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热搜背后的期待

2022-05-30 10:48余是乎
环球人物 2022年17期
关键词:鲁迅文学奖文坛大众

余是乎

创新是必要的,但创新也是有法度的。它不是追求奇崛冷僻,将大众拒之门外;也不是一味博人眼球,极尽表演之能事。

近期的文坛,上了不少热搜。先是关于作协发展新会员的新闻引发热议,后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丰富书单。阅读碎片化的时代,严肃文学仍能吸引如此多的目光,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些目光里,有期待、有审视,也有质疑。一个个热搜背后,是大众对文学的真正关切: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学?

文无定法,文学本就是见仁见智的存在,也是历史性和时代性兼具的艺术。新媒体的兴起,让文学不再居于文化产品的中心地位;流量时代的到来,又让文学被“娱乐至死”裹挟:写得好不好不重要,写得奇不奇才是走红关键;有没有人夸奖不重要,有没有人讨论才是出版前提。

但真的唯有“高冷”才是纯粹,唯有出奇才能制勝吗?风格再变,文学的核心总是不变的:若想超越时代地流传,就必须依赖大众的共鸣,触及人性的共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提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这些年,我们读到一批打工诗人、草根诗人的作品。他们不用复杂多变的句式,也未必讲究排比、平仄和押韵,更没有各种“××体”傍身,备受“圈里人”的吹捧。这些作品凝结着都市里的拼搏奋斗、矿井下的挥汗如雨、工厂里兢兢业业的每一天。这些诗人得到的是更高的褒奖——来自大众感同身受的共鸣与“点赞”。

53岁外卖员王计兵的一首《赶时间的人》,成为近期互联网上刷屏的爆款:

“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网友评价说,这是真正的“劳动者之歌”“唯有热爱能让诗澄澈明亮”。

今年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书写的也都是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或致敬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或以小人物勾勒大时代的香港风景,从非遗文化到大江大河,从乡村教育到家国情怀,真正体现了文字记录时代的意义。

可见,只有立足于土地的创作,才会让大众感到文学之美;而从生活出发的作品,也定能得到大众和专业的双重认可。

创新是必要的,但创新也是有法度的。它不是追求奇崛冷僻,将大众拒之门外;也不是一味博人眼球,极尽表演之能事。文学的创新,恰当时是灵气,过火时是俗气。创新不是表面功夫,只有在思想立意、关注对象、社会价值上多多思索、实践,才能写出在大浪淘沙之后历久弥新的作品。

文坛新闻上热搜,不仅折射了大众对严肃文学的期待,也在提醒每一个创作者:创新,未必只在远方,也可能就在眼前。

猜你喜欢
鲁迅文学奖文坛大众
朱辉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大学写作课程中的“苦难意识”
写作课堂中的小说授课模式探究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