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民生新闻报道温度和深度的探析

2022-05-30 20:55孙玲玲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报道民生新闻新媒体

孙玲玲

关键词:新媒体;民生新闻;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报道

民生新闻的界定

民生新闻有多种定义,其在新闻类别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民生新闻是在《中国都市报》开始衰落的风口上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出现在各大频道上。民生新闻的本质是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软新闻,是一种站在百姓的立场,关心百姓的事情,为百姓排除忧愁、解除困难,反映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交媒体的形式对百姓的关怀,是较为热门的新闻样式。

民生新闻报道及其报道情况

民生新闻报道是指各大卫视、地方电视台和传统媒体主办的传播百姓民生、民计的新闻形式,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绝对现场》等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为百姓发声的工具,在人民与国家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民生新闻报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广泛传播与融合使得信息纷繁复杂,公众对民生新闻信息的接收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的内部限制,民生新闻报道更新较慢,与市场需求脱轨,从而降低了民生新闻报道的传播量。

新媒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关系

新媒体指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听众和传播者的界限范围缩小,包括手机、移动电视等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形式的网络媒体,以及互联网、5G手机、微信、论坛、博客等为载体的各种电子媒体。传播学中的受众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观看者都是“活跃的”,其活跃与否取决于受众观看的内容是否符合受众需求。对于民生新闻报道等而言,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背景下,其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机遇。因此,民生新闻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民生新闻报道的方式,开拓新的报道方式,让民生新闻变得有温度、有深度。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做好深度和温度报道的必要性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受到冲击

现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受到多方面的冲击。首先,社会舆论引导的重心发生了偏移。社会舆论引导从引导民众重视热点话题到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舆论进行评论,淡化了舆论引导功能的实际作用。其次,在先进的媒体技术冲击下,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难以发挥出其作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减弱了民生报道的影响,使舆论引导难以发挥其作用,导致人们不重视民生报道。因此,对于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来说,必须要完善引导功能,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温度和深度,从而能够促进民生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

跨媒介整合观点和资源

电视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图像和声音的结合向受众传播信息,它是民生新闻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新媒体充分利用了这一的优势,以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强的互动性,通过大数据技术,在云端存储大量数据和图像,为民生新闻的报道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资源。同时网民的评论和互动增加了媒体了解舆论方向的机会,有助于民生新闻报道对公众的舆论实现引导和监督的目的。同时,新媒体的融合使得大众在社交媒体上参与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使媒体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

时事热点是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

时事热点新闻报道是指引用百姓生活中较为关心的事情或新闻事件进行报道,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百姓心声、影响力较大的社会事件等时事热点进行报道,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提高民生新闻栏目的群众基础。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民生新闻选取主题和素材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民生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时事热点新闻报道的研究,让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促进时事热点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发展。

通过深度和温度报道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媒体优势

首先,民生新闻报道是反映百姓生活情况的新闻,能够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民生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提高深度和温度的报道更能反映民生问题,解决民生的需求。其次,互联网的匿名性突出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归属性与可依靠性。对民生新闻报道大众的留言、建议等进行筛选和审查,通过互联网将民生问题更及时地反映出来,而且互联网的匿名性能够让许多大众易于并敢于反馈,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民生问题,让民生新闻报道更加有深度和温度。最后,老百姓等普通群众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听众,是反映民生的基本情况、社会矛盾和民生需求等,能够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因此,民生新闻报道必须要有深度和温度。

促进民生新闻报道思维的转变

民生新闻的呈现方式必须以与观众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为前提。同时,要在语言上做到通俗易懂,使大众易于理解,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加强媒体记者与受众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民生新闻的快速传播,加强新闻的更新频率和新鲜度,也有助于提高民生新闻的温度和深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传播新闻信息,从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造福公众,增加受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

民生新闻报道在深度和温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深度报道乏味、内容单一

首先,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和主持人没有抓住民生问题的重点,对一些民生新闻进行大量讲解,并且講解的内容乏味,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温度。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一些民生新闻报道信息传递比不过新媒体的速度,导致一些民生新闻在民生新闻报道前受众便有一定的了解,使民生新闻报道相对滞后缺乏新鲜感。最后,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的内容过深,使大众难以了解其内容,导致深度报道存在高深乏味的情况。

深度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不足

民生新闻报道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在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温度报道题材大多集中在专题报道和社会热点方面,对舆论监督的作用不明显。并且深度报道的舆论渠道多,难以对深度报道的舆论进行多方面监督,从而使深度报道难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传播方式缺乏互动性

现如今,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多样化,但民生新闻报道大多还是只采用电视直播等单一的传播方式,使传播缺乏互动性,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性,影响了民生新闻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深度和温度报道的发展策略

民生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应是民生新闻报道功能与民生理念的有机结合

民生新闻报道是对当今民生现状、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进行反映。因此,在选题时,必须要围绕民生理念,报道民生和受众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民生报道变得有深度、有温度。必须要建立优秀的编辑团队,让其能够反映民生问题,保证报道的内容有深度、有温度,其内容不乏味、不单一,确保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报道稿件。而且报道的内容能够简短、有效地反映受众问题,内容还必须要有创新点和吸引力。因此在选题时要关注舆论,关注民生,通过深度报道化解一些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和谐做贡献。深度报道应本着深度访谈、调查分析、材料整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让受众对社会真实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增强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同时报道内容要贴近生活,吸引群众眼球。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尽量采取本土视角,结合当地民生讨论方针政策,重点选择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深度报道要以故事和细节吸引人

