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会有两三个户外劳动者来吃早餐,其他时间基本没有。”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暖心驿站发现,这些本该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服务的温馨场所,使用率却并不高。
街头急需“清凉绿洲”——长期以来,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常让户外劳动者犯难。尤其三伏天,在高温酷暑中奔波忙碌的环卫工人、快遞小哥,很需要一片类似暖心驿站这样的“清凉绿洲”。
驿站遍布大街小巷为何不愿进——暖心驿站在京运行5年光景,规模已近9000家。但就目前来看,这些驿站的功能其实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许多户外劳动者不了解、不愿进、进不去。这里头,固然有位置不好找、地图不准确、去了不开放等客观原因,更多时候还是大家抹不开面子。
不能一设了之——加强后续服务才能避免公共服务设施“建而不用”,在这方面,既需要系统性谋划,也得具备“用户思维”。比如,充分利用媒介多做宣传,不断刷出驿站的存在感,引导户外劳动者形成“渴了累了就找暖心驿站”的基本认知;再如,针对大家的普遍顾虑,在其活动频繁的区域多规划站点,尽量避免将驿站设置在写字楼内,为劳动者打通“最后一公里”。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