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居,死了丈夫,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干活,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然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她丈夫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过去了,她做工却丝毫没有松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的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觉得很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被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漸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然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利落,寒暄之后,就开始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比较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有改动)
巧学一技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祝福》写于1924年,此时中国的百姓,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祥林嫂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她原本健康、勤劳、善良,人们都觉得“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虽沉默寡言却任劳任怨。然而两次丧夫、一次丧子的悲惨经历,让她非但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帮助,反而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让她备受歧视和排挤,从两颊微红、嘴角含笑、脸上白胖到头发全白、目光呆滞,沦为乞丐,最终在绝望中死去。作者借此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进行了猛烈批判。