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节目促进农村高中生语文古诗词理解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12:38:28华建英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式农村

华建英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实施后的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中氤氲的丰富情感、文学思想和人文智慧,从而提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推动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当然,学好古诗词文化,不仅对高中生成绩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而且对高中生发展综合能力、为未来赢得更多可能也大有裨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教育、科技、文化资源密集而优质,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和多媒体,包罗万象的覆盖面积广、辐射人群多的高效的教育资源得以被充分利用。因此,自信息化渗透到各行各业后,城市高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就融入了信息化元素,教学方式得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得以不断丰富,教学载体得以持续多元,学生对古诗词教学的兴趣度更高,教学成果也更显著。但相比于城市,农村高中多数地理位置偏远,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中本应与时俱进的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不完善,造成学生的知识面也因此过窄;过分注重应试教育中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教学,致使学生无法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更无法获得情感体验……诸多因素的堆积,使农村高中的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之路举步维艰。

一、农村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传统,课堂的趣味性不足

多数农村地区校园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备,甚至很多山区的农村高中仍有部分未能正常接通网络,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客观的相对滞后的教育环境和匮乏的教学资源的双重作用下,绝大部分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采取的依旧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即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逐字逐句地讲解单个相对陌生的词语或含有多重意思的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然后再讲解每句古诗词的意思,最后连句成篇,将整首古诗词的意思串联起来。其后,教师再将古诗词的中心思想加以提炼,通过口述和讲解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一节古诗词课就结束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一直属于输出知识的一方,学生属于被迫接受知识的一方。加之有些教师经验不足、词语匮乏、讲课呆板,没有丝毫的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

(二)教学载体单一,课堂的体验性缺失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日渐凸显。在城市,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必然应用的环节,也是常态化教学的一部分。但在相对偏远的教育资源并不集中的且容易受到客观教育环境影响的农村地区,教学依然是单向传输的模式,没有其他任何有助于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情境生动化的教学载体的介入。换句话说,整个课堂上,学生并非是学习的主体,反而是配合教师进行知识演绎和传输的被动者。因此,其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知识的状态,根本没有办法主动参与到正常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体验中。其所有关于古诗词的认知和体悟皆来自教师的讲解。由此,学生的思维一直没有得到高效的调动,更没有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动力。古诗词教学就如同一潭死水,难以呈现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三)教学趋于应试,古诗词工具性作用小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载体,加之应试教育下部分学生取得的高分成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处于闭门造车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教育生态中,其自身基本没有去探寻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意识。在整个农村重视应试教育的普遍观念的影响下,农村高中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会更倾向于讲解考试必考或考核概率较大的知识点,而从本质上忽视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对其日后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想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由此,古诗词可以延伸学生想象空间和提升表达能力的作用根本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农村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理解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的高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较为片面

在教师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没有进行情感体验的渠道,因而其能接收到的信息皆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其能获得的情绪感受皆来自教师的传输。教师说一首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什么,学生就认为是什么。在教师教学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或丰富的情况下,教师个体不够全面的观点会成为学生的观点,学生自身又没有参与到感悟和思考的过程中,因而其对古诗词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具体的,甚至多数时候会带着一定的疑问。

(二)农村地区的高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较为肤浅

在教师长期强调的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作为学习重点的观念影响下,多数高中生也逐步形成了一切向应试教育看齐的观念。加之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学业压力大,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早已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输,只記忆教师所教的内容,自身不想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古诗词的深层次内涵和人文精神,因而对古诗词多数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只是较为肤浅地理解古诗词的大致意思。在课堂上,多数时候更是任由自己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更遑论将古诗词中的一些文学表现手法和呈现方式应用于写作或创作中了。除此以外,文字与情感脱离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极为有限。

三、以视频节目促进农村高中生理解语文古诗词的策略

农村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载体是阻碍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但在农村信息化教学的客观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探寻更合适的路径去优化农村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之举。在农村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引入视频节目,使课堂在日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活力,是农村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需审时度势采取的策略之一。

(一)以视频节目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已经相对成熟,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同时又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能借助视频节目作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资源的载体,学生的视野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身学习实际,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的内容,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在农村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视频节目作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介质和载体,帮助学生实现固旧纳新。

