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伟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业持续发展,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其中的消防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社会各界更加关注防火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建筑火灾,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防火监督及消防设施配置问题,便于今后更高效地开展建筑防火各项监督工作,不断完善消防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配置;防火监督;
现代建筑层数不断增加,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种类日渐繁多,其中的可燃物也随之增多,导致建筑中存在大量火灾隐患,致使防火监督实施难度倍增。因而,对建筑防火监督及其消防设施配置开展综合分析,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建筑消防安全基本特点
(一)可燃物多
一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通常会应用较多可燃物,建筑入户之后需开展装修工作,用到的各种各样的装修材料也有很多是可燃物,致使火灾事故隐患增加。并且,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为了使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创造舒适的宜居环境,一些装饰装修施工过程需改造原有线路。由于高层建筑内部线路复杂性突出,特别是电气线路交错复杂,改造难度較大。某些装饰装修单位所开展的线路改造工作不够严谨,致使埋下安全隐患,若使用功率较大电器设备,则易引发线路起火事故。业主装饰装修期间,往往会用到如织物纤维类型材料、木质板材等各种易燃品,虽在外观上可满足审美要求,实则隐患重重,由于软性装饰装修材料大多为可燃物,遇到明火情况下燃烧速度极快,日常使用期间极易产生消防安全隐患,增加防火监管实施难度。部分业主因过于追求低成本投入,选用与现行防火要求不符的劣质材料,致使火灾隐患增加[1]。二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生活用品种类越来越多,各类电器使用量持续增加,使用过程当中若操作不当则极易引发火灾。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情,火势蔓延速度快,起火后室内环境中所有可燃物便成了助燃物,极短时间内便会扩大火势范围,严重威胁着室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部分高层建筑管理者为赋予建筑物更多功能,会设置一些独立的小空间,虽然可以达到现有空间高效利用的目的,但因空间过于狭小独立,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快速经过通风管道、电梯井、电缆井等,促使烟囱效应逐渐形成,室内会产生大量烟气,增加火情控制及救援工作难度,极易对室内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二)救援难度高
建筑业现阶段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层数呈增长趋势,尤其在大城市高层建筑数量非常多。高层建筑因层数较多,内部人员相对密集,尤其是大型营业场所当中,短时间无法集中室内人员,高层建筑若发生火灾,则快速组织室内人员撤离有着一定难度系数。因部分人员自身消防意识及自救能力欠缺,致使现场救援实施难度倍增。同时,因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相对复杂,危险性大,突发火灾后现场会十分混乱,部分人员无法快速寻找到安全出口位置,且人员过于分散,更增加了疏散实施难度。火灾发生之后,烟气内含毒气较多,较大火势情况下,大量有毒烟气便会快速扩散开来,进入缺乏严密性的通道当中,在通道内部避难的人员发生中毒的可能性较大。结合各地区消防基础设施情况可了解到,等高云梯仅百米,无法到达高层建筑顶部位置,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对救援工作会产生限制,无疑增加了救援难度。
二、防火监督及其配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在防火监督层面
1.树立防火监督正确意识
树立防火监督正确意识是高效落实建筑防火监管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消防工作中,要求救援人员能够深刻了解、掌握建筑消防当前监管情况,执行任务期间须严格依照着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化落实防火监督各项工作,确保监管效果得以提升。树立防火监督正确意识,要先确保救援人员加深对防火监督的认识[2]。救援人员最基本的职能是开展应急救援各项活动,火灾隐患的防范及排查,使社会人员防火意识得以提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故要求消防应急救援部门务必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消防活动,协助消防员和监管者们持续深化全心全意服务为民意识,且贯穿于防火监督及救援具体工作当中。消防员只有真正树立防火监督正确意识,才能保持着认真负责及严谨的态度去执行具体工作任务,达到对建筑防火整体监督工作有效强化目的,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注重防火监督专业队伍建设
为促使建筑防火总体监督水平及质量实现全面提升,防火监督专业队伍建设较为重要,属于一项重要举措。消防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应当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开展防火监督专业队伍建设工作,保证整个队伍人员均具备较强专业素质及技能,理论知识扎实,且防火监督实践经验充足,工作作风优良。应当定期组织防火监督专业队伍全员积极参与消防教育培训各项活动,强化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3]。此外,对防火监督相关工作业绩考核及综合点评各项制度予以逐步完善、优化,便于实现对防火监督具体工作手段及措施的有效强化。应通过归纳总结对消防员们业绩考核和各奖励机制,实现业绩考核及综合点评专项制度逐步完善、优化,积极调动整个团队的主动性,达到增强整体团队综合素质及技能的目的,便于更好地开展建筑防火各项监督工作。
3.规范防火监督实施流程
建筑防火各项监督工作是对社会层面消防安全工作的约束和监督,消防应急救援部门是肩负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织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建筑消防法律法规及各项工作标准,规范防火监督实施流程,确保防护监督各项行为均合法合规,合理约束人员行为,防止因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火情蔓延情况出现,尽最大可能实现建筑防火整体监督及管理工作的有效强化。
4.逐步完善防火监督专项体系
逐步完善防火监督专项体系,以防火监督实施规范及其注意事项、奖惩方式为着力点,针对防火监督缺乏科学合理性的部分,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合理完善或改进,确立并执行防火监督专项小组负责制,对监督者的责任意识及其危机意识起到全方位强化作用,逐步明确具体的监督任务、责任及权限,以完善防火监督专项体系为依托,实现防火监督高效落实。
