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康宁
随着工作生活的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疾病呈年轻化趋势,癌症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就何谓骨肿瘤、引发骨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方法、预防措施等进行阐述,从而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骨肿瘤。
1骨肿瘤
人骨肿瘤是指骨组织构成中形成的肿瘤,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转移性。骨肿瘤根据其疾病分类,又分为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其中,良性骨肿瘤包括骨软骨瘤、软骨瘤及骨样骨瘤等,这类骨瘤可以根治,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相反,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原发性多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為主;继发性的有肺癌、乳腺癌等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骨骼或者直接侵犯骨骼导致的,发展速度较快,容易扩散,且预后效果不佳,目前仍是骨科学、肿瘤学中的难点。
2骨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骨肿瘤同其他肿瘤一样,发病的原因较多且复杂,一般是内在因素的影响先存在,从而引起外部特征的出现。内部因素主要从内分泌学、基因学等进行研究,而外部因素主要是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内外照射的刺激、病毒性感染等。
2.1 骨肿瘤的病因
导致骨肿瘤的原因很多,且形成的因素是基因突变积累的发展过程,具有多层次、多阶段的特点,常见的有遗传、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质以及物理环境导致的基因突变。骨肿瘤的发病率大约在万分之一,良性的可能性多于恶性肿瘤,且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患者多见骨肉瘤,成人多为骨巨细胞瘤。
(1)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中带有决定肿瘤表型的信息。随着肿瘤细胞在身体中不断地分裂、生长,其子细胞存在着异常表型,使得身体中正常分化的细胞逐渐朝着肿瘤细胞进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其分子的改变影响着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功能。身体中的部分分子发生改变可以垂直遗传,从而影响后代出现肿瘤。当然,还有一些基因并不会一开始就突显出来,而是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受细胞复制、分裂的影响,从而在生命的晚期呈现出肿瘤的情况。
(2) 受到病毒感染导致骨肿瘤。虽然当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病毒感染与恶性肿瘤之间有着直接的病因关系,但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人体中的某些恶性肿瘤存在着不可割断的联系,需要在后续临床中进行深入研究。
(3) 长期接触物理环境导致的骨肿瘤。常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是电离辐射的高频及短波、电子、质子及中子等影响。
(4) 受到化学因素导致的骨肿瘤。包括人工合成及天然的物质,常见的沥青、粗石蜡、亚硝胺、染料等,对于诱发癌症具有主导作用,且遵守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在长期接触上述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如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引发癌症。
(5) 日常饮食习惯的问题。不洁的饮食、发霉的食物等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此外,工作生活压力让大多数人感到身体的疲惫,加之锻炼少,身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增加了患癌的概率。
2.2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
骨肿瘤主要会有以下症状:肿瘤迅速增长引发的疼痛及压痛,局部出现肿块及肿胀现象,甚至会限制关节的活动,引起功能性障碍及神经受到压迫,甚至会出现病理性骨折。
(1) 身体出现疼痛及压痛。肿瘤快速生长引起的疼痛会让人难以忍受。一些恶性骨肿瘤是在局部产生疼痛,最开始为间接性、轻微疼痛,发展到后期就是连续性的剧烈疼痛,还伴随着压痛感。良性骨肿瘤在发生瘤恶变或者骨头遭受到病理性变化时,身体上的疼痛会突然加重。
(2) 身体出现局部肿块、肿胀。良性的骨肿瘤一般会表现出质地较硬的包块,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疼痛,但是会被患者所察觉。如果出现局部的肿胀、肿块,且发展速度较快,皮肤上出现血管增粗、增大等现象时,一般多为恶性肿瘤。
(3) 身体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肿瘤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病理性骨折,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容易引起骨折,是恶性骨肿瘤、骨癌转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4) 关节出现功能性障碍、神经受到压迫。一般来说,骨肿瘤会在临近关节出发生疼痛、肿胀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关节的正常活动,导致其受到限制。在脊椎上的肿瘤还会对脊髓产生压迫感,进行影响神经,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无力感,严重的会导致瘫痪。
3骨肿瘤影像诊断方法
对于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5类,即普通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PET-CT检查。
