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有戏
在王劲松的身上,很容易辨识出话剧的底子,因为他不仅念起台词来抑扬顿挫,还有一个舞台表演的习惯——摆弄道具。
热播剧《冰雨火》第一集,当年轻警员“陈宇”提及旧案,王劲松饰演的公安局局长“林德赞”单手摘下眼镜,愤懑地扔在案头。这一幕,不难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角色——《破冰行动》中的大毒枭“林耀东”。
从“林叔”到“林局”,王劲松在两部姊妹篇禁毒剧中分别饰演毒贩与警察。角色立场的对调,仅从“眼镜”这一道具便可管中窥豹。
在《破冰行动》开头,警员“李飞”与“宋扬”夜闯塔寨村,拘捕毒贩“林胜文”,引发警方与村民的激烈对峙。正在此时,村委会主任“林耀东”闻讯冒雨赶来。面对人赃俱获的事实,他不紧不慢地摘下眼镜,在衣袖上略加擦拭,然后戴上眼镜,缓缓地向“林胜文”吐出两个字:“是吗?”
这个小动作具有双重功能。全剧以紧张刺激的抓捕场面开篇,而“林耀东”的登场,打断了原有的叙事节奏,擦眼镜这组特写则让场面进一步静下来。从高速切换到慢镜聚焦,镜头语言的急停营造出大战在即的窒息感,为紧随其后的村民闹事埋下伏笔。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擦眼镜作为第一个肢体语言,一定程度上描摹出“林耀东”的性格侧面:他是通吃黑白两道的犯罪集团头目,也是塔寨村村民委以重托、赖以生存的族长,举手投足间理应彰显霸气与稳重。王劲松的表演印证了这一点:在警察面前不慌不乱,对于村民的犯罪事实面不改色,既没有急于求情开脱,也没有佯装怒其不争,反而镇定自若地擦拭眼镜。“林耀东”的云淡风轻,是有恃无恐的强烈表征。
一件道具,两个角色,多层含义,这种表演方式与王劲松的话剧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演道具”
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后,刚到南京话剧团时,王劲松并无半点名声。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负责装台卸车,偶尔获得一次登台经历,还只能演“一堵墙”,用衣袍的黑白两色来区分忠奸。说他是话剧舞台上的道具,并不夸张。即便在涉足影视圈后,他也跑了多年龙套,成为银幕荧屏上的人体道具。
现在回过头看,也许正是在这段岁月中,不甘于充当道具的王劲松,掌握了让道具开口说话的诀窍;也许正是在这段岁月中,不甘于默默无闻的他,参透了用道具惊艳观众的奥秘,在许多剧里仅凭为数不多的戏份就能令人印象深刻、久久怀念。
厚积薄发
王劲松将这份功底厚积薄发地体现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杨金水”身上。
“杨金水”被不少观众誉为“国产剧30年来第一太监”,他在地方时对共事官吏擺出一副狐假虎威的姿态,进京后对皇帝及司礼监掌印又尽显奴颜媚骨。剧情后段,他为保守秘密而装疯,浑似中邪失智。一切尘埃落定后,他虽未开口,但眼神里又有了光。在这部巨作中,“杨金水”角色虽小,但形象的饱满程度,直逼陈宝国饰演的“嘉靖”。
王劲松在表演时释放了舞台魅力,用刚柔相济、阴阳共生的声调与身段,诠释了“杨金水”在不同阶段的各异形象。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以议事戏居多、以对白为主的剧中,他仍然发挥出道具的光彩。多场议事戏,“杨金水”虽为旁听者,但心中打着算盘,他或抚摸茶盏,或托举杯盅,或手持念珠,或擦拭毛巾,这些特写镜头没有台词的衬托,却用寥寥几笔写尽他的阴柔与算计。
当然,相比“杨金水”,“林耀东”这个形象饱满、戏份充足的大反派,可能是王劲松配角生涯中更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感慨,为了这个角色自己等了足足32年。32年苦等的体会,我们难以感同身受,但32年积淀的演技,我们足以在一副眼镜中以小见大。
(摘自《文汇报》 8.24 孙欣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