5.大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防火监督不仅是某个单位或部门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更是全体民众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持续强化落实建筑防火各项监督工作才能更好地維护社会的和谐安定,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证[4]。对此,消防应急救援及政府宣传部门、社区、物业等众多单位、部门均应当密切联合,定期面向所有小区业主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全民的防火监督正确意识。此外,还可借助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众多新媒体手段,定期推送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使全民防火及监督意识得到增强,实现防火监督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
6.引入先进技术优化防火监督模式
(1)创设远程化防火监管系统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地进步发展,建筑防火各项监督工作中也应当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实现对防火监督整体模式的改进和优化。如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创设远程化防火监管系统,与当地119网络监管系统联合,促使防火监管远程化联动机制得以形成,对建筑室内防火实施远程化监督,不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同时,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积极采集更多信息数据,便于对火情实施预测分析,信息可直接发送至智能终端,建筑内居民可实时掌握小区建筑整个防火监督系统实时状态,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将火灾发生率有效把控至最低范围。此外,积极引入智能化科技手段,注重可视化及火灾报警自动化系统有效联合,创设防火监督智能化模式,便于实时显示建筑火情发生位置,与建筑室内具体情况结合,对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实现实时监管,以消防广播通知室内人员快速逃生。
(2)构建电气设备安全监督系统
注重智慧用电专项监测体系、建筑内部所有电气设备运行监控专项系统有效融合,构建电气设备安全监督系统,实时监测电压及电流情况,便于精准判断及分析建筑室内电气火灾,若监测到电压或电流有异常情况出现,该系统便可自动断电、预报火情,达到防火监督及火情控制目的。
(二)在配套设施层面
1.合理配置火灾报警专项系统
建筑设计实践中,为维护建筑安全,需合理配置火灾报警专项系统,以实现对配套消防基础设施完善化建设,在建筑火灾发生时可起到一定警示作用。日常落实防火监督期间,务必做好火灾报警专项系统的合理配置及维护保养,特别是高层及超高层类型建筑,更加应当强化落实各项配置、维护保养等工作,便于充分利用火灾报警专项系统,维护建筑室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火灾报警专项系统具体配置期间,务必要注重防火材料合理选用,并正确合理地铺设好线路,确保其被铺设至非燃烧类型结构当中,避免火灾发生情况下线路无法正常使用。
2.合理配置消火栓及消防通道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具体特点和使用功能,合理配置消火栓及消防通道。消防水枪设置时,应考虑到喷射范围,以满足消防救援实际需求,确保其能够尽可能地扩大覆盖区域,谨防消防死角出现。同时,电梯内部应设双阀式消火栓,保证建筑电梯设备具备良好防火性能,尽量将火灾对于电梯设备所造成影响降低。此外,消防通道应呈环形布设,确保火灾发生情况下更利于人员疏散。
3.合理配置建筑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
建筑火情发生后,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能够结合火情发生位置及时报警,为室内人员逃生及火灾救援争取更多时间。实践中要与建筑室内具体情况结合,合理配置建筑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确保所有起火点均配置一个建筑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喷头,火灾初期阶段便可直接起到扑灭火灾的作用,短时间控制住火情,谨防其快速蔓延。此外,建筑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具体配置期间,应当注意合理分隔设置,也就是要把控好设置距离,便于火情发生后,指示器功能作用可得到充分发挥。
4.合理配置烟感及温感探测装置
烟感及温感探测装置从属于消防配套基础设施,为更好地完善这些基础设备,便需高度重视合理配置烟感及温感探测装置工作,便于火灾发生后借助烟感装置精准检测烟气浓度,并联合使用感烟探测装置、自动喷淋系统装置,及时喷水,防止火势蔓延。温感探测装置能够实时掌握建筑室内火灾发生范围,能够为消防救援争取更多时间,促使火灾所造成的影响得以降低[5]。
5.合理配置人工智能系统装置
随着现代科技力量持续增强,消防配套基础设施也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为实现消防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化建设,需要注重对人工智能系统装置合理配置。积极引入AI、VR各项先进技术手段,创设虚拟场景,确保全面实现火灾救援智能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实时判断火情,并借助智慧消防云计算专项系统,实时记录、分析现场火情,精准判断事故现场情况,锁定火情发生具体位置,以最少人力及资源投入,在最短时间将火情控制住,尽最大可能维护建筑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可燃物多、救援难度高等特点显著,为更好地维护建筑内人员安全,在防火监督层面应当树立防火监督正确意识、注重专业队伍建设、规范化监督流程、逐步完善监督体系、大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引入先进技术优化防火监督模式。此外,应当合理配置火灾报警专项系统、消防栓及消防通道、消防用水专业指示器、烟感及温感探测装置、人工智能系统装置等,积极推进消防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化建设,达到高效落实建筑整体防火监督及管控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水和.建筑消防设施监督检查要点探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28(31):88.
[2]方龙虎.关于审核验收移交后如何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监督检查[J].今日消防,2020,05(01):40-41+43.
[3]董奇臻.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建议[J].消防界(电子版),2022,08(09):119-120.
[4]谢龙祥.关于加强住宅建筑消防给水设施配置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24(03):70+72.
[5]王占伟.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与防火策略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2,08(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