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娟
9月7日,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在潍坊开幕,大会主要探讨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粮食安全问题,并发布《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潍坊倡议》。
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发言中强调,盐碱地分布广泛,是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加强盐碱地改良利用、助力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要。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改良利用,习近平主席为此亲自擘画指引。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协同推进盐碱地改良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开发利用等,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盐碱地资源专项调查,在北方地区大面积开展土壤盐渍化治理示范。中国愿与各方加强盐碱地改良利用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资源监测协作,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共同加强宣传引导,贡献于全球粮食安全。山东省副省长江成表示,山东把盐碱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已培育耐盐碱植物新品种200余种,创新了一批盐碱耕地种植模式,并将继续探索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潍坊市委书记江敦涛在发言时表示,盐碱地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潍坊聚力治理赋能,深挖潜力、提升地力、提高产出能力,变“农业沙漠”为“生金沃野”;聚力生态赋能,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变“不毛滩涂”为“生态绿洲”;聚力科技赋能,推动“改地适种”转向“育种适地”,变“技术洼地”为“创新高地”;聚力产业赋能,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现代农业、特色文旅等产业,变“投资荒原”为“创富蓝海”。我们愿与各国朋友一道,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交流与合作,努力贡献“潍坊智慧”“潍坊方案”。
开幕会后,与会领和导嘉宾到潍坊国家农综区综合展厅、海水稻(耐盐碱水稻)三产融合示范区、东篱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实地考察。让我们借着盐碱地综合利用国际大会的视角,近距离探究潍坊是如何变“农业沙漠”成“生金沃野”的。
潍坊地处渤海萊州湾南岸,约有150666.7公顷盐碱化程度在中度以上的盐碱滩涂,其中盐土约71333.3公顷,强度盐渍化土壤约41333.3公顷,中度盐渍化土壤38000公顷。“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是过去盐碱地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寒亭禹王湿地的万亩抗盐碱水稻收获在即,滨海区的“碱地和牛”茁壮成长,“三北地区”的林果甘甜飘香……
走在国家农综区核心区——寒亭禹王湿地的万亩抗盐碱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黄澄澄、沉甸甸的稻穗正低头沐浴着阳光,微风一吹,稻浪滚滚,迎来了收获时节。这是这片海水稻田的第四个收获季。
潍坊北部这片昔日“盐碱滩”魔术般变成了“鱼米乡”,景象壮观,令人赞叹。记者看到,这里水田阡陌,虫鸣鱼跃,一派生机盎然。据了解,通过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团队合作,培育、种植耐盐碱水稻、低镉稻、耐旱水稻等抗逆性较强的水稻,实现了每亩粮食产量翻一番,土壤盐碱度由5.9‰降至2.8‰,1673.3公顷海水稻实现了粮食增产750万公斤。2022年这里的海水稻种植面积更是扩增至3866.7公顷。科技的力量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更为探索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盐碱地里种海水稻,还肩负着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的重任。海水稻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整合要素投入,使用土壤定向调节剂等改良土壤,大幅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有效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利用水稻生长习性,将海水稻种植与禹王湿地水系连片发展,推进108.32万平方米水系综合治理、280公顷湿地生态恢复、32.1万平方米道路工程等项目建设,加速恢复林、水、苇一体化和物种丰富的湿地自然景观。
目前,禹王湿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稻种植基地、全国唯一的抗盐碱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主要依靠三个环节发力:一产主要建设6666.7公顷海水稻种植基地;二产建设海水稻产品深加工中心,开发推广海水稻酒、调味品、米粉等特色产品,增加出产大米附加值;三产主要依托禹王国家湿地公园文旅优势,打造集农业科普、康养医疗、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稻香小镇。
以“稻”为媒,将多方要素互动耦合,打造集文化展示、农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旅小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以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的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禹王湿地一改多年沉寂,“村里的车多了起来”,“老百姓有活干了,有钱花了”,“更热闹了”,而这热闹的背后,则是“海水稻+”产业化生态圈的巨大活力。
