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影像

2022-05-30 10:48徐林
数字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华为摄影传感器

徐林

技术“铁三角”是核心支撑

“溯本求源”,这是去年我解读华为P50系列文章的标题。这个系列机型所搭载的“计算光学”技术成功实现了在相对轻薄的机身下,比肩潜望式长焦的变焦拍摄能力。“原色引擎”则依靠全新的10通道色温传感器,为成像数据处理提供最忠实于现实世界的色彩数据。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能看到,即使是一枚现在看起普普通通的1/1.55英寸IMX766 RGGB传感器,P50 Pro输出的照片依旧令人惊喜,特别是色彩风格和画质都非常优秀,3.5倍长焦在拍摄10倍焦段照片时,画质表现甚至比华为自家的10倍潜望式长焦更加出色。

华为在手机业务重重受困,无法顺利迭代硬件的情况下,还能交出P50 Pro这样影像能力和使用体验都如此优秀的作品,都与其在移动影像领域多年以来的坚持创新和持续投入分不开。在最早制订移动影像战略的时候,华为就确立了“要做第一象限王者”的目标:该坐标的横轴是图像质量,纵轴是设备空间尺寸,第一象限即“既兼顾空间尺寸,又兼顾图像质量”。因为华为的技术团队清楚,围绕手机这样的设备定义影像,是无法脱离“移动”这个强属性的。

所以我们看到,华为从P20系列开始挑起的传感器大底和长焦战争,在进行到P40系列时应该是告一段落,1/1.28英寸IMX700传感器和折叠光线的10倍长焦模组已经让P40 Pro+的厚度和重量变得不堪重负,到P50 Pro计算光学技术的加入,用一枚3.5倍长焦镜头即实现超越10倍长焦的成像质量,物理光学和计算摄影的结合,实现了华为影像技术在画质和便携性之间的完美平衡。

个人觉得如果按正常的演进路线,Mate和P系列的Pro+版本机型依旧还是会坚持超大底路线,以最高规格的硬件和技术含量来牵引行业,而标准版和Pro版则会采用P50 Pro这种平衡的路线,夯实自家产品在手机影像上的领先地位。

很多人必须要知道的一件事:尽管手机业务当前被迫收缩,但华为在手机影像上的持续创新投入却并没有停止,因为技术发展总会遵循不进则退的规律。从2019年5月16日开始到现在已近三年,但华为影像却在这段时间里从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三个维度成功构建起了未来计算摄影的产业技术规范,形成了行业独一无二的移动摄影技术体系,这就是华为影像品牌的“铁三角”。

“软硬件协同”是华为很早就制订下来的影像战略方向,手机受制于体积,单纯依靠硬件的堆砌将会很快遇到瓶颈,因此在确定手机影像这一长期战略之后不久,华为影像团队便制订了硬件和软件两条腿走路,软硬件同步协同创新的战略布局。硬件方向,传感器的尺寸、性能、滤镜阵列,镜头的光学防抖结构、变焦倍率、镜片,麒麟处理器中的自研ISP、固化算法、NPU算力……这一系列与影像相关的硬件发展,现在回首这条路径,其呈现出非常平滑的上行曲线。

软件方面也是完全配合硬件的演进同步发展的。从最早基于ISP运算的传统YUV域处理,到前置到RAW域的原始数据处理;从配合传感器RYYB滤镜阵列,再到回归RGGR滤镜阵列,AI算法也從最早的夜景降噪多帧合成、背景抠像虚化进化到XD Fusion影像处理引擎;从简单到数字变焦,进化到与镜头模组光学特性完全匹配的计算光学……软硬性一体同步进化的方式让每一代华为Mate/P系列旗舰的影像功能都有突破性的呈现。

但是,供应链和技术思维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趋同,对此华为影像团队也深表认同。从传统意义来看,手机多摄模组的数量和选型都基本进入稳定状态,往后都不太会出现更多的变化;从广义来看,如何让多摄像头多模组产生多种形态的融合,带来更有新意、更好的影像体现会在随后变为趋势,特别是在AI这个黑箱技术的加持下,多摄像头之间的协同工作可能还会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跃进式变化。

所以在P50 Pocket上,华为头一次加入了超光谱摄影的概念,一枚紫光线光源能在极暗场景下,带给用户超越想象的别致影像世界。但从我的体验来看,其使用难度很大,无论是拍摄环境,还是拍摄技巧都有要求。所以这也是华为影像团队后续发力的方向,如何打磨非图像信息的摄像头,元件的超光谱能力,如光源、特型传感器等,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他们会把超光谱摄影视为未来一项重要的能力来打造。

然后就是计算光学。目前来看,它还是华为独有的技术护城河,友商想要短时间超越应该很难,但同样它也是华为影像团队后续持续加强演进的技术路线,比如对应镜头模组的去像差、去模糊等软硬件配合上,还可以继续深挖,哪怕是同样的传感器,在所谓的数码变焦状态下,他们有信心比别人更加清晰。

与超光谱摄影同属一个分支的定制传感器依旧在演进之外,特别是视频是下一个赛道成为厂商和消费者的共识,其对传感器能力要求更高,但因为涉及到后续产品,现在无法得到更多信息。同时,华为的潜望式长焦技术也并未停止发展,华为认为在P和Mate系列旗舰上采用潜望式长焦是符合其身份定位的,而且因为计算光学技术的加入,还会让这个模组会有更好的表现。华为影像团队还透露,在下一代旗舰产品中,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三个维度都有惊喜,能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值得期待!