3.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骨肿瘤最基本、首要的检查,不仅能够检查患者是否患骨肿瘤,而且对于骨肿瘤的病理类型、良性恶性也能有个初步的判断,引导医生选择哪一种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X线片检查能够体现出患者骨肿瘤的部位、病变大小、对骨质破坏的程度及类型、骨肿瘤的基质是否均匀等,甚至对于骨皮质的完整性、软组织的肿块等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3.2 CT检查
进行CT平扫可以增强骨肿瘤骨质破坏的范围显示,让医生能够准确了解骨肿瘤对患者身体的损害、了解软组织肿块的大小等,并且能够对X线检查进行补充,弥补X线片上出现的重叠、显像不佳的情况,进而发现骨盆、脊椎骨等不规则部分出现的病变,更准确、更早地了解病情转移的情况。
3.3 MRI检查
MRI检查又称被为磁共振检查,从外观上来看,与CT检查的设备很相似,且工作流程也大致相同,但两者之间的工作原理却截然不同。MRI具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针对中枢神经更加敏感,波及的范围更明确,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较为靠谱的数据支撑,并且对于人体没有放射性的伤害。因此,在对骨肿瘤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采用这类设备,利用其高分辨率、多平面的优势,对骨内、软组织的范围、肿瘤的实质性进行检查,尽早发现其周围部位可能出现的病变情况。正因如此,MRI检查成为了恶性骨肿瘤手术前不可或缺的检查之一。
3.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又称为骨扫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锝标记的弧甲基二膦酸盐可吸附在骨骼的羟基磷灰石晶体上的原理,观察骨骼局部血流及代谢的情况差异。其在诊断骨的良性、恶性的病变时,优于X线检查3~6个月的时间。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主要是用于全身的骨骼检查,判断是否有肿瘤病变,并且能够早期发现骨转移灶,但假阳性率较高。
3.5 PET-CT检查
PET-CT检查,即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是将PET与CT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次显像就可以获得病理的变化及形态学改变,进而更好地满足影像学的需求,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逐渐成为现实。应用范围为健康检查、肿瘤诊断、治疗的效果评价及检测等,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在PET-CT检查中,能够对恶性肿瘤进行功能性检查,包括骨头、软组织及内脏等,更有利于及时发现肿瘤,以及对肿瘤是否复发、转移等进行判断,且假阳性率更低。
4骨肿瘤治疗
4.1 及时就诊观察
发现骨肿瘤相应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进行细致的检查。若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以外科分期为指导,进行放疗、化疗等治疗,尽可能控制疾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确保肢体能够完善。对于良性骨肿瘤而言,治疗相对容易,且预后较为良好;恶性骨肿瘤在发展和治疗过程中都较为艰难,其发展速度较快,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死亡率较高。
4.2 手术治疗
对于骨肿瘤患者而言,手术是当前治疗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原因,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有症状且生长较快的骨肿瘤,尽早进行手术,将其切除治疗。切除时分为4种:一是良性肿瘤或者一些不能够切除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刮除的方式治疗;二是通过边缘切除的方式,沿着肿瘤的边缘完整的切除,这类方式主要是应用在良性的骨肿瘤或软组织肿瘤;三是对于恶性肿瘤、易于复发的良性肿瘤,可以采取扩大切除的方法。在距离肿瘤一定距离范围内,将正常组织连同肿瘤完整切除,减少其复发、扩散的概率;四是根治性切除,切除范围较大,将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一并切除,大多适用于不能够保留肢体的恶性肿瘤患者,使其能够存活下来。
4.3 化疗
就目前临床应用上,对于骨肿瘤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阿霉素、異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化疗主要是在患者确诊恶性骨肿瘤后的6~8周,手术前进行化疗,之后进行切除手术,再进行4~6个月的化疗,从而达到标准的治疗模式,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4.4 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骨肿瘤患者而言,骨质破坏是在所难免的,有的是由于骨细胞活性增强所导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取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骨细胞的活血,从而使其能够停止或者减缓破坏骨质。在临床研究过程中,采用这类药物进行控制治疗,确实能够让某些良性的骨肿瘤、瘤样病变消失。
4.5 其他治疗手段
骨肿瘤的治疗方式还可以通过放疗、免疫治疗等,通过多种辅助治疗方法,让患者的身体得到恢复。常见的有肿瘤坏死因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对于人体机能有所增强,利用药物去干扰肿瘤的生长,进而有利于骨肿瘤的辅助性治疗。
5骨肿瘤患者的预后工作
肿瘤的良性、恶性与其分期相关,其预后工作需要格外注意。良性的骨肿瘤一般来说恢复较好,但恶性的骨肿瘤中的骨肉瘤、尤因肉瘤等预后较差。随着治疗技术的提升,早期诊断更为准确,且化疗、放疗的技术发展迅速,使得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存活率达到了50 %以上。需提醒,治愈后有复发和转移的风险,需要患者在术后多加留意,调整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6骨肿瘤的预防措施
由于造成骨肿瘤疾病并没有准确的原因,也没有具体的学术指出骨肿瘤的形成是受什么影响,因此根据可能造成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防骨肿瘤疾病: (1) 从整体来说,保持身心愉悦,缓解生活带来的压力感,切勿烦躁,保持性格开朗,遇事朝着好的方向思考,将负面情况统统发泄掉。(2) 定期进行体检,对于疑似症状的人群应当及时进行就诊。(3) 加强体育锻炼,调整日常的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