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共建共同富裕社会(一)

2022-05-30 14:02本刊编辑部
经济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目标发展

本刊编辑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万里长征。

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目标

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總体目标与阶段目标。2021年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征程,在这一阶段将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是否已具备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胡鞍钢:2021年,我国在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后,进入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富裕社会阶段,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他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年,我国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

实际上,我国已经具备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这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共同富裕;在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在高收入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建成世界最大中等发达城镇化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在持续增长中不断缩小差距;国家财政实力和分配能力大幅度提高,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有效实施十三个五年规划,初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

当然,实现共同富裕是十分艰巨的长期任务,面临诸多重大挑战。这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重点困难人群超过数千万人,国家二次分配能力严重不足等。但是发展能力大于发展困境,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

问:“十四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在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上体现共同富裕的规划,它是通过哪些指标与“十三五”规划进行有机衔接? 又前瞻性地体现了2035年主要指标发展趋势?

胡鞍钢:国家的“十四五”规划(第一个共同富裕规划),提出并设计了五大发展目标与量化指标体系。这包括:生产力指标(4项)、发展机会指标(3项)、收入分配指标(3项)、发展保障指标(9项)、人民福利指标(3项)。体现出分步骤全面绘制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现在到2035年,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可以看到其中包括诸多艰巨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经济优势、社会优势、生态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式发展;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覆盖全体人口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大力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重点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全面振兴发展;重点帮扶低收入特殊困难人群(2-3亿人)等。

举全国之力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富裕,要制定国家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谋划。

问: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是否标志着从现在起到2035年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

胡鞍钢:是的。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他还特别强调,这样的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①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专门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问题。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①“共同富裕”成为未来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目标,将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性标志。

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您能否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胡鞍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和构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第一,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要求。西方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工业化初期,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是残酷的。今天,贫富差距仍旧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痼疾,也是其产生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因之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控制贫富差距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受生产关系影响,而公平正义只有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以及特定的社会制度下,才有可能实现。

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标志。不过,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结果受生产关系影响,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因而收入分配制度也同样受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原则并存的分配方式。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是未来新社会的显著特征”。②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并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的根本目的。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十四亿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具有极大挑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只能在长期发展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阶段性目标和开辟可实现的新路径。

第二,如何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核心目标和主线,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追求目标。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制约因素和具体条件,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政策体系和社会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照顾四面八方,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立、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① 新中国要根本改变旧中国经济落后、贫富悬殊的局面。我们党领导发动了一场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占農村人口92.1%的贫农、中农占有全部耕地的91.4%,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② 如毛泽东所言“土改一项,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直到孙中山都没有做过,我们才做。”③ 土地改革首次让近五亿农民告别了长期以来极度饥寒贫困的局面。毛泽东进一步倡导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1953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不断地在社员中进行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新旧不同道路的教育。④ 其目的是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从而走向共同富裕。

1955年10月,毛泽东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并与实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在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是实现民富国强的主要途径。毛泽东为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目标,进行了各种社会试验。

第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首次提出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的是邓小平同志。他指出,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共同富裕”做出三大理论贡献。第一,他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第二,他提出了“先富论”,即“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论”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发展阶段,对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现实意义,更具可行性、创新性。第三,他提出了“共同富裕论”。

邓小平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关于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两大特征。一方面,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对于出现两极分化高度警惕。他严肃告诫: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① 他指出: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②

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③ 这就为1999年江泽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④ 这就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基本任务:如何在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避免贫富两极分化。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①“先富论”主要是解决发展问题,突破“贫困陷阱”,而“共富论”不仅要解决持续发展问题,更要解决社会分配问题。 “先富论”成为主导发展方针,旨在突破“贫困陷阱”,实现从温饱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② 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始终成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2000年10月11日,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建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 ③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④ 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共同富裕”,他还特别提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⑤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工作要求⑥,首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目标。⑦

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⑧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必然从“先富论”走向“共富论”。

第四,开启共建共同富裕社会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对共同富裕的理论作出新阐释,对共同富裕战略作出新部署。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成为开启中国共同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新阶段。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 他还强调,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②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十四个坚持”中,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③。这些都包含了共同富裕的明确要求。

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整系统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实施路线图。他明确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推进共同富裕是有时代特征的。推进共同富裕发展必须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在目前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因而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

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四个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質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① 这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务实主义路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因此,共同富裕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表现,是确保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发展成就。

中国共产党坚守创新的共同富裕理论与社会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贡献,成为21世纪全球性现代化大趋势的“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理论有着深刻的基本内涵,这包括三个重要原则:一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共同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共同创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财富;二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共同建设、共同互助、共同富裕;三是全体人民和谐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十分突出,因此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极其恢宏的大目标,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拖再拖,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任务,不是“速胜论”,而是“持久战”。需要积小胜为中胜,积中胜为大胜,积量变为质变,积质变为巨变,稳步扎实推进。

首先要遏制住城乡、地区、人群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其次要促进相对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最终要不断缩小绝对收入差距。

从时间维度来看,短期目标,即“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长期目标,即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长远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编辑 季节)

①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①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10月15日,《求是》第20期,第4页。

② 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104.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101页。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3页。

④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4-585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12頁。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27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①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第136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②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页、第22-23页。

③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80页。

④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

⑤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⑥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8页。

⑦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7、642、643页。

⑧ 《胡锦涛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4、626、642页。

①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74-775页。

② 《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掣画》,《求是》,2021年第20期,第11页。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4-17页。

①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求是》杂志,2021年第20期,第4-6页。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目标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