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惠
徐霞客出身名门望族,祖上徐经与唐伯虎是好友,两人都是旷世奇才,却不幸被卷入“科考作弊案”被严惩。徐经不愿接受现实,四处求告,最后客死他乡,也没能翻案。从此徐家对科举考试再无兴趣,转而走上了经商之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徐家成了巨商。不过,到了徐霞客父亲徐有勉这一辈,徐家开始败落。好在徐有勉勤奋,徐母精通纺织,夫妻二人齐心协力,重振家业,徐家再次富甲一方。徐母从小教育徐霞客“大丈夫要志在四方”。受到父母的影响,徐霞客从小立志:“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在徐霞客19岁时,父亲去世了。此时的徐母已经61岁,若是换作别的女人,恐怕很难接受儿子继续四处漂泊。但徐母卻全然没有这种想法,她向来支持徐霞客走四方,不要做“辕下驹”。为了让徐霞客游得放心,徐母独自经营布庄,让徐霞客可以有足够的财力远行。
这年,徐霞客决定出发。临行前,徐母特意为他做了“远游冠”,以“壮其行色”,还把发髻上的银簪缝在了徐霞客的帽子里,让他防身用。此外,徐母还交代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彰显了她的认知与格局:第一,要去游历好山好水。第二,要广交好友,朋友多路好走。第三,不能走马观花,要把一路见到的风土人情和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回来讲给她听。这三条教诲最大化地保障了徐霞客的旅行质量。
第一条教诲让徐霞客踏足三山五岳、江河湖海。第二条教诲让他不必风餐露宿。因为结交了一位朋友,让徐霞客在住宿餐饮上得到了充分保障。这个朋友就是唐玉平。唐玉平在朝廷当官,送给了徐霞客一块“火牌”。这块牌子就像是一封官方介绍信,只要在归属朝廷的驿站出示“火牌”,一切开支都免了。而徐母的第三条教诲更是成就了《徐霞客游记》。为了能在回家时尽可能多地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讲给母亲听,每天不管多累,徐霞客都会把当天看到的风光和民俗记录下来。
二十年后,徐母80岁了。徐霞客想着,无论如何都应该回家侍奉在母亲左右,便打道回府。没想到,徐母竟然提出要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也去看看世界,跟儿子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徐霞客虽然担心母亲的身体,却不能不满足母亲的愿望。于是母子俩游览了扬州和宜兴。最后,母亲实在走不动了,才回到了家乡,不久寿终正寝。
徐霞客守孝三年后,再次踏上旅程。这一次,他了无牵挂,一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正是这一段旅程记录成为《徐霞客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徐霞客的旅行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古代很多地方都是荒郊野外,强盗横行,徐霞客碰到过好几次,不仅被抢了钱和干粮,还险些丧命。但他从未放弃走四方的志向。
可以说,正是徐母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持,才成就了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具有非凡意义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