深度报道的“深度”不是用含糊的语言和复杂的逻辑来表现“高深”,一则优秀的深度报道要具有较高的主观感性与吸引力。传统民生报道虽然注重故事和细节,但在新媒体传播的背景下,这方面的需求表现更加强烈。新闻细节是新闻事实引人注目的微妙之处,因此在深度报道中应注重细节和故事的结合,深度报道的编辑要以细节吸引人,用故事“盖房子”。以扶贫报道为例,记者在采访和编辑时,除了要精心挑选具体的故事,还要注意最终呈现的画面结构,尽可能多地使用细节和场景,使文章更具视觉效果,加强深度报道的吸引力。

加强新媒体民生报道的“人情味”

民生报道是向百姓开放的关乎民计、民生的新闻热点,是百姓所关注和留意的新闻。所以在新媒体中民生新闻报道要加强“人情味”,从百姓的视角出发,贴近百姓生活,用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和字眼向百姓报道民生热点,有助于激发群众的热情并产生共鸣。例如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以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段,报道百姓关心的事情。主播桑朝辉在报道时妙语连珠,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特别关注》的幕后团队在采访中都练就了不凡的身手,有的会多种方言,有的会“武术散打”。通过深入调查人物背后的故事,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温度与深度。因此,民生新闻要加强温度报道,通过一些感人的故事,包括知名人士或来自各行各业的受人尊敬的道德模范和杰出人物,来体现出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关注》注重发现和探索人物背后的故事,从而加深观众的理解和共鸣。通过有“温度”的报道,使每个普通人的形象看起来更加立体和饱满。

媒介融合:民生新闻报道提升影响力的机遇

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媒体融合也为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深度报道新闻事件的机会。2015年以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基于全球媒体融合大趋势的思考,逐步加快了从单一新闻融合向媒体融合的发展。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在国内媒体行业提出了全媒体战略,通过媒体深度融合、重建受众参与度等形式,凝聚了不同的观众。此举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媒体集团的品牌实力,提供了最全面的新闻事件传播手段。因此民生新闻报道要实现发展,就要积极与新兴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新技术,通过深度揭露、深度解读、深度视角等优质信息,从而对社会舆论产生强大影响,使得民生新闻报道形式更丰富、覆盖面更广、效果更强大。同时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度和温度报道。例如,在网上搜集报道选题,设立专区收集读者反馈,利用多种工具让众多网民参与到民生新闻报道中,以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减少娱乐,增加地方民族特色

在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中,娱乐特色越来越凸显。随着娱乐化现象的增加,大众对娱乐内容的依赖心理逐渐增强,自我控制力也在逐渐下降,长此以往受众的价值观会逐渐扭曲。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要适当地减少娱乐性,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方言、习俗),增强新闻的独特魅力,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保证收视率,培养观众的忠诚度,以维持民生新闻报道价值观上的稳定。

避免相同的主题,扩大观众的视野

民生新闻是关于人民生活的新闻,其媒体的报道主要倾向于维护人民的权益,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更深入了解,有助于挖掘出更多有价值和意義的内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民都有捍卫自己的权益的诉求。因此,媒体报道必须是客观的,通过选取不同的主题,避免题材雷同,拓宽年长受众群的视野。例如在报道一个城镇发生的类似索赔案例时,可以列举在过去几年里发生的类似事件,以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革新传播形态,打造育儿新模式

长期以来民生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中青年和中老年,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即青少年和儿童的受众较少。在互联网上,青少年及儿童更感兴趣的是游戏而不是民生新闻、热点事件。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应进行创新与发展,运用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方法,加强与青少年及儿童的关注互动。例如可以开发使用动画新闻或摄影报道等新方法,利用儿童对色彩和图像的敏感性,提高儿童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漫画内容、新闻图片、讲故事等形式来教育孩子,以刺激青少年与儿童的视听神经,以激发他们对民生新闻的兴趣。

力避民生新闻报道的生硬

为了避免民生新闻报道的生硬与冰冷,报道者只有沉浸在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中,提高新闻报道的温度,才能触及观众的内心深处,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在新媒体传播中,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使负面新闻肆意泛滥,传播极端的个人主义情感,使新闻内容低俗化、媚俗化。民生新闻缺乏真实性会引发公众的信任危机,妨碍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采编者应深入生活,了解民事民生,通过深入挖掘热点新闻事件的内容,增强内容的可读性,从而加强受众的关注与信任,提高对群众影响力。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报道要想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实现发展,就要抓住深度和温度报道的风口与机遇,充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技术,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影响力。同时要注意深度报道选题应是民生新闻报道功能与民生理念的有机结合,其内容的采写要以生动和细节吸引人,加强新闻采写的人情味,以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报道民生新闻新媒体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