如在教授《李凭箜篌引》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可先利用富有意境和文学审美的优美词语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首先,将“空山凝云”“芙蓉泣露”“吴质不眠”等蕴含丰富文学意象的词语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释义。接着再由这些词语进行整首诗词的情景化代入,使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当整首古诗学完,即可播放《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品读经典》等诗词栏目中与本节课内容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视频,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古诗词内容、情感和文学思想的理解与感悟。此外,视频内容一定还有非本节课所学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此,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对古诗词理解能力的过程,也是丰富阅读量、拓宽认知视野的过程。當然,视频节目中相对应的与课堂有关的内容展现,需要教师提前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筛选、过滤和整合,不能随手找个视频代替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或利用,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节目,以免造成课堂40分钟荒废的同时诱发学生其他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以视频节目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力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经验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度有关。农村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整体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低有一定的把握,但对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却并不见得了解。在此形势下,要实现以视频节目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就要从理解古诗词语言文体特征、行文架构和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将其转化成学生能听懂的、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地让学生有贴切的如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视频节目中,不仅有关于对内容相近、风格相似的古诗词的吟诵与解读,还有与现代文学衔接和延伸的部分内容,这是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极大助力。

如《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讲到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时候,依然还惦念着能为天下苍生挡风遮雨。所以说,诗词从来就不只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它可以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它也可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份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种忧心家国、忧心天下的爱国情怀,或许可以从屈原的《离骚》中觅得踪迹。在讲授《离骚》时,教师即可借助董卿的这段话开场,并在课堂上播放这一场比赛的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诗中感受古诗词洋溢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境界,使文字与情感都成为表达内心的载体。此外,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意思、感受古诗词韵味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着力将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篇章结构等隶属于创作和审美范畴的内容,深刻地剖析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视频节目推动教学方式革新,增强课堂趣味性

无论视频或者微课,都属于通过教学载体来满足不同时代背景下革新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方式,其本质均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释放课堂活力,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更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视频节目在农村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入,也是为辅助教师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的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视频节目对农村古诗词教学趣味性的提升大有裨益。

高中所学的古诗词篇幅相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古诗词都要长,内容上也更为晦涩难懂。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高中生很难在不依靠教师的情况下完全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思想。一旦教师经验缺乏或把控课堂的能力不行,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很容易放松自己,浑浑噩噩,不学无术。而视频节目的穿插能让学生在精神状态略感疲惫之时有效地接收到头脑外部涌入的外界刺激,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师在新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田园郊野自然风光做成含有花鸟鱼虫、山间野趣的动态视频作为课堂导入素材,让学生通过课堂真切地感受溪水潺湲、百花盛开、鸟鸣山林的自然之境,继而在学习中感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风光、无欲淡泊之志。如此,干瘪乏味的课堂就能充满生活化的情调和气息,变得更有趣味,更丰富饱满,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以视频节目优化诗词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想象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凝练的智慧结晶,亦是中华民族意蕴深厚、情怀旖旎的情感寄托,其包罗社会万象、民间百态,又兼具文学艺术之美、形神俱像之功,并非简单的“顾名思义”“断章取义”就能触摸到其内在灵魂。因此,教师要不断在教学活动中着力架通古诗词与现代文学联通的桥梁,以生活化的素材和场景创造学生与古诗词接触的机会,力争在优化诗词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抓好每一个教育时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滋养学生的诗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新课改实施后,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由此,要优化古诗词课堂结构,教师需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去考量。如选取什么类型的视频节目能有效地与学生的学情相融合;视频节目的时长如何设置,能使整节课流畅而不散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视频与学生互动,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等,都是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时需用心斟酌的问题。优化课堂结构,除了发挥视频节目的作用,还可以借助农村天然广袤的原始环境资源,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古诗词中营造的田园风光美景,使乡村中的诗意能够走进学生的心中,为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创造条件。

今日的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回归生命本真的质朴和情怀。在农村朴实无华又让人安宁的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反映古代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的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感受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提供外在的氛围。善于用好农村自然资源,以不同的视角去创新教学,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为学生开辟学习古诗词的新路径,是农村语文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相信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农村高中古诗词教学也一定能探索出更适宜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为高中语文教育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曹志敏.诗说中国文化:高中生古诗词曲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2]说辞解字辞书研究中心.唐诗·宋词·元曲鉴赏[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8.

[3]崔峦,方圆.古诗词中的山水田园[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

[4]肖培东.语文教学艺术镜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5]曾志辉,杜雯.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方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