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同时,农村地区老年居民面临的养老问题也愈发严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3亿的老人年龄在60周岁之上,这部分人群约占总人口数的16%,此外,我国农村已经有超过1亿的老年人口,其中约有1100万老年人处于80岁以上高龄状态。因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仍然是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所以难以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稳定生活,相比城市来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可高达3倍及以上,约有10%的贫困发生率。从目前农村家庭结构实际情况来看,受逐渐小型化及空巢化的家庭结构影响,日益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随之也不断降低了农村老年居民养老生活质量。面对此种情况,针对借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高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探讨十分必要。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
近年来,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开始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使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晚年生活得到保障,确保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这一养老目标,我国政府在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加大了力度。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国务院合并实施,在进一步推进工作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能否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依托、使农村老年居民晚年生活能够幸福安康,进而确保老有所养得以实现。这一政策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农村居民养老质量能否改善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借助养老保险使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得到良好改善,老有所养才能够真正实现。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的现状概述
受老龄化因素影响,老年人的人口占比逐步提高,在针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开始以老年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为主。我国约有5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在这一巨大群体中仅有约55%的农村老人仍然从事职业性劳动。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进一步减少了农村年轻劳动力数量,此时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不得不以老人为主。城市化逐步发展,使得大批农村年轻人开始进城务工,而在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即将面临严峻问题。随之在农村之中,大批老年人的空巢危机也逐渐产生,稳定生活保障难以实现,养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导致农村老年群體陷入贫困境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残疾、患病因素所致;二是农村劳动力较为匮乏。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相比,具有弱势特征的老年群体,贫困问题极易产生,同时受稳定经济来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匮乏等因素影响,使得农村老年贫困人口比同时期城市老年人口更高。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因家庭或个人缺陷造成的农村老年居民贫困问题,其实质原因在于缺少社会保障制度。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影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保障水平低
当前,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际情况来看,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自2008年以来,我国首次明确规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即以个人缴纳费用为依据,通过集体补助一部分,在此基础上由政府补贴其他,随之健全的制度体系逐渐形成。近年来,随着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初具规模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形成,但与预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受较低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这一因素影响,农村养老金制度仍然是以基础为主。
2. 财政投入比例小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家庭保障,同时还会威胁到农村的土地保障。面对此种情况,政府要不断加入财政投入比例。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一直都是以单一化模式为主,加之国家在农村居民养老方面的财政投入所占比例较低,并且农村农业也难以充分反哺工业,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不仅会给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
3. 参保率低且覆盖面小
我国新农保试点缴费的参与人群共计约5.1亿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保新农保的过程中,仅有部分人的条件符合从而获取参保资格。16岁以上能参保的人数约有11亿人,不高于50%的覆盖率,自然难以为更多人提供养老保障。除此之外,因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模式,有较强的小农意识,加之目前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观念仍然是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所以通常会强烈依赖土地养老模式,难以从深层次角度认知养老保险。受上述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缴费水平,同时因农村较低的参保率及缴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存在,使得农村居民养老面临的风险问题十分严峻。
养老基金不具备较高的增值保值能力,加之逐渐上升的缴费率,影响了农村居民养老质量。在投资并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因良好投资环境极为匮乏,加之受有限的投资渠道因素影响,因而良好的养老基金投资方式难以获取。虽然说,在发放基本养老金的情况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及养老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60岁以下的人群来说,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因以个人账户缴费为主要形式的新农保,会逐步减少农村60岁以下人群的可支配金额,进而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升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对策
1. 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要借助养老保险来改善农村居民养老质量,进而使老有所养这一养老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必须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力度,同时注重融合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优化,融合型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指融合社会统一筹集及个人账户,通过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能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加之养老保险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建立,为更好地投资和运营养老保险基金提供良好的环境,快速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的同时,使得制度长效运行的物质基础逐渐夯实,确保城乡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其标准逐步提高,借此实现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有效改善,循序渐进推动老有所养这一养老目标的良好实现。
2.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号召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为了保证全民参保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区有关社会保障部门和人员应选择人流大、群众聚集的地方定期举办养老保险宣传推介会等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新农保政策知识,从而帮助广大群众更好地理解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使他们对新农保的缴费档次、待遇、领取等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热情等。通过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开展深入人心的宣传,使广大城乡居民了解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价值、参保重要性等,如此才能使广大城乡居民积极主动参与,逐步达到改善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目的。
3. 加大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投入的支出
我国土地广袤,因此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局面,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因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难度大,同时也逐渐拉大城乡差距。面对此种情况,需要我国政府给予帮扶,及时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基于传统救济得以良好实现的前提下,还应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新农保体系中,进而借助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方面的提升有效减少广大农村居民后续生活顾虑,让广大农村居民能保持乐观态度、对未来生活及未来养老充满希望,如此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使得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4. 不断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
要在我国全面统筹养老金,为其使用效率提供保障,这一措施能使政府及个人负担得以有效平衡。具体来说,可进一 步提升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及基础养老金补贴水平,促使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逐步提高,进而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农村居民可用资金逐渐增多。同时要想实现省级统筹力度的逐渐加强,应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为全国统筹目标的快速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为确保农村居民养老这一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必须要注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积极建立和不断优化,进而在各地区贯彻落实社保理念。真理往往需要经验来检验,而政策的检验则需要以政策实施结果为主要标准,要借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必须要注重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但是这一惠民政策近年来才开始实施,所以系统化的研究及体系等尚未形成,后续需要进一步探索政策在农村居民养老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云.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PSM模型[J].市场周刊,2020(05):187-188.
[2]李永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农村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13):141-142.
[3]赵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區发展现状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20(12):41-42.
[4]马孟琛.子女素质对农村居民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6):58-64.
[5]封顺义,胡侦,姜韶欣,肖萍,李辉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11):22-24.
[6]封顺义,胡侦,姜韶欣,李辉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连云港市10镇1乡的调查数据[J].区域金融研究,2017(07):39-47+59.
[7]封顺义,胡侦,姜韶欣,张贤木,李辉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连云港市灌南县的调查数据[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2):7-13.
(作者单位:保定市清苑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