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古代诗歌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

2022-05-30 23:38:29陈晓东韩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人文诗人诗歌

陈晓东 韩爽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的育人价值在于“立德树人”。明确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引导提升

中国古典诗歌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我们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是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文学载体。 诗人们登高望远览物抒怀寄情山水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我们的诗歌教学就是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来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从先贤那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培养我们的精神操守和家国情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效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可能这也是教与学在现实里的客观矛盾。就像我们的初中学科《道德与法治》 ,教材内容涉及了中学生的成长的方方面面,按说我们的孩子应该在道德素养性格养成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才对,可是,实际情况还是很多孩子仍然按照个人的成长轨迹野蛮生长。有感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更注意教与学的融合,引导提升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所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们,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无外乎懒,归根结底,还是出现在学习态度上,思想上根本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认识到了学习的权利 ,却忽视了学习的义务。那么,我们语文学科是不是能从诗歌教学方面来从传统文化方面滋养一下孩子们干涸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田遍布文学的绿荫。

那么我就要创新我们传统的诗歌课堂教学,找到加强的重点,不能满足于学习课程的推进,而是借助教材内容本身来拓展和延伸,通过考点考纲的不断的练习来强化学生诗歌做题技巧的同时,深入认识诗歌本身有趣的诗人的灵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都明白朗诵是诗歌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新教材的编者在课后练习中也体现了这个意图。 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在抓背诵,诗歌的学习就有点变了味道,学生也把诗歌当成了应付老师检查应付考试用的考点,这也就是“应试教育”饱受批评的弊端之一吧。学生把好好的知识只当成了考试用的工具,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深刻反思的地方。那么我们就需要加强朗读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何做到有感情,那就要研究诗人的生平和写作的背景,学习的目的不也达到了。各种朗读方式,最应该重视的还是学生的个人读,大声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气势。我们不要只是把朗诵当做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有事没事,课间,作文课,都能张口来几句应景的诗歌名句,所谓朗诵训练的效果最佳体现即是如此。

诗歌朗诵的同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把黑白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具体意象,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就要进入诗人营造的诗中的世界。每一首诗歌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打上了诗人独特的感情印记。老师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让孩子们描述他们头脑中的画面,就带有了他们对诗人对诗歌的认识和感悟了,这就摆脱了考试的束缚,形成了个人的审美情趣。能力有了之后,再做诗歌的训练,就不会那么僵化,也不会感到无趣了。碎片化的想法,经过逻辑思考,勇敢的表达,带有了有序的整体的画面感,这样的诗歌教学,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的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在联想和想象中,加入了个人的感悟,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学习古代诗歌,也应注重和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即社会、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初中学生正是学习习惯道德品格人文精神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基石。我们常说,初中学好了,高中就不用太担心了。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情感,是初中时代最好的文化营养。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古代诗人那里寻找精神的力量,心灵的慰藉。“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励着这我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隐隐感伤之中的旷达和坚定勉励着我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最真诚最豪迈最洒脱的祝福劝慰着我们。这么醇厚的文化,我们难道不想我们的学生传承下去吗?当我们的学生具备了这样的人文素养,那我们还用这么焦虑吗?

老师们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遭际的感悟,我们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思考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写作其实就是模仿借鉴古代诗歌,可以写诗,可以填词,似乎每个爱好文学的孩子都有这种经历,虽然有点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但是这也触摸到了文学的大门不是。模仿借鉴的过程不也是学习诗歌的过程吗?各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的使用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不也在写作的实践中默默提高着吗?

我们不要只是把诗歌当做考试的内容,我们要把诗歌教学融入初中学生的成长中,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人文素养的提升,真正做到教學相长。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纯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堂诗歌,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创新精神,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古代诗歌教学走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有价值的道路。

猜你喜欢
人文诗人诗歌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