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莲
主题阐释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造,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需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人物传奇
王兰花:“五心”服务,无私奉献
2005年,退休后的王兰花与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2016年,热心小组正式注册为“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
十几年来,王兰花带领热心小组以“靠近我、温暖你”为宗旨,本着“弘扬雷锋精神、服务奉献社会”的态度,开展接待群众热心、调查了解细心、教育疏导诚心、调解纠纷耐心、处理问题公心的“五心服务”,长期坚持为社区居民做好事;涉及关爱青少年成长、帮困扶贫、拥军优属、法治宣传、调解民事纠纷、助老助残等多种民生领域,帮扶群众达万人,参加各类公益活动9000多次。王兰花用行动得到了居民的拥护、社会的公认,先后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奖”等荣誉称号。2021年,她被授予“七一勋章”。
解读
王兰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人们心中社区工作者践行为民服务的标杆、志愿者弘扬奉献精神的模范、子女们传承家风的好榜样。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王兰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规模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6.5万余人。清杂物、拾垃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兰花热心小组志愿者的身影。
刘贵今:矢志奉献的“外交老兵”
77岁的刘贵今是个“专一”的人,他把近40年的光阴全部投入了一项事业——对非外交。在他看来,外交是一份光荣而艰巨的工作,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严明的纪律和一颗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刘贵今常驻非洲国家,是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他积极推动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传承中非友谊、深化中非合作中有担当、敢作为,坚定捍卫了我国在非洲的合法利益和国际形象。
为了表彰刘贵今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颁授勋章。
解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刘贵今不忘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庄严承诺,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并高度自觉地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虽已近耄耋之年,他仍然心系中非外交,不忘肩上重任,用一生的积累向年轻一代讲述非洲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身影,听到中国声音,竭尽自身力量增进中非相互了解和理解,让中非友谊薪火相传。刘贵今的外交智慧和外交热情,展现了中国外交“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崇高境界。
卫兴华:守护真理的人民教育家
卫兴华被同行和媒体称为“经济理论的清道夫”,一生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致力于澄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被误解或错解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有关问题。
他始终坚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他的观点既有思辨性又有批判性,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读
“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之树根深叶茂,祝人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卫兴华的心愿。卫兴华说:“我有个信仰,就是为新中国而奋斗,为老百姓富裕、安康、和谐生活而奋斗。炭火烧完了,变成灰了,木炭还有点余热。我还在继续燃烧着呢,我燃烧得还很旺。”他是名副其实的“真理的守护者”。在攀登学术高峰的同时,他始终孜孜以求,悉心授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学人才。
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放弃了城市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市,主动申请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乐业县,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她遍访百坭村195户贫困户,画出“贫困户分布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她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等特色产业,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2019年6月,黄文秀在突发山洪中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解读
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她的事迹可学可做,她的精神可追可及。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黄文秀作出了精彩的回答:同人民一起实现梦想,青春才能无悔,青春才能靓丽。生命短暂,她却用青春绽放出绚丽的芳华,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李玉坤:心怀大爱的拾荒者
李玉坤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员工。每天早上6点,在结束工作回家的路上,她都会变身“拾荒者”,把沿路的垃圾和废品捡起来带回家,放进堆满废品的杂物间。尽管生活拮据,她仍坚持用微薄的工资和拾荒积攒的辛苦钱资助贫困学生。
寒暑更迭,李玉坤拾荒用的三轮车已在爱心助学路上行驶了22年。20多年来,她累计资助10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40余万元,80多人在她的资助下完成学业。
解读
泰戈尔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李玉坤就是一位黑暗中的执灯人。她是一名薪水微薄的环卫工人,更是一位倾心关爱他人的党员。20多年来,她把资助贫困学生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她的大爱精神犹如灯火,照亮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