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报告预测,今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12亿,中国则为14.26亿,预计在2023年印度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这一消息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印度的生育率其实在下行
虽然人们早就预料到印度人口将会超过中国,但目前来看这一速度比预期还是快了很多。2019年的《世界人口展望》曾认为,印度人口将在2027年前超过中国,现在这个时间已明显提前。而且,这一结果是在印度人口增长率也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实现的。1972年印度的人口增长率为2.3%,现在已经下降到不到1%,而每名印度妇女预期生育数量已从1972年的5.4人下降到现在的不到2人。这一情况说明,印度人口之所以比原先预期的时间更快超过中国,不是因为印度人“能生”,而是因为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得快。《中国统计年鉴2021》披露,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2020年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总和生育率(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仅为1.3,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
国人对于印度人口将要超过中国并无多少焦虑,似乎也不太担心来自印度的竞争。但从理论上讲,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对我国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3年达到100582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开始减少。人口负利及伴随而来的社会老龄化、抚养人口激增、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上升、成本优势弱化都是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面对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我国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我国还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人口红利?
对于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所带来的竞争,中国学者对此已经讨论很多了。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地位这个问题上,印度当下的态度與过去完全不同。笔者记得多年前曾有中国学者与印度学者开玩笑说,中国非常愿意将人口第一大国的帽子送给印度,当时的印度学者果断拒绝。在莫迪政府之前,印度也曾有过所谓人口红利的报道,但大加宣传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最近几年开始的,特别是莫迪政府上台推出“印度制造”计划之后。莫迪希望印度能够利用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发展制造业,带动印度经济发展。而随着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明显调整趋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印度政府和媒体关于所谓人口红利的宣传显著增加,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利用这一噱头吸引跨国企业向印度转移,甚至要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然而,过去两年的发展表明,印度所推行的这一政策成效不佳,其人口红利没有发挥出来。印度的人口结构与中国相比确实有年轻的优势,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37岁,而印度只有28岁,比中国年轻9岁,但印度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中国相比明显较低。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2021年为68%,而印度总劳动参与率在2017年至2022年从46%下降至40%。
也就是说,在印度达到法定工作年龄的9亿人口中,超过半数不愿工作或根本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印度政府无法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的经济结构无法容纳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印度每年有1200万劳动力投入市场,但印度政府所能创造的工作岗位不到其1/10。印度近几十年的经济扩张是主要由服务业带动的,印度的服务业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经济产出,但只雇用了印度28%的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印度大量劳动年龄人口未受过应有的教育和培训,无法适应工作岗位。
人口灾难?
印度能否成功利用其潜在的人口红利,并将其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并贯彻执行。如果印度政府无法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无法在劳动力教育培训方面取得迅速进展,印度女性无法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工作机会,“人口红利”只能是一个幻想。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20年的报告,为适应年轻人口的暴增趋势,印度需要在2030年前创造至少9000万个新的非农就业岗位,而这将需要该国GDP每年实现8%-8.5%的增长。印度自己的经济增长预测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一增长速度,但目前看来,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吸收每年增加的劳动力。对于像印度这样每年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的国家来说,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并且,印度的潜在人口红利是有时间窗口限制的。印度专家警告,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终结。
(摘自《光明日报》刘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