不止是海水稻丰收在即,今年“三夏”时节,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在长年低产的盐碱田上种植的小麦早达到了亩产581.7公斤的产量,这得益于持续的土壤改良。近年来,昌邑市柳疃镇大力推进盐碱地改造,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青阜农业综合体,修渠建库,引淡水降盐碱,进行大面积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盐碱地转化为具有完备种植产业链的粮食生产基地。
目前,青阜农业综合体已改良盐碱地4466.7公顷,累计流转托管土地面积达到6800公顷,划分了粮食、林草、棉花等多个板块,年产小麦6600吨、玉米7800吨、苜蓿3.4万吨、大豆 810吨等。在不断扩产的海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中,潍坊蹚出了一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地处潍坊北部的滨海区,曾经近75%的土地为盐碱地,其中40%属于重度盐碱区。而如今,“盐碱地+特色养殖业”“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等系列“盐碱地+”产业链条的落地,开创了生态治理的新路径,不仅让这里风吹草低见牛羊,而且花红柳绿、瓜果飘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2022年6月18日,胜伟集团举行“碱地和牛”联农带农犊牛回购,来自寿光的养殖户徐玉山收到了肉牛养殖“寄母还犊”的第一笔5头犊牛回购款。
所谓“寄母还犊”,就是将胜伟“碱地黑牛”母牛寄养在农户家里,生出小牛犊后,再由胜伟集团统一收购。“寄母还犊”肉牛养殖新模式,整体统筹科学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协助胜伟集团引进安格斯优良肉牛品种、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系统举措,让胜伟集团看到了百亿级高档肉牛产业集群发展蓝图。潍坊国家农综区联合市畜牧主管部门、银行机构以及山东农担、山东农交中心等部门单位,成功办理了全省首张《畜禽活体所有权他项权证》,解决了长期以来养殖户面临的牛羊等畜禽活体融资难、抵押难等问题,养殖户的“活体牛”,变成了可以线上监测的“资产牛”。
作为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盐碱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借助国家农综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逐步探索形成了盐碱地六大技术改良体系,完善了“盐碱地+特色养殖业”产业链条,掌握专利2600余项,先后在山东和内蒙、江苏等地治理盐碱地2万余公顷。目前,胜伟集团农业种植园和国际畜牧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占地133.3公顷的盐碱地生态种植园和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的现代化加工厂。
而在离养殖场不远的滨海区元舜农业的玫瑰种植园,曾经广袤荒芜的白浪河两岸已经披上了花红柳绿的霓裳,变成了一座优雅如诗的花园。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130余公顷玫瑰,把盐碱地变成了一片花海,不仅给白茫茫的盐碱地增添了生机和颜色,也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在玫瑰种植过程中,玫瑰苗木和种植技术分享给周边居民,盛花期再把玫瑰花瓣回收深加工。这样盐碱玫瑰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实现了助农增收。”山东元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坤表示,他们种植的“芳青玫瑰”,是一种经过特殊选育、改良而培育的抗性较强的玫瑰品种,耐盐碱特性尤为显著,目前已在潍坊滨海、寒亭、安丘、寿光和东营、滨州等地推广种植300余公顷,另在陕西、山西、黑龙江等8省15市合作推广种植666.7公顷。通过种植“芳青玫瑰”,解决了多年来盐碱滩涂和沙漠戈壁环境治理的难题,为防风固沙、修复生态、改良土壤,开辟了一条成本低、回报高的创新产业全新路径。
昔日的滨海区,盐碱地上寸草难生。如今,乘坐在白浪河畔的“渤海之眼”摩天轮上,放眼望去,波光粼粼,满眼绿意,一幅滨海新城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寿光,闻名遐迩的“中国菜都”,而近几年,寿光西北部的万亩绿洲,逐渐成为寿光的另一个“标签”。
60多年前,这里的盐碱滩让百姓吃尽了“苦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人的艰苦奋斗,这里开创了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的新模式——“林盐结合”“林农结合”“林果结合”“林牧结合”“林渔结合”“林旅结合”,蹚出了一条集盐碱地农业、高效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循环养殖、森林康养等为一体的生态发展之路,使得林场由贫穷走向富有,从盐碱地变成了生态绿洲,创造了“盐滩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这里,每年四五月份槐香节,五六月份桑葚节,夏秋有荷花节和果蔬采摘节……如今林海生态博览园实现了农林业生产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每到周末,游人纷至沓来,秀丽的林海、广袤的湿地,让游客不禁感叹:“没想到盐碱滩也能建设得这么美!”
如今,通过综合治理,昔日的盐碱滩涂不仅成了粮仓、牧场、花园,还是果园、绿地和景区,海水稻系列产品、碱地和牛、柽柳中药、肉苁蓉、周疃葡萄、南陈21度桃、“滨海红”苹果等一批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正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载体,昔日盐碱地变成了今日聚宝盆。
千百年来,在国际范围内盐碱地被视为“农业沙漠”。记者关注到,俄罗斯、阿联酋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代表认为,此次大会展现了中国对土壤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在国际粮农领域的担当作为,愿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盐碱地评估监测及相关技术、人才、产业合作,开发盐碱地综合价值。会议倡议,各国共同开展盐碱地资源潜力评估、动态监测评价、技术研发推广等工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土壤健康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