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咪
什么是希望?我们又该如何拿出小本子收集关于“希望”的素材?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希望就产生了。希望是一束光,照亮我们的内心,即使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正如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说:
只要心没离开,就会有无形的希望之線将我们相连,就可以感受到幸福。
——《希望之线>>
希望是心灵的一种感受,它会给我温暖、方向和爱。所以孩子们,“希望”也是有生命的,它有自己的羽毛、旋律和歌。正如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在《“希望”是长着羽毛的东西》中说:
“希望”是长着羽毛的东西——
它栖居在灵魂深处——
吟咏着没有歌词的旋律——
且永远——永远不会罢息——
希望无声地走入我们的内心,它步履轻盈,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宁谧静听才能听见。对于希望的追求,金子美铃说: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这让我想起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有了希望,就能在内心播撒花的种子,花开花落都是生命的春天。
所以,孩子们,你们还可以把著名作家萧红的这段话默记于心,这些都是你们写作的养料,也是你写作的灯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呼兰河传>>
我每次读萧红的这段话,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因为它能唤醒你对万物生长的期待。也就是说,希望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这段名言,供你们参考: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莫泊桑认为,奋斗就是希望,不可虚度光阴。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最后才能看清坚强者的样子,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多美多奇妙的表达,但这就是真谛。
面对这样的句子,你还能说自己没有写作的素材吗?在诗人艾青这里,希望是“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无影无形,我们只能体会它:
梦的朋友,幻想的姊妹,
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
像光一样无形,像风一样不安定。
——《希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印度作家泰戈尔那光明的诗句,相信它们也会给你力量: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飞鸟集>>
没错,美国诗人惠特曼这句: “人总得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也是你们今后写作的亮点。孩子们要多做笔记,并时时翻阅,相信你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好。最后再送你们一段惠特曼的《海边幻想》作为新作的启迪,人与海与幻想编织成的语言,一点点浮现它的“希望”:
我小的时候就有过幻想,有过希望,想写点什么,也许是一首诗吧,写海岸那使人产生联想和起划分作用的一条线,那接合点,那汇合处,固态与液态紧紧相连之处那奇妙而潜伏的某种东西(每一客观形态最后无疑都要适合主观精神的)。虽然浩瀚,却比第一眼看它时更加意味深长,将真实与理想合而为一,真实里有理想,理想里有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