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宁
【文题延伸】改变;________中的历史;走過……
粥,清亮如镜,映出生活的辛酸;粥,温暖养胃,抚慰学子的心;粥,丰富可口,照耀小康的美满。粥中看时代,粥中见变革,粥里见春秋。
上世纪60年代,连年饥荒致百姓食不果腹、瘦骨嶙峋。每日中午外公顶着灼人的骄阳头晕脑胀地回家,等待他的只有一碗粥,清澈透亮得寒酸。搅动“粥”,少得可怜的数十颗米粒浮上碗面,随即零零落落、消沉地躲回碗底。用勺舀起,无精打采的米粒随波逐流,顺着几乎是水的“粥”坠下,“滴滴答答”水声四起,淹没在时代的眼泪中。外公轻叹,端起碗一饮而尽,“粥”化为乌有,人心冷却悲凉。
90年代,偏远城市的孩子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似血残阳、炊烟袅袅中,还是中学生的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归家,屋内已是热气弥漫、大锅沸腾,盛出地瓜粥装进大盆,取一碟咸菜,便已是极丰盛的晚饭。迫不及待盛起一碗,地瓜的香甜和着稻米的清新,舀起一勺,米粒个大饱满,地瓜块闪着鲜亮的橙色;送入口中,粮食别样的气味在唇齿间弥漫开来;滑入腹中,定是浓烈的暖意吧。寒冷冬夜,朴实的粥慰藉一颗学子的心。
时过境迁,身于21世纪的我走在城市大街小巷,在粥店门口搬把椅子坐下,静候粥的到来。片片牛肉晶莹剔透,呈现出肉的别样光泽;颗颗干贝丰满软烂,散发干货的微腥与咸鲜;搅动肉粥,勺子在其中艰难地转动翻身,辅料马上溢出碗沿,幸亏拯救一把,否则它们即将“命丧餐桌”。绚烂都市灯火中,捧一碗肉粥,大口咀嚼,品味寻常烟火、人间清欢。肉之色泽照耀出小康生活的美好。
一碗粥,走过了春秋,从一穷二白到衣食富足;一碗粥,留住了人心,从希望渺茫到无忧无虑;一碗粥,见证了变革,从建国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温馨安定。粥里见思念,粥里见情怀,粥里见春秋。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指导教师: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