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
年轻的红军战士坚守中央苏区东大门,七天七夜阵地鏖战,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万里长征之路——以松毛岭战役为叙事核心,网络剧《血战松毛岭》立足真实历史事件,还原了这场“第五次反围剿最后一战”。
该剧由优酷视频、慈文传媒、小糖人传媒、剧有想法联合出品,入选迎接党的二十大精品网络视听节目。剧集讲述了余光明、项万金、李光祖、李革命等基层年轻红军战士坚定革命信仰并为此奋斗献身的热血成长故事。
《血战松毛岭》总制片人、慈文传媒创始人马中骏表示,“剧集创作尊重历史,融入真情实感。相信通过这部作品,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精神,明白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松毛岭战役是长征前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在闽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这一战,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松毛岭,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血战松毛岭》再现了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仰坚定、战斗英勇的红军战士英雄群像。
马中骏介绍,项目4年前便已启动,获得多方支持。作为一部革命战争题材剧,《血战松毛岭》将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作为创作之本,编剧团队在创作之初便深入实地走访,邀请当地老红军及他们的后代参加座谈会;结合军事及当地县志等史料,与相关专家共同挖掘真实事迹,力求最大限度还原战争场景及战役细节。此外,在剧本审读阶段,主创团队对于各方提出的意见及时深入考据,不断完善内容,让整部作品的创作更为扎实。
松毛岭战役在很多反映军史、党史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提及,但全景呈现这场战役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见。在走访过程中,松毛岭战役亲历者后代的讲述让主创团队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创作决心。“他们都很朴实,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平实朴素的语言却蕴含着动人的力量,给予我们无穷的创作动力。”
导演刘雪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期望《血战松毛岭》这部剧为“没有全民觉醒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一结论填补证据,探析战士们加入红军的原因,回答“为什么要革命”“工农阶层怎样走上革命道路”“为谁而革命”等问题。
人物塑造方面,《血战松毛岭》并未单独刻画某个典型人物,而是书写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成长,讲述一群平凡人背后的鲜活故事。
剧中有农民出身,誓死追随红军的独立团团长余光明;有大地主的私生女,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女军医朱音;有逃离国民党军队,毅然加入红军的旧日军官跛佬;有满身铜臭味,却肯为红军慷慨奉献的商人项万金……他们在成为红军战士前,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剧中人物形象都不完美,有着普通人的小毛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战士。”马中骏表示,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可以看到每個英雄其实都是普通人,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此外,主创团队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无名英雄。“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马中骏表示,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此,《血战松毛岭》在片尾设计了过去和现在交汇的桥段,让英雄们穿越时光,看到欣欣向荣的现代社会,以此告慰英魂。
《血战松毛岭》创作伊始便定位为网络视听作品。主创团队在创作阶段也充分考虑年轻观众的收视喜好,采用多线叙事,让作品节奏更紧凑、更具可看性。
主旋律作品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马中骏认为,首先要真实。要让观众知道当年的年轻人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都有喜怒哀乐,都有成长的烦恼,他们当年的抉择、成长同样需要过程,且都有迹可循。“《血战松毛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呈现,在审片过程中也打动了很多专家。”
为营造真实的故事环境、氛围,主创团队在服化道方面也下足功夫,尝试了很多创新的影视化呈现方式。比如,剧中有一段运动会后战友们一起去河中洗澡的场景,短短几分钟,导演花了两天时间拍摄。这场戏给马中骏留下了深刻印象,“画面非常唯美,但紧接其后就是最后的松毛岭阻击战,战前的欢愉与随后的牺牲形成强烈反差,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要朴素。用平实的视听语言展现朴实的故事内容,会让整部作品更具震撼力。“剧中角色摒弃‘伟光正形象,剧情融入很多生活化内容。”马中骏表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历史故事才能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相信这部剧会收获他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