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斌
周子房博士在《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中说:“写作学习的内在矛盾,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的现有经验水平与‘这一次写作所面临的写作动机、生活经验和表达经验存在落差。”也就是说,写作教学时,老师需要在学生写作出现困难时,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架,以帮助其完成写作任务。
一、程序支架,让写作思路可操作
程序支架是在“操作流程”上给学生帮助,即告诉学生完成此次写作任务的步骤,将隐形的写作思维外显,让“不为人知”的写作思路条理化、可视化、过程化,以降低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汤建军老师上《跟着名著写心情》,指导阅读名著《麦琪的礼物》,着重突出两句话:“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她穿上那件褐色的旧外衣,戴上褐色的旧帽子,眼睛里残留着晶莹的泪花,裙子一摆,便飘出房门,下楼来到街上。”结合第一句话,汤老师设计了彩色和黑白两种色彩的图片,得出写作技巧一:利用环境的色彩写出人物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赏析三个“灰”烘托了人物沮丧、无奈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去仿照这个句子,换内容造句;最后让学生用多彩的颜色表现自己获奖归来时的快乐心情。结合第二句,得出写作技巧二:利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人物的心情,依然按照“摘——赏——仿——创”的方法。
本课中搭建的程序支架,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支架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跟着名著写心情”的一般写作模式。
二、策略支架,助力突破写作难点
策略支架是指导学生“怎么做”的有效手段。面对同一命题,使用同样的素材,“怎么处理材料”是学生之間写作水平拉开差距的主因之一。因此,策略支架往往要搭建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
丁新金老师上《如何突出文章中心》,从《父与子》故事开始,设计了三个主问题:6幅图的中心故事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我”讲故事的目的意图、情感态度是怎样的?然后结合范文支架,具体指导: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安排好内容的主次详略,采用多种方法技巧等。这里策略就转化成了一种技能,成为学生自动化写作的一部分。
赵萍老师上《发挥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分析:朱自清的《春》中,联想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有什么相似点?再由罗琳的《哈利·波特》中一把扫帚的奇遇,让学生给“伞”插上一对翅膀带着“我们”去游历。还从《西游记》中“孙悟空”,想象“我”是一朵金色花,来训练想象能力。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支架,更引导学生体会到联想和想象的快乐。
三、元认知支架,促进作文修改升格
学生对于写作往往缺乏反思与总结能力,既不能将成功的写作规律内化,也不会从失败的写作中吸取教训,即便是再次写作仍提高不多,收效甚微。其关键就是学生缺乏思维和学习过程管理与反省的工具。而元认知支架能够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习作,自主调整写作内容,升格为佳作。
丁卫军老师上《学会描写景物》,在学生动笔写了10分钟后,让学生对照一张图表:抓住特征,包括角度(形、色、声、态/观察点、行踪)、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感官)、语言(词语、修辞)和情感四个方面。看看做到了哪几点?看看“我”在拍摄的现场吗?“我”跟爸爸妈妈有对话吗?照片上你写的它的形、色、态了吗?这是看得到的。还有哪些是看不到的呢?什么东西看不到?
这张图表是一个写景知识支架,也是学生习作点评升格的评价量表,属于非常实用的元认知支架。丁老师在课上先后展示了5个学生的8个片段,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追问和修补,升格出许多佳作,收获满满。
实践证明,搭建写作支架,能起到引导、启发、补充、拓展等作用,帮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不断摆脱晦暗、遮蔽,走向明朗与澄澈。学生如能自主寻找支架、选择支架,并渐渐摆脱支架,其写作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本文系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度微型课题《统编本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立项编号:21014)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