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红
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提出,使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有了新的方向,这势必会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选择产生诸多的影响。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去审视,希望依靠这样的方式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达到理想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教育部门最早在2014年提出各个学段各个学科需要关注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的问题,继而在新课改中针对不同的学科提出了不同的素养培育要求。在此之后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初中语文课堂中嵌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也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常谈的话题之一,这关乎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语文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会将结果作为靶向目标,往往会思考通过本课程学生掌握了哪些生词,学会了哪些修辞,积累了多少语言素材等,而核心素养培育倡导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锻炼,这是一个过程性的目标,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切实地将思考的节点放在过程指向上。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文字感知的基础上,领会文章中传达的精神,学会更多的阅读方法,继而确保自身的阅读素养得以发展和进步,这才是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发展的初衷。为了实现过程性的目标,教师需要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关注人文阅读。遵循初中生认知水准,思考不同年级特点,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三年阅读教学整体性规划。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确保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关注阅读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接触不同文体、不同话题的文本,确保他们在多样化阅读素材的接触中,能够更好地感知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其二,实现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使用定向抛锚法来进行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巧妙地运用网络实现分组研读,在文章中发现新知识,找到新文章,一边阅读一边整理笔记,归结规律,确保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感融合。这样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进入自主阅读状态,并且在交互中很好地将阅读板块、辩论板块和演讲板块关联,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合作素养,继而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聚焦阅读法就是设定精细化的文本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个点去进行阅读,这种精准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阅读素养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跳读的习惯,掌握跳读的技巧。预设情境阅读教学法,比如,《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有复杂的情绪:有思念、有感恩、有怨恨,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样的情感?教师可以积极地进行情感情境的架构:思考自己与爸爸之间的故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爱。然后试着将这样的情感融入文本理解中去,依靠这样的情感架构,确保学生进入更加理想的文本理解状态,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本解读素质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结合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出,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结果导向的做法,学会从过程的角度去审视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继而创造理想的阅读环境。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语文信息化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进入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初中語文教师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采取措施推动语文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发展。详细来讲,教师需要关注的有:其一,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确保语文课堂朝着更加趣味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会引入对应的朗读视频,视频内容会很好地展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音乐和视频素材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感受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情感,这样就可以为后续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依靠多媒体资源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可以进入理想的语文教学环境。其二,巧妙使用“互联网+”语文教学平台,拓展语文第二课堂,确保学生可以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条件下,进入自主性、交互性的语文学习环境。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阅读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设定了对应预习性的微课,其中会将品味语言作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下列语句进行鉴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让学生想象对应的情境,并且思考这样的语句好在哪里,让学生尝试对“偷偷地”和“钻”这样的词语进行鉴赏,想一想能不能换一个词。在这样的微课导入中,学生对这样的语言风格产生兴趣,希望可以在全面、深刻的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依靠当前的共享平台,结合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合理地设计更多的微课,最好可以生成针对性的微课平台。这样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迅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这对于实现语文教育信息化程度提升、架构理想的语文学习环境、锻炼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是很有益的。当然,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切实学习对应的信息技术,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确保自身微课设计能力和素质、多媒体教学法的使用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学校需要积极在此方面加强投入,针对信息化教学的诉求,合理地设定对应的信息化课程,确保教师可以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继而确保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够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关注有限聚焦,合理地设定问题情境
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切实关注对应问题教学策略的使用,结合学情和学习目标,合理地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有效的、有层次性的、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进入问题思考的状态,甚至可以举一反三,这样自然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进入理想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措施合理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详细来讲,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如下的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提供足够的资料,确保学生进入问题识别的状态;积极获取诸多的资料,提出假设;依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检查过程,思考结果,进行对比,看看假设是否成立。当然要想发挥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效能,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教学导入的时候,设计与学生认知相悖的问题,刺激他们去思考,并且将这些与他们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关联,学生带着质疑思考,思维会处于合理发散的状态,文本解读的能力也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比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本学习之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追求平安喜乐、幸福安康的生活,无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能够得到的、希望得到的,好像就是安乐。但是下面这篇文章却倡导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此外,积极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要确保创造良好的问题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总是习惯性地将学生引导到标准答案上去,这样开放自由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得以激发,继而使语文阅读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其二,重视学生问题评价机制的架构,合理地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融入进去,才能够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联起来,生成更加理想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此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过程评价,对学生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合作阅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由此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对应学习的成就,自然可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与问题评价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够在理想的问题情境中实现关键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对于初三学生,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成为提问者,敢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够使课堂交互进入高效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文本理解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迅速地去探究、去交流,这样就可以打造理想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也会进入理想的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培育理念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改变语文教育教学思维和模式,切实实现教学策略的优化,这样才能够创造理想的初中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