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春
在数学教育视域下,反思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良好程度、数学教学成效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程度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联性,在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相关教师需要将数学教学关注点聚焦于对学生的反思能力水平进行培养与提升方面,并积极更新相应教学手段与方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升级,并切实达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一、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展开反思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初中生在数学课前预习中存在相对明显的盲目性,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前预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效,就需要相关教师设置更多、更具体的问题。同时,出于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考量,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置大量与预习内容有关的反思性问题,包括“本课涉及的知识点与前期学习的哪些知识点有关联性”“本节课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其证明方法是什么”等,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依托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主动在预习环节自主探索新知识点与已学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二、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实施反思
(一)组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反思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并以此展示教学主题,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例如,在“有理数乘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前一节“有理数加法”的知识点,结合乘法意义的融入,引发学生猜想。实践中,教师可以出示例题:(-2)+(-2)=?;(-2)+(-2)+(-2)=?;(-2)+(-2)+(-2)+(-2)=?;(-2)+(-2)+(-2)+(-2)+(-2)=?并让学生计算,同时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内容是否能够用更简洁的形式表达?”让学生自行得出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达并列出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中设置的“蜗牛爬行”引入背景设定为验证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并达到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在例题教学示范中反思
在使用例题展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对学生反思能力的更好培养,相关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示范反思,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变化条件并总结展开引申、推广。教学中,可以组织“一题多解”数学解题训练,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展开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提升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已知条件与未知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本题的解题步骤与关键点是什么”等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本节课所学知识展开自主思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例题自行编制类似应用题,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思考与反思能力。
(三)组织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反思
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反思效果的目的。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钉与硬直条,依托动手实践以及小组讨论研究直线性质。引导学生将图钉、硬直条分别抽象为点与直线,小组探索“经过一个点可以画出多少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呢?”等问题,利用动手实践深化理解新知识,并让学生结合探索过程完成规律、知识点的总结与反思,达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在课堂小结中反思。在课堂结束前的3~5分钟带领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与重难点,回顾学习过程,实现对整堂课的反思,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三、引导学生在课后阶段做出反思
课后学习反思在提升数学教学成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强化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能驱动学生自主完成新旧知识的整合,因此需要相关教师在初中教学中着重展开。实践中,鼓励学生每日进行一次反思,在课后复习以及作业解答阶段展开对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总结与反思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布置复习作业、完成周记的模式,让学生对自己每周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以及不足进行反思,或是引导学生展开单元小结反思,深化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实践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反思实效性,教师可以提出“今天我最大的收获与感悟是什么”等类似问题,让学生的总结、反思方向性更强。
综上所述,新课改视域下,相关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通过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展开反思、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实施反思、引导学生在课后阶段做出反思,实现对学生反思意識以及良好反思习惯的培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