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单位:北京预防医学会 受访专家:高福 采编:鲁妮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巴西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源于清醒的头脑,清醒的头脑来源于扎实的知识基础,扎实的基础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学习。”
——高福
2022年5月开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此前的2022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公共卫生领域)上,多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得到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也作为交流互动专家出席了报告会。科协频道、《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就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研究成果、如何持续推动创新、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等问题,深入采访了高福院士。
扎实的传染病研究专家
2022年5月5日,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高福院士团队的一项研究,研究揭示了其研发的蛋白亚单位新冠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肺炎,且安全耐受性好,老年人保护效率达87.6%。
2022年4月2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也在线发表了高福院士团队及其合作团队针对新冠流行变异株的嵌合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二聚体蛋白疫苗的设计方法的研究進展。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高福院士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迅速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高福这个名字也广泛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高福作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研究的是病毒病的跨种传播,也就是研究病毒跨种间传播的机制是什么,例如,禽流感为什么会感染人?埃博拉病毒是怎么从动物身上传播给人的?大家可能想不到,这样一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最初学习的其实是兽医专业。“我大学学的是兽医专业,一步步转做传染病研究。”高福说。
从兽医到传染病研究专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水到渠成。高福大学时期就开始关注微生物,并逐渐走入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研究领域。原本高福填报的志愿是机械制造、建筑专业,被分派到兽医专业完全是意料之外。“没想到分派了这么一个专业。”但高福又想到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的让猪变大象、让大树结出西红柿的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很有未来,将解决人类的饥荒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有这么一个想法,我便下定决心学习,后来发现我所学的兽医专业可能和传染病密切相关,我就开始接触微生物、病毒学。”在还没上动物微生物这门课时,高福就已经把《动物微生物》这本教科书看了好几遍,同时,他开始读巴斯德、科赫的相关研究和资料。
进入硕士阶段,高福开始学习微生物学,研究细菌和病毒,那时的高福就做过动物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后来,他被公派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继续进行病毒研究。期间,他发现免疫学知识很重要,博士毕业他就去做免疫相关研究,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结构生物学。2004年,高福回国,当时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肆虐,高福又开始学习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
高福的专业一直在调整,学科跨度非常大。从兽医到传染病研究专家,广阔的知识面必不可少,同时,用知识武装头脑、保持头脑清醒也至关重要。
回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从1991年出国学习,到2004年回国,高福在国外学习、做研究十多年,还在英国牛津大学任教,但他后来还是选择了回到祖国。在他看来,回国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大家经常问我,你为什么回国?我想,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为什么不回国?第一,我出生在中国,回国我觉得是不需要理由的事情。第二,大家知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前,全球化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大局面下,你在任何国家工作就是在为世界工作,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研究哪里都可以做。但作为一名科学家,你所做的具体工作要和你的国家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回国对于国家和人民,包括对我自己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什么不去做呢?我觉得回国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持续创新、培养创新团队的关键
回国后,高福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在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上不断创新,并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团队。“脑子清楚,没有脑雾,有很好的知识基础,能够很好地判断学科的生长点,才能很好地把团队建设起来。”在高福的研究领域,不是一个人拍拍脑袋就能把事情做成,而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一起干。高福很早就意识到培养团队的重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就是要挖掘每个青年人的优势,并且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看当老师的如何挖掘他们。而作为团队负责人,要知道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好好把他的优点利用好,规避他的缺点。”他表示,北京市科协举办的2022年首都前沿学科成果报告会有助于推动创新,给了青年人一个展示的舞台,也让刚刚加入这个领域的同志受到启发,让大家看到其实自己离创新成果很近。
在高福看来,持续创新、科学求异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源于清醒的头脑,清醒的头脑来源于扎实的知识基础,扎实的基础来源于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学习。”高福认为,也许很多想法和灵感产生于刷牙、吃饭的时候,甚至是在聊天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想法,使其成为创造性思维,就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脑子清醒和脑子警觉。“大家可能看过一个叫作《三多》的电影,我想,多睡、多想、多学,把觉睡好,把这三多把握好了,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做出创新性成果。”高福说。
个人防护的“两条线”与“三大件”
近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对于个人如何防护、如何遏制疫情,高福呼吁一方面要赶紧打疫苗,另一方面要坚持“三大件”。
“第一,赶快把疫苗打起来,如果已经打过了基础针,把加强针打起来,尤其是老年人。疫苗可以防控传染病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疫苗防重症、防死亡效果非常好,大家不要怀疑。当然,如果有些同志有基础疾病,有特殊情况可以咨询医生、咨询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但不能什么都不问就不去打疫苗。第二,大家要注意,即便打了疫苗,‘三大件也不能忘,即要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像咱俩现在的谈话就在一米以上。”高福说。
此外,在高福看来,公众对科学研究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支持科学家持续不断地向科学要答案,给我们研发更好的疫苗、更好的药物、更好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物质。希望公众能够理解,一起配合、参与,真正按照我们制定的新规范来把个人工作做好。”而公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离不开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高福认为科学家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做好科学普及。他曾在2018年撰写出版科普图书——《流感病毒·躲也躲不过的敌人》,向公众科普疫苗、流感、蝙蝠、SARS等。高福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看成一种猫鼠游戏,一方面,人类用智慧的策略来防控它;另外一方面,病毒在长期适应人类的过程中,也一直在變换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反过来跟人类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就属于人类和病毒长期斗争一定会看到的现象。“这一点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科学普及工作,让广大民众也能够理解。”
在新冠危机中抓住机会
我们正面临着新冠病毒传播的危机,高福认为,其中既有危,也有机,要抓住其中的机会。在人类整个征服病原菌的道路上,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科学的需求导向从没有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那么强烈,迫切的需求在迫切地推动科学进步。“比如,目前欧美用的mRNA疫苗,过去我们想也不敢想可以把mRNA注射到健康的人体内,由于疫情来了,人类大胆进行了实践,这种实践必将推动mRNA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发展得更快。人类也是在这种需求的牵引下,才有了今天的科技发展,我们要抓住机会。”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病原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正是我们未来需要回答的,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将推动我们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医学、工程和其他领域。“总的来讲,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用包容的态度应对疫情,抓住疫情这次危机中的机会,把机会留好。”
丰富的知识、清醒的头脑让高福不断创新和突破,也让他的研究不断惠及公众。谈到未来的研究,高福表示:“展望未来,我要继续开展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相关的工作,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相关工作做好,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病毒的研究以及诊断工具、疫苗、药物等生物制剂的研究进一步做好,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任何承诺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