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阐释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为它们插上“活化”的翅膀,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如源头活水,汩汩长流,温润人心。
文化观察
深化文明探源 厚植文化自信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唐宫夜宴》完美呈现“博物馆奇妙夜”火爆刷屏,《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实力出圈,《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了文化自信、凝聚了前行力量。
解读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深化中华文明探源,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帮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传承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点燃人们蕴藏于心底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让更多中国IP讲述文化故事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动画影视作品,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博物类综艺,再到《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中国传统节日等系列节目的爆红……优秀传统文化富集的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可以挖掘的IP资源和文化元素,这些植根传统文化、表现手法新奇的文艺作品受到追捧,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成果,也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IP回归大众视野,在文化产业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彰显了市场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
解读
任何IP的养成,不仅需要完整的世界观设定、庞大的架构体系、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更需要完善的文化体系支撑和长远的制作规划,精耕细作。从这个逻辑来看,IP不只是人民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坐标图,更直接考验着这个国家方方面面的平均素质和基本水平,是一个行业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国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IP火了以后,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文化的巨大潜力。今天的中国人,正向全世界自信而又从容地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着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中国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气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佳节,人们祭灶神、贴年红、祈丰年、守岁火;“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人们吃元宵、闹花灯、舞狮子、走百病;“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时节,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赛龙舟……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人们在参与多种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的过程中,品味到了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解读
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即使岁月流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依然生动地存续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断衍生出“新民俗”,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润泽。
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优秀文化,需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俗活动,也要采取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在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描摹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创新视听呈现形式,引发观众共鸣。
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打造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近年来,“云看展”“云看戏”“云阅读”“云旅行”……小小的手机屏幕,装载了无限的文化体验;“数字敦煌”“云游长城”“京剧数字藏品”……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生动讲述文化遗产的故事。数字化,让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為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解读
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国博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藏经洞”和首位数字讲解员“伽瑶”……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实践,为数字文化注入新的灵魂,产出一批“高能”“硬核”的文化产品;“文化+艺术”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文化+科技”的“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等,以数字技术逐步打破时空限制,开辟全新的体验场景,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强烈兴趣。
名人名言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
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要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就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吉鸿昌
文化令我们知悉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和话语,从而了解人类精神的历史。
——〔英国〕马修·阿诺德
如果没有文化财富——知识、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美,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淡、狭隘,从而失去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德国〕约翰·赫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