是技术,是未来,更是人文关怀

2017年9月9日,华为携手全球知名的专业影像机构ICP(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一起,启动面向全球的“华为新影像大赛”。这可以视为是华为Next-Image影像文化战略建设的起点。到2021年的新影像大赛,投稿的用户已来自100多个国家,作品数量也突破100万件。历时5年的华为新影像大赛,投稿用户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累计参赛作品数量超过326万件,影像的感染力可见一斑——都说音乐是全人类的语言,而随着手机成为每个人手中最方便的摄影工具,它又何尝不是呢?

可以看下时间点,2017年正值华为P10系列发布,离华为P9携徕卡合作刚刚过去一年,即华为影像战略刚刚启动不久,以倡导影像文化,参赛作品涵盖照片、自拍及短视频等多类型的华为新影像大赛就面向全球开展。不管是不是因为P9在欧洲市场的大卖促成了华为的这个想法,但我认为华为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认定用户对数字影像的理解,一定会伴随手机影像技术的演进快速成长。到现在我都还记得P40系列发布时的那段视频,没有冰冷的参数和炫技,只有家人、温情、生活与记忆贯穿其中,令人动容,这就是影像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是其发展的意义所在。

华为2018年的一次用户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爸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庭主题的照片中。爸爸过去一般是家中掌握相机的主要角色,但随着手机要拍出一张好照片变得更加容易,妈妈也更多地参与到拍摄记录中去了。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变化,也是华为影像团队愿意站在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来推进影像技术发展的动力: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海量影像本身就是对社会发展和生活的纪录,影像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突发事件,手机和它的用户总是站在纪录和信息传播的最前端,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全面,这就是移动影像对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手机有好的影像能力,总会激起人们拍摄记录的兴趣。

所以,在不断提升影像核心技术的同时,华为也不断在围绕用户体验作场景创新,给用户带来惊喜和愉悦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用户反馈,不断提升打磨场景体验。比如从P20时代出现的超级夜景模式,还有随P9出现、需要用三脚架才能保证效果的流光快门,它们演进到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门槛,端住手机就行。诸如玻璃反光去除、抓拍、视频马赛克和背景净化等功能,都在AI能力的介入下提供了相当不错的体验。

与此同时,华为还利用遍布全国的线下门店,开展“华为学堂”等用户互动项目,通过比赛、展览和社区建设等方式,与用户一起探索共建影像文化,助推消费者用影像手段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提升审美,享受摄影乐趣。

同样,影像对华为全场景智能的庞大版图的意义也同样不仅仅是一张照片,也是功能定义、产品特性打造的重要一环。最早,华为nova系列采用可见光摄像头+微距+AI识别,推出肌肤健康检测功能,到了新近发布的P50 Pocket,利用其独特的紫外光超光谱感知能力,提供了防晒检测功能,更贴近目标用户对肌肤健康的关注。此外,紫外光超光谱拍摄能力还能为P50 Pocket的人像拍摄提供额外的细节感知,提高人像照片的画质和质感,对肌肤纹理与妆感实现更好的描绘,这些都是超光谱技术在另一个维度的拓展。

在手机之外,华为影像技术也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月16日发布会上推出的华为智能门锁,其面部识别解锁就运用了华为手机前置红外ToF 3D面部识别和AI技术;刚上市不久的问界M5智能汽车,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也运用到了华为影像技术。在影音娱乐上,有华为影像技术和AI加持的华为智慧屏可以实现大屏通话中的目标追踪,健身时的姿态识别;在运动健康领域,除了前边提到的肌肤健康,华为影像技术还能扩展到慢病识别判断方面。总之,我们能用人眼判断的事情,算力+影像可以辅助解决很多,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事情,算力+影像更有其想象不到的发挥空间。

寫在最后

“高质量地活下去”,这是当前华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3月16日的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便是华为砥砺前行的最好呈现。从1+8+N到五大智慧场景,华为消费业务的版图已经从手机扩展到了方方面面,HarmonyOS是串起这些场景的关联,华为影像则是这些场景中用户体验的重要保障之一。华为影像技术,从未停下演进的脚步!

猜你喜欢
华为摄影传感器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