胞的收视需求。网络播放器作为近几年大热的传播渠道,以便捷易操作、功能齐全的特性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同时,《觉醒年代》在爱奇艺等手机软件的播出为年轻观众观看电视剧提供了便利。而微博话题、抖音短视频等满足了没有太多时间追剧的年轻人的需求,让他们通过观看短视频和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的方式追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髓,可以在无形中唤起人民的集体记忆,对国人的民族身份构建并产生深刻的民族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影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播矩阵将《觉醒年代》中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体会到蕴含在剧中的中国精神。

1.5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即开展传播活动是否对个人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即是否引发受众思维理念、行为等方面的优化调整。《觉醒年代》的豆瓣分数从8.9分一直升到9.3分,呈现高開高走趋势。截至2021年8月,超过35万人评分,成为2021年已播大陆国产剧中评分最高、评分人数最多的剧集。同时,其还获得2021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8项提名,分别是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原创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终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编剧、最佳导演这三个奖项。该剧在央视播出大结局后两个多月频繁登上热搜,从2021年4月24日至2021年7月7日共有37个热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觉醒年代》在首播结束后热度居高不下,并且无论是剧情、演员、导演还是周边文创,都备受关注。并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年轻观众一边追剧,一边学党史、写手记,甚至将其台词写到高考作文中;一些学生在观剧之后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补充自己的政治知识和历史知识[1];一些观众则以网络为媒介展开互动交流,交流彼此的观点,展开思维碰撞,从而起到互相促进提升的作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剧中体现的中国精神也影响着青年观众。例如,群众自发到“延乔路”献花,以此告慰他们为祖国付出的一切。网友接受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 5W模式下《觉醒年代》中中国精神的传播给影视剧带来的启示

2.1 多传播主体与优秀传播内容

从《觉醒年代》的成功经验来看,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一定要辅以合适的传播主体。自媒体时代,微博、抖音账号拥有极大的传播潜力,除内容本身外,借助多平台账号构建完整的传播主体链,更有利于传播影视剧及其蕴含的精神。只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成功将相应的精神传递给观众。随着影视剧行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作品问世,而现象级剧集屈指可数。因为人们越来越看重内容,从电视剧类型、剧情、演员、演技到台词、配音、服化道、内涵等都会成为观众评分的标准。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历史剧,做到了尊重历史,剧本打磨花了6年时间,后用2年时间拍摄,只为从史实、服化道、场景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了解历史。另外,该剧富有深意,呈现了陈独秀等人用《新青年》使民众觉醒的过程,也是在警醒当代年轻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勿忘历史,珍惜当下,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发当代人的中国精神。

2.2 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播渠道亦在不断扩展,网络平台、手机短视频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2],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分类清晰等方面的优势,这无疑促进了内容传播速率提升和质量升级,并为传播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新平台,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精神。要扩大传播渠道,从央视到卫视,再到香港电视台;从微博到知乎,再到抖音;从央视频到优酷,再到豆瓣,每一种传播渠道都有无法忽略的优势。同时,要注重线上线下联动,剧组还可以通过路演或者到大学演讲等方式宣传中国精神。

2.3 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

从题材来看,《觉醒年代》是针对爱看历史剧的中老年观众,但是导演张永新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时刻想着年轻观众,所以能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3]。此外,央视、各大卫视、各视频APP、抖音、微博、豆瓣等联动,进一步扩大了《觉醒年代》的受众范围。所以,一档电视节目要扩大影响力,必须考虑不同受众的需要。尤其是年轻观众更青睐使用自媒体,会更积极地参与讨论,自发成为传播主体,也会带动身边人和更多网友关注。在传播剧情时,积极参与中国精神话题讨论,能进一步弘扬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

3 结语

《觉醒年代》是2021年建党百年献礼剧中很成功的一部剧,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对其他影视剧有借鉴作用。同时,该剧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达到了传播中国精神的效果。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像这样的红色影视剧,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飒.红色影视剧“破圈”传播:青少年的生动党史课[N].光明日报,2021-06-29(013).

[2] 谢盼盼.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探析文化类节目中中国精神的传播[J].西部广播电视,2020(16):131-134.

[3] 张永新.《觉醒年代》:拍出中国人真正的大美与大爱[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3):36-39.

作者简介:刘庆兰(1998—),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晋克俭(1962—),女,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及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猜你喜欢
影视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精神灿烂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 06:00:18
拿出精神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45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