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2022-05-30 09:01杨伟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8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教学方式

杨伟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不断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教育需求的改变,我国教育教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小学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体育相关的素养,包括体育技能、健康意识等。以往的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低,内容形式单一,不仅没有发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更忽视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贯穿教学始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量十分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整体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参考。

一、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国民素质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国民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健康的身体不只对自身十分重要,还可以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此,必须不断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课程不断革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学生的自身发展尚未完全,所以教师科学合理的监督和指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不断优化小学体育质量,提升教师教学的工作能力,不仅可以为小学生的监督和引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心理历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减少负面心理的产生。

(二)有利于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虽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但在教学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学科通常是在教室内进行教学活动,而体育课程除特殊天气外,大都在室外组织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接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间由于交流较少而造成隔阂,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人格形成。而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三)有利于扩大全民健身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个人通过自身言行可以影响家庭、班级等身边相关组织的成员。优化小学体育教学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到培养个人体育素养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其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家庭中,提升民众的体育热情,促进民众形成良好的健身风气。

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对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较小,导致学校和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较小,所投入的精力就会减少,甚至有些学校体育教学仅是一种形式。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开始不重视体育学习,讨厌体育锻炼。此外,大多数小学缺乏专职体育教师,甚至有的体育教师要身兼数职,无法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校和教师缺乏正确的体育教学认知,部分学校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其他学科所占据,学生缺乏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而且,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编排也存在一些问题,体育课程占据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目前,仍有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性小学体育教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教师又存在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小學体育课都是教师带领学生简单热身后,学生自由活动,部分教师热身后可能会根据教学目标讲解某些体育项目和体育动作,但讲解时间较短,且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运动要领。因为体育教学存在风险,所以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是保证安全,但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安全,在体育教学中会有意避开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而不是想办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开展体育训练。对高强度体育训练的规避,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选择,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落后

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场地和体育设施。只有保证了配套体育设施齐全,场地安全才能保证体育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经费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较少,设施配套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的体育需求。受场地、设施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限,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无法体验到现代化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身体机能稳步发展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身体和智力都会快速发展,呈现好动、易兴奋等特点,虽然精力充沛但却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因外在因素的干扰而分神,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体育锻炼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发现体育的魅力,进而爱上体育课程。

三、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维,重视体育教学

只有学校的体育教学得到充分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得以提升。新教育背景下,既要求学生要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又强调学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确保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必要的体育项目,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或接触更多的体育运动。为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支持;(2)引进更多专业的教学人才,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特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3)开发更多形式的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教学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强化,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针对性的趣味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并进行积极改正,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三)丰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未来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将会成为人才竞争的关键素养,所以必须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斗志,并懂得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如足球、篮球、团体羽毛球等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体育活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团体羽毛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羽毛球水平和男女搭配原则,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队员轮流击球,每人只能击一球,如果出现连续击球则判定本组失1分;每局7分,率先输掉7分的队伍被淘汰,换另一队上场,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了赢得比赛,每个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发表意见、献计策,并且通力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素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开展形体多样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身体素质培养,促进体育素养提升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开展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前提和关键。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力量和速度两方面进行。小学阶段,学生尚处于身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组织开展相应训练时,应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切记不要过强,避免损伤小学生的肌肉组织,影响组织发育;进行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学生的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很多学生的高速运动能力较差,组织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以此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教育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